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道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月映江水,只要有了水,任何江河都会有明月;天空有云,只要天上无云,万里晴空便都是青天。同样,带着虔诚、清净之心去学习,诗意、智慧便会显现。2010年3月,我们就是带着这样虔诚、清净的学习之心,踏进了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王崧舟双名工作室”(“双名”即名师、名校长)。为期半年的学习,我的人生如同开了一扇窗,新鲜空气、四季风景因为这扇“窗”而从此不同。。  相似文献   

2.
"每块木头都可以是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是完美的,只要肯去掉缺点和瑕疵。"在兴化实小的校园里,我看到这样一句话,语出台湾漫画家蔡志忠。难以置信的是,这笔书法竟然出自兴化实小的小学生之手,那文字飘逸美丽。看到这些带着禅意的好字,心  相似文献   

3.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杰作,我们怀着崇敬与虔诚之心探求之,发现其宛如久置的瑰宝,历久弥新,彰显着"美"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古有杨发云"人动佳色,物含清照",自此便有了千古第一才女之名。那一年,晨光微熹。昨夜的大雨好像未曾下尽,依然淅淅沥沥,一夜酣睡的你想起了院子里娇艳的海棠花,便问婢女:"海棠花变成什么样了?""还是老样子。"婢女边卷帘边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望着院中被雨水打湿的残花,你神情黯然:"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惜花惜春之情,亦是少女天真烂漫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美与缺陷     
古诗云: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而又有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是一片萧瑟之景,无限的愁思贯穿一秋;秋,又是喜悦之时,万里霜天辽阔无际。自古以来,关于秋,便有两种不同的见解。诚然,秋景是美的,高远的蓝天,飞翔的大雁,搏击的雄鹰,嫣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曾几何时,学校教育却因"乏爱"而显得冷漠。学校里,学生或是写作业和考试的机器,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也疲于上课、改作业,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工作的热爱之心,对孩子们的发现之心,以及对生活的审美之心。只要心中有爱就不难发现——"没有教不好  相似文献   

7.
桂林有个“万货城”。是城南新兴的商业区。何以称“万货”?让人好生奇怪。因为平日里只见(或听)“百货”,却未曾听见“万货”的。但只要稍加揣度,便可明其所以,大概就是极言其多——扩大百倍,不就更多了么!  相似文献   

8.
邵珊 《中华家教》2020,(5):31-31
云辉的母亲一年前专程从山西老家赶到上海给儿子带孙子,那天同楼的华奶奶去楼下取快递,正好遇到云辉妈妈推着孙子在院子里晒太阳,俩人便闲聊了起来。"云辉妈妈,您来上海多久了?"云辉妈妈笑笑说:"快六个月了,到这个月末,我就可以‘刑满释放’回家了。"说着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高兴。  相似文献   

9.
水是至柔之物,也是攻坚强者;水既圆滑细腻,又坚强永恒。老子有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为班主任,我想学"水"之灵性,在学生思想道德、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方面,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向"善"之心,如细水长流,打造班级向"善"文化。"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即能用自己"善言善语"  相似文献   

10.
写景抒情散文往往因"形"太散,而成为同学们阅读理解上的一块绊脚石,那么,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如何把握其"神",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呢?俗话说"移步换景,心随景动",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只要能把握"景之状"、"心之动",便能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卢军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61-163
现代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提出了"从游论"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关键作用,该理念在西南联大产生了深远影响。西南联大汇聚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高校师资阵容,大师们多为"从游论"理念的完美实践者,他们用一种宗教般的虔诚态度对待教书育人工作,倡导"通才教育",教学时满怀严谨之心、真诚之心、欣悦之心,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何谓高尚的师风师德。在人文精神遭受空前的内在威胁的当下",从游论"更是一个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推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熏习是《大乘起信论》的重要理论概念,熏习说的目的在于说明真如清净之心之所以蔽而不现,是由于无明的熏习。但只要众生勤加修习,不断生起信仰大乘之心,使无明熏习转化为真如熏习,如此可显现其真如本性。通过比较《大乘起信论》中的"熏"和"染",使大乘熏习之说最终落脚点始终立于自己内心的真如,进而趋向涅槃之道。  相似文献   

13.
交响人生     
饼干 《八小时以外》2013,(6):110-111
论起对音乐的虔诚之态,曾有这么一个段子,里面说到一个痴迷交响乐的普通人,平日里市井百姓一个,上班下班柴米油盐,衣冠不整来去匆匆,只有到了每次准备听唱片时,就要沐浴更衣着正装,正襟危坐摇头晃脑——乍一看是怪癖之人,细想便知这亦是一种虔诚,对于殿堂音乐的虔诚之爱。  相似文献   

14.
【文题】生活中学会理解忍让,人与人之间便多一份真情;学会宽容大度,人生之路就畅通许多。所以,不要让误解带给你太多的冷漠,不要让过分的苛责占据你友爱的心灵。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只要抱着“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态度包容一切,你的一心空便永远晴朗。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尤其是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更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心"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学生是坐到了课堂里,可学生的"心"在课堂吗?即使"心"在课堂,学生的心有没有用到学习上呢?学生的心是用到了学习上,可他(她)是不是在专心地听授课教师的讲授呢?如果他(她)没用心的话,授课教师讲的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本质上分析是一门"人学"。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在于,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更多的是思想的启迪、人格的升华,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它对教师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与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养。我们应该以"虔诚之心""精业之心""专注之心""坚韧之心",构筑起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形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大学生成长中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的生字时,我照例让学生谈谈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生:"您",上面是"你",下面是"心"。(学生说得对,不过感觉少了点什么。)师:这个"您"字,为什么下面有个"心"?(他答不上来,我便把目光转向大家。大家看着我,用心想着。)  相似文献   

18.
说“安”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诸葛孔明忠义乾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把“卧龙”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9.
沈群美 《生活教育》2008,(10):40-41
每年暑假,长长两个月。老师们总要绞尽脑汁给孩子布置一些暑期作业.但新学期开学.交上来的作业质量又不尽人意。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不例外,临近放假的几个星期时间里,都在思索着:布置怎么样的作业.才能让孩子们欣然接受。乐于完成呢?于是.便有了我跟孩子们的心与"信"的暑期之约:我们约定孩子们七、八月各给我写两封信.聊聊暑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呢?则根据孩子们信的质量给予不同方式的回复(1、回信2、回电3、回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老话,熟能生巧。这句话一度是中国教育系统里的金科玉律,曾经在私塾里大行其道。但是随着社会和人类认识的进步,教育界对这句话有了重新的认识,不再迷信"熟"的无条件作用,而是讲究学习的方式方法。那么,"熟"为什么能"生巧"是否只要"熟"就一定能"生巧"如何让"熟"得到最好的"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