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一至六卷问世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作为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大字典》在正确反映字义的历史状况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然由于卷繁帙浩,难免千虑一失。本文拟就披检所及,对《大字典》所引书证偏晚的问题提出三条来讨论,供编者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上收集汉字最多,单字注音释义最全的一部巨著——《汉语大字典》,已经编撰完成,从今年起由四川、湖北两省辞书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汉语大字典》是周恩来同志和邓小平同志批准组织编纂的。胡耀邦同志对这部书十分重视,专门作了批示:“请川鄂两省有关部门大力  相似文献   

4.
辞书概述     
辞书是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自从近代生产“词典”(或辞典)这个名称以来,字典和词典之间相对地有了界限。众所周知,当今的字典古时称作“字书”。字书本指解说文字形、音、义的著作。字典以收字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字,说明单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而词典以收词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词。一般词典除收词外,也收一些词组和成语。但是,由于汉语的词和方块汉字之间存在差别,一个词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三个字。这就使字典往往要收录一些复音词。换句话说,词典要用单字领头,由单字带出复词、词组和成语。总之,字典与词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有差异和不同功用。中国字书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也很多。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最早一部字书是《史籍》15篇。收字约九千余,相传出于周宣王时太史籀之手。《史籀》作为我国周朝史官教儿童认字的启蒙书,是字典形成前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印制精美的新中国的一部巨型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第一卷问世了,它不仅是数百名专家、教授和编辑人员十余年艰苦编纂劳动的结晶,也凝聚着千百个印刷工人的辛勤汗水。这里,简要地向读者报告《汉语大字典》第一卷湖北版的印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简编本《汉语大字典》的编辑工作湖北人民出版社王粤汉《汉语大字典》是获得国家图书奖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正编本凡八卷约1500万字。对此宏篇巨制进行全面简编和部分修订,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本文就审稿所见,举例说明简编大型字典编辑加工的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咬文嚼字于《汉语大字典》王粤汉【武汉】关于编辑学和辞书学,卑之无甚高论,作为简编本《汉语大字典》责任编辑之一,兹谨考订若干实例。1.《五杂组》辨正《汉语大字典》多出书名“《五杂俎》”;亦有出“《五杂组》”者,分别见卷一页290、卷四页2445、卷七页...  相似文献   

8.
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汉语大字典》被1987年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列入词条,在此条目中同时提到我国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将此二书列为汉语字典的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 ,成书于建光元年 (公元 1 2 1年 )。全书共十五卷 ,收字 935 3个 ,其中重文 1 1 6 3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 ,分为 5 40部 ,首创部首排检法。字体以小篆为主 ,有古文、籀文等异体 ,则列为重文。依据“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解说每个字的形、声、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中国收字最多的字典是由汉语大字典编纂委员会编纂、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 ,1 986——— 1 990年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林穗芳工程浩大的8卷本《汉语大字典》、12卷本《汉语大词典》和74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任务相继完成,在中华文化建设上树立了三大丰碑。再接再厉,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开拓新领域,攀登新高峰,是我国学术界和出版...  相似文献   

11.
同音字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1955年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1956年商务印书馆新一版,1957年再版。收单字约1万个,语汇约3万条,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字、词和古地名。字头用简化字,后附繁体字和异体字,依注音字母顺序排列。每一组同音字,在前面注一个音,每个字头前后不再注音。一字多音的,在字头后分注。多音多义的,意义分注在各音下;一义多音的,一般把意义注在第一音下,其余各音前注“又音”或“读音”。为照顾方言读音,某些各地读音和北京音不同的音类,均用符号表明。其特色是:除收大量常用字外,兼收一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在国家有关部门再三强调规范使用汉字的同时,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汉字悄然登上各类媒体,这便是让读者、听众和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俬”字。“俬”字的出现常常与“家”字相连,构成“家俬”一词。“家俬”到底为何意?在查遍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辞典之后,既没有“家俬”一词,也不见  相似文献   

