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樊晨 《广西教育》2013,(9):28-28
要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观察、发现、思考,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
罗淑冰 《师道》2010,(2):39-41
生活需要真诚的感悟和体验,而感悟和体验需要引导。潜藏在孩子们心中的人类永恒情感——感激、同情、敬畏、亲情等,需要教育去及时唤醒。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与生活世界、人的心灵世界的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通过语文教学来加强体验引导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美文太多了,就其内容而言,大到一处风景名胜,小到一种观赏植物,一个典型人物,一段心灵体验……这些都能唤起我们对美的鉴赏与追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美、欣赏美的同时,如果只是一味干巴枯燥的讲授,再美的文章也会让孩子们感到审美疲劳。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故而摒弃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讲授,针对课文内容,适当引入简笔画,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学生审美体验可以为小学作文提供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心灵之美,可以为小学语文展现美、赞叹美和实现美。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融合。这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素惠 《中学生电脑》2014,(1):29-30,32
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个性化的美育内容,在语文课堂寻找美的源泉,让教育变成美的神话去感染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体验语文的趣味之美、形象之美、结构之美、生活之美、诵读之美、创造之美,享受语文的美,散发语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情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审美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具体实际,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情感美、精神美、想象美等,并借助语言文字去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创造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王龙梅 《考试周刊》2012,(55):38-38
为了增强应试教育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审美教育,我认为一是树立学生初步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感受能力;二是激起学生体验美的热情.培养想象联想能力;三是启发学生用心灵感悟美,培养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要领悟语文美,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导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语文.因人文性强.教材包容的美育因素极其丰盈而魅力独特。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感情充沛的诗歌、引人深思的寓言、启迪心扉的童话、优美动人的散文,都充满了自然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教师以精湛的技艺去引领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感悟美、创造美,那么文本之美的融情也就提升了学生人本的个性特质、心灵境界.价值观念.终而也就形成语文独特的魅力功能。引发语文魅力。教师可从“四导”入手。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童心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 抹去学生心灵的尘埃。如果教师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知识,用孩子们的心灵去体验知识,理解他们的惊奇和幼稚的思考,理解他们个性化的表述,就能够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沟通,从而发展学生的天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实际,让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史,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情趣,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享受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从何而来?从课本中来。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大量的优秀课文,塑造了美的心灵、美的意境,锤炼了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美育内容和因素,通过诱导、点拨去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习中探索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林振树 《考试周刊》2012,(65):27-28
作者认为语文味包括表达、艺术、沟通、体验、熏陶之五味,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艺术之美,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双重建构之美;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世界,体验人类丰富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艺术地表达。  相似文献   

16.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如何使学生真正把握文本作者情感的脉搏,与角色同步共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给他们创造一个“交流”空间,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将其带入课文.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谰的生活,去品味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语文选文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灵去阅读、感受、领悟.面对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匆匆》一文,支玉恒老师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三方面阐述了小学中低段语文体验性识字教学。1.引入心灵体验,激发兴趣。让学生进入感知体验、想象体验、情感体验。2.引入生活体验,激发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在生活中运用体验。3.引入成功体验,激发交流。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主体参与评价中体验。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位爱生敬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从文章范读、解读到字、词、句及文章结构美的赏析,鼓励学生以愉悦情感去体验创造美,充分挖掘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