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档案》1993年第1期上,王民权先生撰文指出“国”字并非太平天国所造的字,这是十分中肯的。但是,他举出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已收了这个字为证,其论据却嫌过于晚近。 据笔者所见,“国”字最早见于汉代“张国私印”(桂馥《缪篆分韵》引录,见①)。其后在北齐要思业造象记(罗振鋆、罗振玉《增订碑别字》引录)、辽代的《龙龛手镜》、唐代的敦煌变文、宋元以来的通俗文学刻本和太平天国的文书中,都有这个字。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缉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一书的一、二两册,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该书系国家“六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所收史料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该馆所藏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档案,有数万件之多,约计3000多万字。其史料之系统完整,内容之广泛丰富,早为世人所瞩目。从80年代初期起,该馆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编辑力量,加  相似文献   

3.
《正字通》一书自康熙十年(1671)岭南廖百子(讳文英)授梓南康,署名及书前序言均大书廖文英撰。然时隔不久,即有人提出:“《正字通》一书,廖太守百子刻于南康,此张尔公之书也。”①自此关于该书的作者,三百年来时有论证,大多论断为张自烈(字尔公)所辑。但时至今日,却一而再的有人认为“《正字通》著者是廖文英”②,“《正字通》著作者应为廖文英”③。查检吴小如先生《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文字学类》“正字通”条,虽注明为“明人张自烈编”,但又加括号“一说清人廖文英编”。可见《正字通》的作者,在学术界并非人…  相似文献   

4.
严正 《图书馆界》2005,(3):22-24
小学类文献在我国古典目录学的著录中大多附列于经部,自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以来大凡官修、史志目录中小学一类,莫不附入经部,私家著薄录之书,也多依此例。《汉书.艺文志》所收小学类文献凡十家,十二种,四十五篇,大多数已经亡佚。通过考辩笔者认为《汉书.艺文志》所收小学类文献全部是字书,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史籀》至扬雄作《训》一篇七种皆为古今字体之书,包括周之《史籀篇》(大篆),秦之小篆,汉之隶书、草书以及应用诸体。《别字》以下五篇为解释古今字之异同,说其读、言其义稍微带有训诂、训释意味的字书。  相似文献   

5.
<正>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起义铸的钱分有平钱、折二、折五、折十和当百大钱,太平天国钱的钱文"国"字书作"国",是太平天国钱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口"内"王"字,系特意所为,不是省笔字。太平天国钱的版式很多,主要有五类。一是天国通宝,面文直书"天国",背横书"通宝",只有折十大钱一种,是太平天国早期的制钱。二是天国圣宝,面文直书"天国",背直书"圣宝",有平钱、折五两种,三是太平天国圣宝,面文"太平天国",背直书"圣宝",有平钱、折十、当百三种。四是天国太平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由贾熟村、罗文起编著的《困学真知──历史学家罗尔纲》一书 ,近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罗尔纲先生是我国太平天国史学的奠基人,他从30年代初即孜孜不倦地从事太平天国研究, 曾写出《湘军兵志》、《绿营兵志》、《晚清兵志》、《太平天国史》等50多种著作,发表 文章400多篇,编纂出版有关太平天国文献资料3000多万字,因而被学术界尊为太平天国史 研究的一代宗师。该书精选了罗先生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收录一些知名学者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及对他怀念 与回忆的重要文章。编者还特别作了《罗尔纲学术…  相似文献   

7.
刘晨 《档案学研究》2015,29(2):124-128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官方档案在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不久就被编纂成《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等档案汇编;新时期,又形成26册《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及其他档案文献,这些档案文献各有特征、价值和局限。就其利用和研究情况看,存在档案建设与研究内容方面的不足。只有加强对已有档案的利用,不断发掘和出版新的档案史料,拓宽研究内容,转换学术视角,进行跨学科研究,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的利用和研究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并将有利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孟子·告子下》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句子。历来都视"饿其体肤"中的"肤"为"皮肤"、"肌肤"的意思。但人之肌肤何饥饿之有?据我们考证,此处的"肤"应同"胪"字,是"肚腹前部"的意思。考"肤"字,《说文》没有单独列出,只是作为"胪"的重文提及:"胪,皮也。从肉,卢声。肤,籀文胪。"《正字通》:"(胪)籀文  相似文献   