13.
“金钥匙”奖获奖名单(50部)(括号内为选票数)1.抓旋在子夜昆仑出版社 (8623)韩静霆著责任编辑佘开国 2.店山大地展昆仑出版社 (8517)钱钢著责任编辑泰忠米克 3.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6 592)〔美〕索尔兹伯里著卜鳌海译 4.历史在这里沉思(三卷)华夏出版社 (6382)毛毛等著周明主编 责任编辑王同礼等 5.日本为什么成功?四川人民出版社 (5801)〔日〕森岛通夫著胡国成译 “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编 6。周恩来传略人民出版社 (5585)方拒成、姜桂侬著 7.汉语大字典(一)四川辞书出版社 湖北辞书出版社 (5555)《汉语大字典》编…  相似文献   

14.
自从党中央发出了加强古籍整理工作的指示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年同志包括图书馆工作者都很想知道做这项工作应当具备一些什么基本知识。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古籍整理工作的基础是识字,或者说应该具备一些文字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古籍,古籍中当然都是繁体字,首先当然应该认识和会用常用的繁体汉字,并借助于《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经籍纂诂》、《佩文韵府》等查找古籍中经常出现的难字和难词;进而按照文字学的系统,初步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字、音韵和训诂方面的常识,即能够知道在整理古籍中发现问题时,分别去查找解决形、音、义方面知识的专门著作。这一类的字书古代称为小学,具体就是包括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  相似文献   

15.
经过10年艰苦奋斗,《汉语大字典》已于1986年编撰完成,第1卷已由四川、湖北两个辞书出版社合作正式出版,这的确是语文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深信,这部字典的问世,对我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收字头21833个、总篇幅达570万字的《汉语大字典·简编本》,经过湖北省学术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历时八载,现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汉语大字典·正编本》、《缩印本》之后的又一丰硕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朵奇葩。 《汉语大字典》集国内外汉语字典之大成,汇古今汉语言文字研究之精粹,是我国辞书史上的里程碑,被无可争辩地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纪录大全》,不仅彻底改变了“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状况,而且在联合国图书馆取代了台湾版的汉语字典。为了将《汉语大字典》从学术的殿堂上请下来,惠及更广大的读者,湖北省由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领衔担任主编,从  相似文献   

17.
两部大型工具书的初稿复审工作都已基本完成。《汉语大词典》第一卷收词三万四千条,四百四十六万字,尚有九千条未印出初稿本。第一卷初稿本出齐后,将根据中央办公厅(1984)2号文件精神,将初稿本送有关高等学校和有关文化单位,组织力量对初稿进行审阅,帮助把关,提高质量。然后,《汉语大词典》编委会领导《汉语大词典》编纂处进行终审,计划1985年4、5月份发稿完毕。  相似文献   

18.
郝雨 《今传媒》2005,(9):56-58
2005年春夏之交,金冠军、戴元光主编的《中国传播思想史》一书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洋洋194万余言,分为古代卷(上、下)和近代卷以及现当代卷4册。仅仅在一个月之后,许正林的《欧洲传播思想史》紧接着出版(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全书近60万字。两部沉甸甸的大  相似文献   

19.
字典的由来     
《出版参考》2005,(7):10-10
字典,是以字为单位,对每个字一一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一种工具书。中国的字书,源远流长。相传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太史史籀,用四言韵句编写了一部教儿童识字的启蒙读本,叫做《史籀篇》。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字书,可说是字典的雏形。今天所见是收录在《说文解字》中《史篇》及所录的“籀文”二百二十三字。  相似文献   

20.
广大读者企望已久的《汉语大字典》(八卷,两千余万字),将从1985年底开始,分卷陆续出版。这部大型语文工具书,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于1975年亲自批示编纂的,由川、鄂两省组织编写,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十年辛苦不寻常。湖北省承担主要编写任务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三个编写组的教授、专家们,战酷暑、斗严寒,迎熹微晨光,送落霞夜月,在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辛勤地工作着。为了振兴中华作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的《汉语大字典》,是一部古今兼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