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本文根据英文资料温莱特将军《回忆录》及日本战犯供述等亲历性资料为主要线索,结合其他档案文献,研究日本战局变化、辽源(伪满时称西安)战略地位与日军将二战盟军高官战俘逐步北上转移关押的内在联系,分析探讨日本法西斯将二战盟军高官战俘关押在辽源的原因及目的。  相似文献   

2.
影片《桂河大桥》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尼克森上校和他的部下被日军俘虏。作为改善战俘待遇的交换条件,他接受了日军布置给他们的修建桂河大桥的任务。尼克森是一名典型的英国军人,性格中既有英国绅士的认真,也有"是任务就一定要完成"的执著。在尼克森的带领下,战俘们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桥的任务。大桥建成后,尼克森把本桥当做是自己和部下所完成的工作而精心守护。  相似文献   

3.
哥子 《高中生》2013,(19):41
抗日战争时期,哈尔滨郊外有一座日军专门关押我军战俘和抗日人士的集中营。看管集中营的是一个日军大佐,叫田川太郎。他对待中国战俘非常狠毒,发明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酷刑。其中,最让田川太郎得意的就是他根据中国民间游戏"击鼓传花"而发明的杀人  相似文献   

4.
分食者     
<正>1942年,19岁的美军士兵罗兰·肯·塔沃里于菲律宾战场,在与日军的一场遭遇战中不幸被俘,关押在沈阳盟军战俘营,战俘编号为858。战俘们虽然每天要做15个小时的苦役,但饭食的质量却很差,分量也难以保证。每次到了饭点,两个战俘用木桶把饭食从厨房领回到营房,然后再分发给每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战俘们,都希望自己多分  相似文献   

5.
马超俊 《华章》2007,(5):95-96
抗战胜利之后,滞留在中国的大量日军以及日本在华工作人员的遣返工作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国民党在战俘遣返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统计在华日俘日侨人数外,还对于战后受降及遣返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当时国民政府对于俘侨的处理还是相当温和的,体现了一种以德报怨的大国气度.但当时遣返时问的限制没有能够很好地教育战俘,使他们认识到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  相似文献   

6.
1945年9月,中国上尉军官王建华亲自押送三批,总共6000日军战俘从武汉到郑州。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追随陈诚我是河南省光山县人,早年父母双亡。1935年,我18岁,随同乡到武汉找生路。我后来的岳叔父方汉臣把我介绍给武汉警备旅二团四连连长陈德荣,顶了一个逃兵到新兵班受练。6个月后下到老兵班站岗放哨,先驻武昌,后换防驻汉阳。当了13个月二等兵后,升为一等兵轻机枪手。八一三事变时,我连驻汉阳归元寺。中央调时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的陈诚  相似文献   

7.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失守,近十万美菲联军成为日军俘虏。日军让战俘们从巴丹步行到奥唐奈集中营,这段100公里的死亡行军中有15000人死去。对于活下来的人而言,奥唐奈的名字就等同于死亡集中营。本文编译自美国二战老兵列斯特·坦尼的回忆录《地狱的梦魇》,追述他和他的战友们在奥唐奈集中营里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史学敏 《老年教育》2007,(11):21-21
1939年9月,希特勒下令处决一部分战俘。刽子手在集中营里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战俘,告知他们明天将被处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程刚 《课外阅读》2009,(17):12-12
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中的德国兵经常给战俘一丁点的食物,然后要求饿得发晕的战俘跟他们踢足球,借此大比分获胜,奚落英国人为蠢猪。在此之前,英国战俘不但每场比赛都输,而且从未进过球。但是,1943年圣诞节前的一场比赛却掀起了波澜。  相似文献   

