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材分析 《浩瀚的宇宙》是冀人版六年级《宇宙与航天技术》单元的一课,这一单元包括《浩瀚的宇宙》、《探索宇宙》、《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里生活》四课,《浩瀚的宇宙》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材中有一些关于天体研究的课,构成“宇宙”教学单元。它们是《太阳》《月球》《地球》《昼夜现象》《四季的形成》《太阳系》《无限宇宙》等。通过这些天体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天体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现象,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精神,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本课为湘版《科学》教材六年级《宇宙探索》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太阳与太阳系》《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和《宇宙畅想曲》四课组成。从知识层次上看,是从太阳到太阳系再到宇宙,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探究的难度来看,从观察太阳、金星,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人类对浩瀚宇宙、渺渺星空的探索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在人类探索星空的过程中功不可没的一员“大将”——天文望远镜的自述,了解一下它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以外的世界的。(奇 奇)  相似文献   

5.
林荣凡 《现代语文》2014,(2):101-102
现行的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有四篇课文:《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都是描述人类的探险活动。在单元提示里这样写道: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期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本单元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愿激起你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2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科学课由原来的3~6年级调整为现在的1~6年级,即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广大教师纷纷探索研究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教学。本文以二年级《四季变化》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地球与宇宙领域进行科学教学。一、研读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四季变化》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地球有周期性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描述一些  相似文献   

7.
姜虹 《中国教师》2011,(14):58-59,74
<正>一、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地球属于谁"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一基本概念。"地球属于谁"这一子课题通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标准中,本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中天李中的星体之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的内容,在教材中居于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制作宇宙》、《修改模型》的内容。本课教学是从两课的学习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内容,希望借助模型使学生建立太阳系的概念,进而为后面认识银河系和宇宙的浩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宇宙正在试图杀死人类!美国宇航员菲尔·普莱特在《来自太空的死亡》一书中列举了可能毁灭地球的10种灾难。在未来数百万年里,宇宙尘埃可能会对地球产生显著影响;太阳可能碰撞在银河系最近的旋臂结构上;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会与小行星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限宇宙》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也是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学习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类设计、制造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这些探测工具的运用,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了解了银河系的相关知识,还学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宇宙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地球救星     
现在地球正处于危险时期,人类生活需要的自然资源在不断减少。为此.我设计了一款可以恢复地球生态的武器——地球救星。它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由飞行.在遨游时可以恢复大气层、地球核心。  相似文献   

12.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中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不禁惊奇地发现,在浩瀚的宇宙间,只有地球是蔚蓝色的,充满着盎然生机。人类实在是太幸运了——宇宙给了我们如此美轮美奂的星球,给了我们如此丰富宝贵的可供我们吃穿住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飞天梦想,再一次扬帆启航。"神舟"这个名字,真可谓名副其实——能够把人类带出地球,奔向浩瀚、神秘宇宙的神奇飞船。今天,我们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飞船,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课是小学《自然》八种课型之一。这类课多见于探索和发现事物规律等方面知识,如《什么力使苹果落地》、《物体的重量》、《地球引力》、《无限宇宙》等。这些课虽然不多,但通过教学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前辈科学家发现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自然事物、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发展创造性的思维。现以《什么力使苹果落地》(《自然》第三册第十一课)为  相似文献   

15.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当您打开这一期《出国与就业》杂志的时候,您,和我们,已经一起沐浴在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的灿烂阳光里。 回首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地发展,人类冲破了地心引力的束缚,飞向了蓝天,又飞向了宇宙!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把我们居住的浩瀚广袤的母亲之地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人类的步伐越来越大,人类的眼光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所处环境不间断的探索,从地球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在这一进程中,各种观测手段尤其是望远镜的出现和改进,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有重要的意义。一、光学望远镜的出现和改进,使人类可以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望远镜最初在1608年出现在荷兰。天文学家伽利略敏锐地意识到望远镜对于天文观测的意义,于次年制成第一架天  相似文献   

17.
【开栏语】“物理学家发现宇宙有四种力/强力弱力引力电磁力/但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力凌驾一切/我谨向你提议/爱的统一理论……”这是威廉斯的一首《爱之力》,它向我们展示了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正因为我们对宇宙的无限热爱。也正是宇宙美丽得无以伦比,才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使人类锲而不舍地勇敢探索,让我们领略到宇宙的无穷奥秘。“神舟”的飞天、黑洞的揭秘、“勇气号”的登陆、人类空间站的建立……让我们饱览宇宙的神奇,为人类插上想像的翅膀,进军这浩瀚无边的宇宙,让我们把深情的目光投向这神秘的宇宙,去探索它更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的第一课。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够模拟环形山的形成。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人类探索月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5,(Z2)
在浩瀚的宇宙 地球就像海滩上的一颗沙粒 地球上人类的存在 让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其他星球上 也有高智商的生物存在 于是 我们走出地球 走进科幻 走向未来……去科幻世界里做客~~  相似文献   

20.
1.地球之外有生命吗 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和它的全体居民.只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部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通过探测和研究.致力于发掘地球的资源.建设美好家园.让地球居民生活得更好.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