9.
罗尔纲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 ,对于太平天国的档案文献进行了鉴辨。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对《江南春梦庵笔记》、《盾鼻随闻录》、《太平天国战纪》、《太平天国起义檄文》等档案文献进行了鉴辨。他的鉴辨方法是外部鉴辨法和内部鉴辨法。外部鉴辨法体现为 :考其来源、考其书写惯例、考其笔迹与字体。内部鉴辨法体现为 :事理分析法、是否违背典章制度法。  相似文献   

10.
正法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法图)珍藏汉文档案、文献100余种,共2万余件册。这部分文献,主要是欧洲传教士、外交官和汉学家带回法国的。法图藏书中明正统《道藏》、明万历刻本《元曲选》《十三经注疏》、清雍正四年(1726年)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等典藏对于法国汉学研究,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圆明园四十景图》、册页本《皇清职贡图》、太平天国官刻书、《缙绅录》等档案文献为中国大陆所阙藏,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天聪谕奏》原题《天聪时诏奏》,不分卷,先师江宁邓文如(之诚)先生系从江阴缪艺风(荃孙)先生旧藏传抄,为改今名,并嘱我检对《实录》过录。先师本拟列入《旧闻零拾》中,已付印矣,乃以太平洋战起,燕京大学被封占而中止。此今所印《旧闻零拾》四种中之所以只有第一、第二、第四三种而缺第三种者此也。日本投降有年,我重返燕园故居,校印所出此未印稿还我。我原计划它日仍仿《零拾》款式补之,因度置箧中,日月不居,忽逾四十载。顷复持以与罗振玉氏刊布之《太宗文皇帝日录残巷》、《太宗文皇帝致朝鲜国王书》、《太宗文皇帝招抚皮岛诸将谕帖》及《天聪朝臣工奏议》等相比勘,则此《天聪谕奏》中之上谕二件、致朝鲜国王书三件及臣工奏议七件,《实录》、《日录》及《谕帖》均失载,唯考试生员一谕,《实录》删润失真,余则致朝鲜国王三书与诸臣七奏分别见于《致朝鲜国王书》与《臣工奏议》中。所不可解者,缪氏《谕奏》与罗氏四种似均出于内阁大库散佚人间之残档,除两件外,相同之十件,何以字句之间又复各有小异?岂缪氏传抄在前而罗氏刊印在后,二氏所据档册有正本、副本、誉清本之别耶?不然者,二氏所据既同出一源,何以字句参错又复如此?苟全部诿过于抄胥之笔误,殊不足以折疑窦而服人心者也。爰录出旧稿,一一为之校注,仍将先师原序作为附录移于文末。虽不克仰承先师之志,复《零拾》之旧观,以成完书,今为之刊布,或亦泉下所乐闻之一未了心事欤!?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刘晨所著《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2019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身兼"天父之婿""天兄代言",在太平军中"勇敢刚强,冲锋第一",他的崛起、主政、负伤、阵亡、神化是太平天国权力格局形成的重要杠杆。该书以萧朝贵人物个案为视角,不仅试图客观评价太平天国的功过是非,而且深化和升华对太平天国的再定位和失败原因的  相似文献   

