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讲究方法,"督"导"并行(一)制订"督导"条例,引领活动走向通过问卷、座谈等途径,学校初步制订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督导试行条例》(以下简称《督导条例》),并在宣传栏里全文展示。同时,还做出两点说明:一是"督"导"并行,重在引导,督促师生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活动的健身性效应;二是《督导条例》及大课间体育活动都需要不断完善,希望师生及时提出建议,学校将采纳合理意见并修改《督导条例》,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师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5):87-89
<正>学校以《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学练三个一"为依据,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开展各项学校体育工作。以"扎实练、别样评"作为阳光操场实践策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多种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法,以达到"勤练"的目的;通过全员运动会的"以赛促评",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着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3.
<正>初步查证"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或"基本动作"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84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辞典》中,在中小学体育教材中最早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也仅在水平一教材中出现了"基本活动"的名称;2012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从水平一到水平三都出现了"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概念。华东师范大学2001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没有出现这个概念,直到2012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至水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学校体育》自1981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作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与支持。2011年喜迎《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为此,特开展"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学校体育》自1981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作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与支持。2011年喜迎《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为此,特开展"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不断改善青少年体育健身条件,加大青少年户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按照《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创建工作的通知》(体青字〔2013〕91号)有关要求,各省(区、市)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申报,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决定命名"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23家单位为2014年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以下简称"营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学校体育》自1981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作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与支持。2011年喜迎《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为此,特开展"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江苏省常州市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要求各地区、各学校"按规定时间长度和适宜练习强度校本化实施。"在出台的《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长度在25~40分钟,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校本化实施,练习强度适宜。"把大课间开发与实施的主动权给予学校。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学校体育》自1981年9月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作者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与支持。2011年喜迎《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为此,特开展"寻找老读者"及"《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图)"活动。如果你是《中国学校体育》的老读者,又或《中国学校体育》曾对你产生过巨大影响,那么,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体系的特殊功能。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适合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应对策以及对体育课程整体发展的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要求"从2009年秋季新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将执行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国家规划新教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实施以来,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如何?江苏省开展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两课"评比活动为检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成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笔者有幸作为"两课"评比活动的评委参与了教案、说课、答辩的评审工作,对职业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观摩课是指平时所见的体育公开课、体育优质课、体育汇报课等面对多位体育教师进行的教学展示活动,是体育教师的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观摩"中的"观"是看的意思,"摩"在《辞海》中被解释为研究、切磋。  相似文献   

13.
钟伟宏 《精武》2011,(5):25-26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为深入了解现阶段我市中学生体育活动状况,有必要对学生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调查及访谈法,在我市的普通中学中随机抽取2 0所学校,对每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作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市中学目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方面严重不足,且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大部分学校由于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缺乏和体育师资不足等因素而导致未能按规定开足体育课和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建议学校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力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21,(6):39-40
<正>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四条明确提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完善竞赛体系3个方面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一、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前的"备"为前提,把握好课中"教""练""赛"的时间、负荷及组织,提高教学质量(一)基于教学质量提高,以课前的"备"为前提,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备教材、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第三届教学研讨活动于12月19-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惠贞书院举行,此次活动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由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承办、宁波市惠贞书院协办。本届活动以"体育中考项目的教学策略"为主题,以三节展示课为载体,旨在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适切  相似文献   

16.
文艺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历代的文艺中都有不少以反映体育活动为内容的作品。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许多人们喜闻乐道的体育文艺,如电影《女篮五号》、《沙鸥》、小说《在花的草原上》、《爱情之上》等。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体育活动的面貌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的性格。我国古代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少的以体育活动为题材的作品,通过这些作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9,(6):77-8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法》进行法理分析发现,《体育法》在"学校体育"部分的立法存在学校体育与其他章节在功能与内容上没有呼应关系、权利与义务配置不平衡、义务性规则的效力性不强等法理问题。从法哲学看,这些法理问题归源于《体育法》在"学校体育"立法上没有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没能对立法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影响了它们之间的功能发挥;二是没有坚持以权利为导向进行立法,以致使学校体育的立法偏向了义务本位,使《体育法》之"学校体育"章节的立法内容与学校体育的时代发展越来越不相协调。因此,应以权利保障为本位对《体育法》"学校体育"进行修改。这需要从结构上按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进行章节调整,在总则的第1条加入"体育权利"内容以提升体育权利在《体育法》的统领地位,在学校体育部分增设体育权利条款以实现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为义务条款增设相应的法律责任、责任主体、监管职责来强化其规范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一、传—传递理念,夯实理论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理念的更新,夯实和更新理念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基础。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一个研讨主题或思路,如以参与"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七届研讨活动"为例,本次活动以《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关系问题颇为学术界关注。文章以《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对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的专访为线索,具体探讨了体育科技与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问题;体育事业发展中关于兴奋剂使用这一正向偏离行为问题;"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问题;"举国体制"的曾经辉煌与当前问题;以及对《体育与科学》杂志及科研人才的期望等。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着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开始认真学习和讨论。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等作用,积极创新与转变体育教研、培训与指导工作方式,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贯彻《标准》,推动区域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一、从"课堂研究"到"课程研究"作为基层体育教研工作者,应该深入教学一线,以课堂为"基",钻研教材,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把《标准》的理念转化为实践可操作的方法和内容,做好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二传手",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