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轮·1989     
《小学生时代》2009,(7):22-26
1989年,对12岁的我们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年代,我们甚至可以用“从前,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来开头。但是,在爸爸妈妈的记忆里,1989却是一个带着青春记忆和热情温度的年份!  相似文献   

2.
成长·成熟     
虞风华 《新读写》2008,(7):25-33
成长,是一部书。贯穿在你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也许轻薄,也可能厚重。  相似文献   

3.
埃米尔·费雪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1852年10月9日出生在一个实业之家,并且是五姊妹中唯一的男孩,父亲对他的期望是学会经营之道,以便继承自己的事业。1869年,17岁的费雪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波恩大学预科班。随后因病在家休学两年。病休期间,在父亲的一再劝告下,费雪到他的姐夫那里学做生意。说是学做生意,但费雪的心思全不在这里,结果把账目记得一塌糊涂。又偷偷地在库房里搞起了化学实验,一会儿发生爆炸,一会儿又发出呛人的气味。  相似文献   

4.
今天,北京的风真的好大,夹杂着尘土摇撼着圆明园的柳。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圆明园的柳。风让它变得狂野,风使它变得暴怒,细长的柳鞭向天空劈出千万条绿痕,锐利的叶子刺向人们沉睡的记忆,弯刀般的粗枝斩断风带来的忧愁,将安静的水面打得水花四溅……  相似文献   

5.
一盆盆月季花,婀娜多姿,绚丽多彩;一株株吊兰花,高洁清雅,满屋飘香。  相似文献   

6.
①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一岁半的时候,托尔斯泰的母亲去世。他的早年教育,主要是来自父亲。父亲爱读书,尤其是传记和诗歌,儿时的托尔斯泰常要求父亲念诗给他听,然后他跟着朗读。②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托尔斯泰及其兄妹由姑母监护,由莫斯科迁到了喀山。父母早逝、家道衰落使少年时期的托尔斯泰一度感到精神的孤独,他开始接触大量的哲学著作,思索命运。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09,(18):I0010-I0010
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虽然出身名门却一生过着隐逸的生活,只是早年诗人在阿姆赫斯特学院度过两年的学习生涯,并且在回归故里之前曾来往于霍利克山女子学院,尽管她被当地人认为是很古怪的人,但她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喜欢身着白衣、回避访客,最终足不出户的奇女子,所以这样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就更加吸引人们对其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6月28日雨 我撑起印花油纸伞,轻轻踏上这芳草萋萋的古道。天阴雨湿,远处传来几声悲啼。沉睡千年的古堤,依旧寂寞。唯有细雨冲刷着那些历史的陈迹。  相似文献   

10.
蒋美香 《学语文》2010,(4):11-11
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一)具体操作 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加强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活动。具体可操作为:  相似文献   

11.
人生就像是一场雨,每一个雨滴就是一个梦,浙淅沥沥地洒在我们行进的路上。有了梦,我们的生活就有了滋润;有了梦,我们的船舶就有了航标;有了梦,我们的步伐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从《诗经·小雅·鱼丽》的主旨、所蕴含的巫术意识与心理、复沓与列举的修辞方法及“鱼”的象征意义上看,这首诗无疑是一个渔猎时代巫术仪式的记录。从仪式诗到宴饮诗,它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改造,这也正反映了早期诗歌艺术在起源、传播方式、功用及形态等方面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外公有一双黝黑的手,那双手一层又一层的老茧,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和庄稼打了很多年交道。小的时候,我很不喜欢他抱我,因为他的那一双手硌得我生疼,那种感觉就像是赤脚走在干燥的泥土上,虽然不是很疼,但却很不舒服,所以每次他一抱我就哭。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学科领域尚缺乏实际运用的成功案例。本文探究了以“引·议·联·结”为核心的语文议题式阅读教学范式,其中“引”是学生在自主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生成议题,“议”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探究议题,“联”是学生在联系真实境脉的基础上实践议题,“结”是学生在反思和表达的基础上升华议题。议题式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高阶认知素养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字·纸·书     
文字、纸、书,三个本来就是一体的东西,因某种原因分离,终究还是复原。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多了几分自然的韵味,平添了几许灵动的深蕴。  相似文献   

16.
桥·弓·母亲     
在我心中,有三件事物具有相同的外形——桥、弓和母亲。 当我伫立在岸边,面对宽阔的河面,我忧愁,我惶恐。忽然我看见了希望,她横卧在河面上,默默无声地承载着上面的行人。没错,是桥。  相似文献   

17.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面的问题:“语境主义”兴起的“语境”是什么?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具有怎样的现实政治指向性?  相似文献   

18.
贺仁 《教育文汇》2007,(6):8-60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我携小女陪伴年迈的母亲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相似文献   

19.
青山碧水,洁净空气,是真正美的环境里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实却往往与愿望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都曾有过在课桌上涂涂画画的经历,我也一样,课桌上的那些划痕记录了我的心情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