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 ,传说他有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 ,子路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 ,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 (今山东泗水 )人 ,姓仲名由 ,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 ,质朴而粗俗 ,却又好勇斗狠 ,只比孔子小九岁 ,在拜孔子为师以前 ,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 ,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 ,因此不但不生气 ,反而每次见到他时 ,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 ,子路被感动了 ,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 ,孔子问子路 :“你喜好什么…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子路则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质朴而粗俗,却又好勇斗狠,只比孔子小九岁,在拜孔子为师以前,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因此不但不生气,而且每次见到他,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子路被感动了,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孔子问子路:“你喜好什么?”子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相似文献   

3.
孔子(公元前551—479),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化教育的发展,关系极大,对东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发生了相当的影响。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少年时代过着贫困的生活。曾做过鲁国的小官。他的思想学说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  相似文献   

4.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又称孔老二.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是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原是宋国贵族,因宋国内乱,逃亡到鲁国落了户.后来孔子父亲孔纥做了鲁国的大夫,成为鲁国人.孔子从小就打下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烙印.他童年嬉戏常常模仿着奴隶主贵族祭祀的礼仪.他笃信“天命”,缅怀“先王”,形成了保守复古的反动思想.孔子青年时代曾在鲁国做过两次小官:一次叫“委吏”,是替奴隶主管理仓库和粮  相似文献   

5.
《汉书·陈汤传》:“论大过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庇细瑕”是说:评定有大功的人不记他的微小过失,荐举有大才的人不挑剔他的细小毛病。” 孔级(子思)向卫国国君(四十一任)慎公卫颓,推荐苟变,说:“他的才干可以指挥五百乘战车作战  相似文献   

6.
你好,孔子     
<正>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子路在鲁国都城的外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早晨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相似文献   

7.
捉襟见肘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叫曾参的人。他是孔子的一位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曾参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卫国的时候,没做过一件新衣,有时一连三天灶中无火。他穿的衣服,整一下衣襟,就会露出胳膊肘;他穿的鞋子,往  相似文献   

8.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出身于“家累千金”的富有家庭。他谋求在政治上发展,四处奔走,不吝千金,结果却弄得家道破落,遭到讥笑和诽谤。吴起杀了诽谤他的人,出走到邻近的鲁国,投在儒家曾申(曾参的次子)门下求学。后来,吴起的母亲死了,他没有回故乡奔丧,违反了儒家的孝道,曾申因此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便改学军事,熟读《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用学得  相似文献   

9.
子路简论     
孔门诸弟子中,子路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论语》有41章提及,由此可见他当日的的活跃。他尚勇的精神,坦荡的胸襟,以及勇于诘疑而又虚心服善的品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的看法,认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所谓“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而实际上,孔子对子路也相当器重,感情极为深厚。颜回早夭,孔子有“天丧予”之叹;子路死于卫国之乱,孔子为之覆醢,在在表现出孔子对他们相知之深,期待之厚。大体上,子路和颜回代表了孔子的两个方面,两个极致:进取与潜善,立行与坐议;阳刚与阴柔;治世与修身。本文拟就子路的生平与思想钩勒出一个轮廓,并与颜回作一横向的比较,希望能对孔子思想的研究有所帮助。因为笔者认为,研究子路,是研究孔子的一道桥梁,一队偏师。  相似文献   

10.
商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国国君后裔。曾在卫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看来,商鞅从事的师说还是比较驳杂的,但是,他反复宣传的是他的法治主张,秦孝公听商鞅的一番鼓吹之后,说:“寡人不之疑矣”(《商君书·更法》)。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发言便坚定地相信法家思想,这说明商鞅的宣传思想具有针  相似文献   

11.
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民间又说成“鲁班门前弄大斧”;另有“关公面前耍大刀”,意思相同。班,指古代巧匠公输班,又作“公输般”、“公输盘”,鲁国人。通称“鲁班”。墨子、孟子书里都讲过他,把他和春秋时期的一些名匠名师并提,可见他是战国以前的人。至今民间还把他尊为木工、建筑工的行业神。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孔子的道德观,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正统的道德理念。殊不知,在孔子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他还有不少鲜活的另类的道德观的体现呢! 其一:春秋时期的鲁国,曾制定一项法律规定——凡鲁国人到别国旅游,如果发现有鲁国人在别国做奴隶的,可以先用自己的钱赎回这个奴隶,再凭赎买奴隶的收据回鲁国向官府报销。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到齐国游学,见到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就掏钱赎回这个奴隶,回国后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此事传扬开去,鲁国人纷纷称赞孔子的这个学生品德高尚,为了他人和国家,甘愿减损自己的钱财。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感到  相似文献   

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这篇谈话,显示了孔丘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抱负和他对这几个学生的鲜明态度。子路“率尔而对”,坦率地表示他愿作一个大国的军政主持者,三年功夫,可以使民“有勇”、“知方”。因为说得不够谦虚,引起了孔丘的哂笑。冉有接受了不谦虚的教  相似文献   

14.
棘刺尖雕猴     
燕王喜欢精巧玲珑的手工艺品,所以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母猴。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说:“我想试着观看你雕刻母猴。”那个卫国人说:“您要是想看的话,必须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  相似文献   

15.
鲁婴泣卫     
《教育》2013,(9):60
春秋时代,鲁国有位女子名唤鲁婴,生得聪明伶俐。一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大伙儿正玩得十分开心的时候,鲁婴却哭了起来。大家劝慰她时,鲁婴说:"白天我听人说,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欢打仗,缺少爱心,刚才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这跟我们鲁国有什么相干?"鲁婴听了说:"去年,越王勾践为复仇而攻打吴国,鲁  相似文献   

16.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郈成子和卫国的大夫右宰谷臣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那年,郈成子作为使节,访问晋国。右宰谷臣听说好朋友要路过卫国,早早地就在半路上等候,并热情地招待他。宴席上,郈成子看出了右宰谷臣是在强颜欢笑。右宰谷臣几次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酒过三巡,右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璧。  相似文献   

17.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宋国贵族,孔子3岁丧父,少吋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长大后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学,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礼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內乱而奔…  相似文献   

18.
不耻下问     
枫叶 《下一代》2010,(7):40-40
【语出】:《论语·公冶长》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文】:形容向学问或职位比较低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 【故事】:在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他非常聪明,而且特别好学。他虽然很有才能,但他从来不显示自己,特别谦虚。他在卫国有很高的声誉,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让后人向他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他有个学生叫子贡,  相似文献   

19.
墨子(约公元前468——376年)姓墨名翟,春秋鲁国(或称宋国)人。出身于士以下的庶人,曾做过宋国大夫,是继孔子后的一位大思想家。墨子的体育思想,据现有资料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唯物地论述了形与神、生命与运动的关系关于人的形与神的关系,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体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墨子说:“生,楹之生,商不可比也”,又说:“生,刑与知处也。”这两句话中的楹和刑,在古代都和形通用,是身体的意思。墨子讲“生,楹之生”,说明生命  相似文献   

20.
华佗的故事     
我国古代有过很灿烂的科学文化繁荣时期,其中,秦汉时期中医理论的形成与中医丰富的实践都曾闪烁过夺目的光彩。后汉时期的华佗,就是我国古代最有名望的外科医生,也是世界上最早用麻醉药做外科大手术的人。他曾发明了一种“麻沸散”的麻醉药。 华佗,字元化,今安徽省毫(bo 勃)县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到外地游学,并刻苦钻研医术。有些名人举荐他做官,他拒绝了,立志当个医生,为人民解除病痛。他走到哪里,就为百姓看病到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