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不少还是古今佳作。教学中,要时刻不忘读,读中品味,读中感悟。那么,如何加强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呢?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实施示范引领策略、读思结合策略、快乐阅读策略、实施巧妙阅读策略以及读评结合策略,能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促使学生“乐读、会读、巧读”,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阒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阅读没有读者自己的个性体验,那么这种阅读是没有任何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4.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自由地读。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要让读书成为习惯,人人在读中学习,人人在读中争先,人人在读中品尝快乐的滋味,以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兴趣是学生参与阅读的主要动力,因此,培养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目前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黄蕾 《考试周刊》2011,(62):57-5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要让学生用真情去读.把自己的“情”融进文中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要去揣摩作品的描写角度。体验作者的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潮”才能真正进发出来,才能真正体验到阅读课堂的魅力之所在,真正地读出自己来。  相似文献   

8.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9.
要读整本书的说法是由叶圣陶在20个世纪 40 年代提出的,主张“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2011版的《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有着明确的表述: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把情感融入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良好的生活态度,激发个性阳光发展,提高学生社会生存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本文以《西游记》为例,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书中人物遇到的问题,分析其情感表现,结合自我认知及生活经验,把书本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得出更妥当的处理问题方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情感认知、表达能力,增强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作者给我们展示的优美、恬静的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  相似文献   

11.
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不是为应付课堂45分钟而漫无边际的“泛读”、“死读”,而应是有层次、有目的的“精读”、“活读”,读出情味、意境和神韵,再现人物和意蕴,体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哲理,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达到随作者的悲喜变化而变化的“文若己出”之境界,其实质在于让学生充分占有阅读材料,感知写什么。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张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把读作为一种手段,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读的平台,以读为本,引领和点拨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把语文读出来。因此,教者在语文课堂要正确把握读的学问。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满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渎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渎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渎中培养语感,在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凄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林春凤 《新课程研究》2009,(7):105-105,108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一、读中扬个性 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的综合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放飞个性。请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7.
杨旸 《教育》2010,(8):59-5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学生对大块文章的长时间阅读缺乏情感、手段,读的时间一长,身心疲惫,学生懒于思索,处于“疲软”状态。课文阅读要走出“疲软”境地,必须从唤醒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谈起。要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文本成为学生梦寐以求的圣土和情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要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变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的。下面结合阅读实践,谈谈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  相似文献   

20.
庞德华 《广西教育》2011,(26):37-37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人口。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必须掌握好“导”、“读”、“讲”、“演”四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