13.
平时读书或浏览报刊,经常发现一些用错了的字。如果我们用错了字,就达不到交流文化和社会交际的目的,有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书面语言的规范化工作中,书报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编辑工作有关。因此,我认为严格正字应该是编辑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所谓严格正字,就是书写的汉字要做到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浅陋之见。 一、关于汉字形体标准化问题。 要做到汉字形体标准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朱熹《论语集注》:征,证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15.
古文是经学和文字学上的重要概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古文和小篆、籀文并列,视为三种字体中最古的一种。到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提出古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民国初,王国维进一步认定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文字。近几十年来,因为战国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王国维的古文六国文字说被学者们普遍接受。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所谓古文作了全面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汉代经注中的古文以及《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的经书古文。《说文》古文和石经古文的考察合为一章,按《说文》字序排列,分析字形或用法,与出土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作对比;汉代经注中的古文包括《仪礼》古文、《周礼》故书以及《周礼》郑注、《礼记》郑注、《毛诗》郑笺中注明的古  相似文献   

16.
郭立暄 《图书馆杂志》2002,21(11):70-76,49
1.9 剜改卷第出版者利用旧版改易卷第,以充新刻。如明吴兴凌氏四色印本《世说新语》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之分,所谓八卷本实不过利用六卷本旧版剜改卷第而成,非有二刻。八卷本重新排定卷第,凡增出之卷,必须空出书题一行,类目标题一行;改易之卷,必剜去书题一行,类目标题一行,使与前文连属。其方法是增删注文,俾凑合行数,并剜改版心所题页数。八卷本卷一即用六卷本前三十四版,而将六卷本第三十五页“晋武帝始登祚”条删去注内“成熙二年”四字  相似文献   

17.
《傅山全书》是傅山著作的汇编,规模弘大,内容丰富,为傅山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文献。由于傅山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其诗歌戛戛独造,自成一家,其书法拙丑倔强,好用奇字,从而导致《傅山全书》之诗集整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编次错误;二是误收他人诗;三是误收伪诗;四是错改原文;五是误释误断。本文以《傅山全集》的诗集整理部分为例,指出上述讹误,希望整理者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洪兴祖,字庆善,号练塘,镇江府丹阳县(今江苏丹阳)人。生于宋神宗元祜五年(1030),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上舍及第。历仕湖州士曹、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知广德军、提点江东刑狱、知真州、饶州,绍兴二十四年(1154),因为故龙图阁学士程瑀《论语解》撰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享年六十有六。洪兴祖一生好古博学,著述宏富,尤以名物训诂见长,"近世考订训释之学,唯吴才老(棫)、洪庆善为善"。其所著《楚辞补注》,已成为楚辞研究的不朽之作,多为学者称引。其《论语说》"始于不愠,终于知命","其说多可采",亦为学者所重,(南宋)朱熹作《论语集注》即"多采用之",惜  相似文献   

19.
曾主陶 《图书馆》1991,(2):19-21
赐书、颁书与文献的定向流通(下)与赐书相关似的另一种单向文献流通形式是颁书。颁是颁布、下发之意,颁书是封建皇帝或中央政府依靠行政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下发一些在民间尚未流通的文献,或流传已较稀少的文献,这是一种积极的、强制性的流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封建统治者的法令和思想意识得以迅速地实现,封建的传统文化也藉此得以延续。文献的颁发制度导源于周代。《周礼·春官外史》云:“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汉郑玄注云:“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宋王与之《周礼订义》认为:“古者邦国之书皆赐于王,其国已有此书,惟达其名,使天下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新公布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出土的一件妟鼎进行了讨论。认为从形制等方面来看,其时代可定为康王时,而不会晚至昭穆时期。对铭文中整理者误释的字如"妟"字进行了重新释读;将所谓"择衣"改读作"怿瘁",训"尽瘁",认为与所谓的"丧服礼"无关。又将其与传世两件西周早期的应公鼎铭文进行对读,认为从时代来看,妟鼎铭的"公",可能即应公鼎铭的"应公",亦即第一代应公;疑应公鼎铭的""可能即妟鼎铭的"皇兄",从铭文来看,很可能其时妟之"皇兄"已死,故妟踵其兄之旧职,乃有"弟不敢不殬瘁,夙夜用旨公"等语;应公鼎可能是应公为其长子,即妟的"皇兄"所作的祭器。两件应公鼎的制作年代应较妟鼎略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