10.
三名日本间谍,在刺探东北军情时,先后被捕并被处决。日军占领金州后,多方寻找到他们遗骸,将其埋葬在金州城北虎头山上,因三人姓名中均有一崎字,虎头山被日军改名为三崎山。三崎临刑的金州城西门外玉皇庙附近,则立起三崎处死地纪念碑。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后,日军退出辽东半岛,旅顺大连随即被沙俄强租,三崎处死地纪念碑和三崎墓全部被毁。十年后,日俄战争爆发,日军重占旅大,在虎头山大兴土木,为三崎立起了殉节三烈士碑,高五米宽一米,直到1945年  相似文献   

11.
苏联劳改营对日本战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特殊现象,反映了苏联的战俘政策使然。在苏关押期间的日本战俘们不仅在苏联的工业、农业部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被迫接受意识形态改造。  相似文献   

12.
[影片内容介绍] 故事发生在1943年春天的缅甸境内。战俘营日军司令斋田大佐正为在桂河上铺铁轨的桥无法按时完工而苦恼。而战俘的残存者不是故意破坏就是拖沓怠工,修桥几乎停止。英军司令官尼克尔逊也拒绝干活。一天深夜,一些战俘越狱逃跑,被日军发觉,只有希尔斯危急间跳入桂河逃走。两天后修桥进度仍不见起色。斋田只好答应了尼克尔逊的条件,并请他全权指挥英军建桥。尼克尔逊立即狂热地投入了工作,工程紧张而迅速地进行着。医生向尼克尔逊指出这无疑是叛国行为。而尼克尔逊却认为这是英国人的骄傲,医生对此感到难以理解。希尔斯死里逃生,辗转来到英军控制下的斯里兰  相似文献   

13.
载满炸弹的热气球为什么会漂洋过海飞到美国上空?难道它是什么秘密武器?“神风”战斗机和“回天”潜艇的驾驶员头上为什么系着白头巾?明知有去无回,日军敢死队员为什么还甘愿踏上不归路?他们的死能扭转战争的结局吗?且看二战来期,日军如何垂死挣扎?  相似文献   

14.
1.两国教科书中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叙述中国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30多万人被害。——以上均引自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日本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不知何人向正在演习的日军开枪的事件。翌日晨,日军与中国的国民党进入战斗…  相似文献   

15.
静静的世界     
先说一个残酷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曾用一种“温和”的酷刑来折磨战俘。他们为战俘提供正常的饮食起居,只是  相似文献   

16.
193 7年 1 2月 1 3日至 1 93 8年 2月 ,中国发生了最为悲惨的事件 :在南京有 5万多名已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战俘和 2 5———3 0万名手无寸铁的平民 (其中包括妇女、老人和儿童 )被攻城日军血腥屠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这也是影片《南京大屠杀》所记录下来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7.
根据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早在北伐战争时期,蒋就有“三日亡国”论,他认为中日力量悬殊,一旦开战,沿海地区就会陷入日军之手。因此北伐军要刻意避开日军。日军在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蒋对此提出“不抵抗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十分强烈,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他的对日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必有一战”成为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8.
老拙 《高中生》2012,(22):50-51
1938年8月,在山东省邑县大李庄,八路军包围了一队日军,秋山良照就在这队日军中。双方都是主力部队,战斗异常激烈。后来,日军的子弹打光了,秋山良照就从死人身上捡子弹。他端起机枪,压进最后20多发子弹,向发起总攻的八路军扫过去。这时,一发迫击炮弹砸下来,秋山良照被轰倒的墙壁压在底下,昏死过去,成了八路军的俘虏。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一般认为战俘即为奴隶。笔者认为他们不是战俘而是战争移民。其地位因职业不同而有很大区别,但总体来说属于负有王室义务的人。乌拉尔图社会是否属于奴隶社会仍然是个疑问。  相似文献   

20.
钟成 《高中生》2009,(23):16-18
扶桑社正文:日军认为如果攻下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的话,蒋介石可能就投降了。所以,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了南京。(注)但是,蒋介石迁都重庆,继续抗战。注解:当时,多数中国军民被日军打死打伤(南京事件)。对于此事件的牺牲者数目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还有诸多疑点,至今众说纷纭,争论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