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纵横》2009,(2):F0002-F0002
2006年1月8日,金华的电视荧屏上首次出现了“本地人编,本地人导,本地人演”的方言轻喜剧——《二十分可乐》,它以“说本地方言、讲本地故事”唤起金华人乡土的亲切感,以金华普通市民老林头一家幽默搞笑的剧情逗乐金华观众。题材贴近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 《二十分可乐》是金华首部“本地人编,本地人导,本地人演”的方言轻喜剧,由金华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于2006年元月创作开播,它以“说本地方言、讲本地故事”唤起金华人乡土的亲切感,以“老林一家”幽默搞笑的剧情给观众带来无限快乐。开播四年半来,已制作播出节目两百多集,创作剧本总字数100多万字,已有近千名普通百姓参加了《二十分可乐》的客串表演。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深受金华百姓的喜爱,题材涉及彩票、  相似文献   

3.
“地方特色”,一指文章内容是“地方”的,二指文章风格是“地方”的,本地人爱看本地文章,这是人之常情,因为本地文章写的是本地人、本地事,出自身边,看得见,遇得着,有种自然的亲近感。努力将报纸办得富有地方特色,这是本报定下的一个追求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靠报社的人,还要在社会上联系一批重点作者。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提高经济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是当前经济宣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摆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宣传传统,是以写“本地事”、“本行业”,给“本地人”、“本行业人”看为主,强调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许多报道从内容、服务对象到发行范围,都基本上以本地区、本行业为限。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人们眼  相似文献   

5.
田雨 《青年记者》2012,(9):34-35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只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在本地区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地方媒体中的方言广播电视节目,以中老年和本地人为主要目标受众群,收听、收视率较高,在业界引起了很多关注.然而,对于方言节目,国家广电总局一直以限制和控制为主.方言节目该何去何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烧好“家乡菜”办出“特色宴”江苏《射阳报》周如福新闻界前辈赵超构有过这样一段精譬的论述:“本地人爱读本地的人与事,可亲可信。地方性是别的报纸拿不去的东西,是本地特有的,是独家新闻,是绝对特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  相似文献   

7.
李晓彦 《今传媒》2006,(12):62-63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因其“窄播化”和“分众化”的传播思路,决定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内容上的地方特色,尽量地远离了同质化的怪圈。但从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到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中州夜谭”来看,这些方言节目无一例外地都把本地的城市市民作为这种“窄播化”和“分众化”传播策略下的受众,有的节目干脆就以城市来命名,如重庆卫视的另一档方言节目“雾都夜话”和武汉电视台的“江城一家亲”等等,大都忽视了本省或地区另外一个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也说同样方言且把它作为惟一生活语言的农民观众。一、农民…  相似文献   

8.
娄烦县的烦恼 虽然网上的反对和讽刺之声铺天盖地,但是也不乏支持的声音。本刊记者在前往娄烦采访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不少娄烦县当地人,他们对于“大圣塔”“老君庙”“潘家庄”这些地名并不陌生。本刊记者有选择地采访了20+娄烦当地人(10个本地人,10个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外来人),10个本地入都知道娄烦孙悟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地方晚报的本地新闻版越来越厚,使用的方言也越来越多。这么做被视为与新媒体和外来报刊竞争的独特优势,也是最拿手的一招。那么,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恰当使用方言,使之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新闻“浏览器”,有效提升本地新闻的阅读“点击”量,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这个新闻有没有落地?国内的要不要拿到前面去做?”每到油价调整、国家出台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某地出现“毒食品”等“举世瞩目”的民生新闻,要闻编辑中心总会响起这样的声音。什么叫落地新闻?笔者对落地新闻的理解是,不是发生在本地的新闻,通过新闻事件内部与外部的某种关联性,寻找本地视角进行采访操作,加入本地元素,便构成了落地新闻。比如外省市发生一起大空难,乍看起来与本地无关,但如果通过线索,发现遇难者中有本地人,就可以展开采访,做出与本地有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军人孟祥斌2007年11月30日在浙江金华救人时英勇牺牲,又一次树立了军人的光辉形象。金华的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同时发力,对英雄典型进行了深入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组成记者团到金华采访孟祥斌的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孟祥斌事迹;英雄孟祥斌入选“感动中国”人物。而正是金华本地新闻媒体的及时关注、报道,使金华全城市民情感进发,使英雄孟祥斌舍己救人的事迹迅速传向了全国。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以来,金华晚报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以系列报道、系列评论、政策解读等多种报道手段,深刻挖掘,重点解剖,引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辩证处理好“危”与“机”、“热”与“冷”、“大”与“小”的关系,给企业发展鼓劲头、增信心;同时,加强民生关怀,在报道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的变化中让老百姓看到温暖。  相似文献   

