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物质的提纯问题就是除杂问题,指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以提高纯度的实验操作过程,要与物质的分离区分开,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开来的实验操作过程.因此,可把分离看作是提纯方法的延伸.提纯和分离是根据物质之间性质的差异来处理,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纸上层析、结晶等.  相似文献   

2.
对《实验化学》中纸上层析分离甲基橙和酚酞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进,包括点样方式、分离液的配比等,并加入了纸上层析分离红蓝墨水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部编初中化学课本第三章第五节“混和物的分离”中介绍了纸上层析实验。纸上层析对有机物的分离特别是微量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有它的优点,对金属离子的分离也有很好的效果。我们选用了分离金属离子Fe~(3+)、Cu~(2+)、Co~(2+)的混和液,用普通滤纸作支持剂,用含5%水的丙酮和8%浓盐酸(c.p.)的混和物作展开剂,同时挑选了亚铁氰化钾和硫氰化钾两种试剂作为显色剂,效果相当满意。  相似文献   

4.
纸上层析     
一、概述纸上层析是色层分析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分离复杂混合物中各种成分的物理化学方法。它根据各物质分配系数和吸附力的差异作为分离的依据。它能够分离用一般分离方法不易解决的物理常数相近、性质类似的同系物、异构物等复杂混合物的分离问题,又能鉴定化合物,确定分子结构。它解决了很多过去解决不了的检验、测定问题。而且  相似文献   

5.
<正> 层析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分离和分析微量物质的有效方法。统编中学化学教材引入了纸上层析的新技术。但很多化学教师按照教材要求做纸上层析演示实验,都收效很差。主要问题是:一、现象不鲜明。层析后,滤纸下边的黄色斑点较清楚,但上边的红色斑点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二、层析时间长。一般要1~4小时。最快的也要在上课开始做实验,下课后才能看到结果。不利课堂演示。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根据部编教材做纸上层析,我们地区多数学校缺少所需要的药品。在初中教学参考书的指导下,按照纸上层析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土法纸上层析演示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国通用中学化学课本新增添“纸上层析”的演示实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而选择分离无色的酚酞和有色的甲基橙混和物试样,既能在展开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到有色组分的情况,又能通过显色方法才能看到无色酚酞的移动结果,这样,就使学生比较直观和全面地了解“纸上层析”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离提纯混合物有多种方法,从原理上分为亲和层析和分配层析两大类。分离叶绿体色素所用的纸层析属分配层析。 分配层析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两种或多种不同溶剂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将它们分离开。分配系数是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与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比。纸层析中的固定相是滤纸中的水分,占滤纸重量的22%左右。滤纸纤维是水分的载体,对分离不起作用。由几种有机溶剂组成的液体是流动相。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高中化学读本》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中,实验(4-7)介绍了一种Fe~3+;Cu~2+分离、鉴别的新方法一纸上层析法.笔者通过实验发现教材上介绍的操作方法比较麻烦,而且层析并显色后滤纸上留下两大块色迹;黄色和蓝色相重叠,分离效果不够理想.现作如下改进:(1)将盛展开剂的试管改成100ml小烧杯,上面盖上一个表面皿,这样省去了制作橡皮塞上铁钩的麻烦.(2)将滤纸剪成宽一厘米,长度不限识要高出小烧杯即可)的纸条,斜靠在烧杯上,再用表面皿压住,如上图所示.这样操作起来既简单又方便,克服了调整滤…  相似文献   

10.
纸上层析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通过用不同展开剂及同种展开剂不同浓度层析效果的实验探究,体会利用实验探讨最佳层析实验条件的方法,了解影响层析效果的因素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纸上层析     
“化学教育”1982年第3期刊载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初中化学课本改编中的几个问题”中提出“纸上层析”方法移到高中化学课本里讲授”。为此,这里介绍一篇这个方面的实验作为参考。 实验前予习  相似文献   

12.
何通彦 《课外阅读》2011,(6):244-244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课本中,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看不清胡萝卜素的色素带。改变有机溶剂试验,在圆形滤纸上层析试验,效果都不明显。最后,在等腰三角形滤纸上层析,效果很好,看到了清晰的胡萝卜素的色素带。  相似文献   

13.
1 两个实验的背景介绍与问题说明 1.1用径向纸上层析法分离并检验Fe3+、Cu3+这个实验出现在上海高三化学拓展型课程(试用本)第206页,属课堂实验.教材所示实验步骤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点建议     
初中化学课做“纸上层析”实验,往往因没有正丁醇而无法进行。我们经过多次摸索,改用酒精代替正丁醇氨水饱和溶液,用红兰墨水混和液代替甲基橙和酚酞的混和试样,实验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5.
一、本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是新教材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铼的纸上正相分配层析分离,Lederer等曾研究过铼与钨及锝的分离,邹时复等研究了铼与钒、钼、钨的分离,Beckmann研究了铼和锝的分离.在最近几年来开展的无机反相分配层析法研究中,以希土、铀、钍的分离研究进行较多,其他无机物的分离研究报导较少.Cerrai等以三辛氧化磷(TOPO)为固定相,不同的无机酸为展开剂,较全面地进行了五十种金属离子的比移值测定和若干混合离子的分离研究,其中涉及铼,但数据欠完全.以磷酸三丁酯(TBP)为固定相用以分离无机物离子的反  相似文献   

17.
纸上层析     
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初级中学都采用了教育部的统编教材.为了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形势需要,数理各科在教材内容上较过去增添了一些新的科技知识,化学一科也不例外.在初级中学化学教材中纸上层析就是四篇增添材料之一.现就这方面资料汇编如下,以供化学教师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探究性实验安排的意图和教学思想沪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明显增加了实验的比重,仅观察与思考就有24个,活动与探究有54个之多,而且不再规定哪些是演示实验,哪些是分组实验,且教材中很多新课用实验来引入,尽可能地将实验开设为学生实验,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恰如其分的彰显.新教材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开放性的探究性实验,在新教材四大块实验内容:基本操作实验、物质性质实验、物质制备实验、知识应用实验中,每块都设计了不少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19.
高师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中有“铜、铁、钴、镍的纸上层析分离法”的实验,但所需显色剂二硫代乙二酰胺长期缺货,使该实验难以开出,笔者研究了替代显色剂及有关实验条件,发现用K4Fe(CN)6 K3Fe(CN)6混合液作显色剂,可保证Cu^2 、Fe^3 、Co^2 离子的色斑清楚显示,但显色剂造成的黄绿色背景使Ni^2 色斑辨认困难.若用K4Fe(CN)6 K3Fe(CN)6 丁二酮肟混合液显色,然后用浓氨水薰,则Ni^2 可形成清晰的红色斑点.使用这两种显色剂时,层析滤纸事先不在展开剂中饱和,分离效果更好;浓氨水也不宜在喷洒显色剂之前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从实验的教学目的出发,我对本实验作如下三点改进:1、选用材料一种改为4种:我按实验室纵行分别发下a菠菜叶、b草头叶、c山芋叶、d鸡毛菜叶,然后每一横排可以将上述4种植物提取液互相比较,每人分别用4种提取液来做纸上层析法并相互对照,评定用哪一种叶做实验效果最佳?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