13.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本地居民生活的语言表达,但是随着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竞争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开展,这种方言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呈现低俗化、小众化、地域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方言的运用是桥还是墙,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和学者的注意与研究。本文首先探究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出现的动因,继而分析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的特征,再具体的分析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桥”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墙”的作用,从而对如何改革方言广播电视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潘毅 《新闻实践》2012,(6):64-66
金华日报社金华新闻网立足本地资源,发挥网民力量.2010年底开始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推出了“首届新农村网络文化创作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征集农村文化作品,创新农村文化传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1月,金华新闻网共征集新农村民歌民谣86首.新农村现代小戏作品59个,新农村曲艺作品62件,  相似文献   

15.
人天然地需要一个地理基点。这个基点或是一座城市,或是一片乡村。它的山川、河流、田野、建筑、街道、邻里、方言和风俗,构成了我们内在生活的稳定中心。在此意义上,任何一个城市或乡村,郝是自然地和历史地形成的,它的形成史构成了我们自己的成长史。可是,在这个原有地理坐标被彻底打乱而且是一再打乱的时代,我们发现自己在自己所属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异乡人,从自己当初所熟悉也倍感亲切的社区、邻里、方言和风俗中连根拔起,抛入一个陌生的时刻在变的环境。一茬茬市政官员在“政绩”和超级现代主义规划的驱使下,将他们管辖的城市当作了巨大的实验场,而蜂拥而来的一拨拨投资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他们客居的城市改变得面目全非。他们全都不顾及本地的自然和历史,也就损害了本地人与本地人之间以及本地人与本城之间的心理认同。既然连最稳固的地理参照都失去了,那我们内在生活的基点就不可能复存。城市比人心变得还要快。在现代主义城市,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一个飘浮的原子。他自己就是一种偶然性,也总是被偶然性所俘获。但现代主义城市在使每个人变成原子后,又将每个人编号和归档——换言之,现代主义城市也是控制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推普废粤这个“伪命题”的背后,广东人的文化焦虑是真实的。而在广东地区.大量说普通话的新移民或流动人口,非但没有抗议本地方言歧视,反而对粤语保卫战抱以同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方言电视节目勃兴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佳 《新闻前哨》2005,(10):70-70
近年来,在武汉地区以武汉方言为电视语言的节目呈勃兴态势。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策划推出的武汉方言剧栏目《经视故事会》,甫一推出,就赢得了武汉市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目前该栏目已经培养了一个较稳定的收视群。今年入夏以来,武汉电视台又推出了系列方言情景剧《江城一家亲》。我们在为武汉方言电视节目受到本地观众如此热烈的欢迎而欢欣鼓舞的同时,还要冷静地思考这背后的原因,并且认真分析这类节目所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把这种“名品”做成“精品”。  相似文献   

18.
一 “捣浆糊”这样的语汇,原先纯属上海本地特产,着床民间,脱胎陋室,一朝分娩,即刻蹿红大街小巷。没想到,如今居然流行全国了!谁说吴方言在以北方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语境中缺少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起,方言节目一度兴盛,至今可谓是愈演愈烈。本文试图从媒介一心谋求收视率,有意识的利用本地人在语言上的集体无意识,最后导致这种无意识在客观上排斥了外地人上来分析方言节目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林卫军 《东南传播》2014,(8):102-104
方言节目是以本地方言作为节目特色的节目形态,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别,它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条件。方言是区域内社会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载体,承载了地区内的人文民俗、文化传统。它作为本地居民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区域内居民拥有共同语境的先决条件。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攀讲》是一档福州本地民生类方言节目,创办于2008年3月,"攀讲"一词来源于福州方言,意思是"天南海北的聊天",而相同的语义在北方的方言里叫做"唠嗑"。《攀讲》的栏目名正是利用了方言中的共通性,过于简单的方言词汇就能让熟悉福州方言的观众立刻明白节目的主题。方言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节目的观赏性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和本地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