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教育》2007,(5S):62-62
案例 2004年秋季开学,在一次性交纳4万元择校费后,王宇(化名)得以就读于广州市某示范性中学高中部,一年后王宇因个人原因退学并要求学校退还剩余两年的择校费,被学校拒绝。那么,应该如何在法律上给予双方合理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杨某的中考成绩未能达到某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为了上这所高中,杨某父母交了15000元择校费。入学后第一学期,性格倔强的杨某与班主任发生了矛盾。第二学期开学两周后,学校对杨某作出劝其退学的处理决定。杨某对退学并无异议,但在退还择校费上与学校发生了争议。杨某父母认为,入校时校方要求一次性交纳的15000元是高中3年所需的择校费用,杨某只上了一个学期便被退学,学校只应收取2500元,退还余下的12500元。学校则以当初已经公示过“择校费一次性收取,开学两周后概不退费”为由,不予退还。因双方协商无果,杨某父母将学校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3.
三晋短讯     
省教育厅对公办高中择校费作出规定近日,省教育厅对我省公办高中择校费作出规定,从今秋新学年开始,我省各公办高中择校费必须按新标准执行,山西省实验中学等39所学校择校费每生每学期最高不超过5000元,太原三十中等64所学校每生每学期最高不超过4000元。农村和国家级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高中学校,择校费每生每学期最高不超过1500元,其余的高中学校择校费每生每学期最高不超过3000元。多向学生收取的费用,一律退还。(小张)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近日,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太原成立。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  相似文献   

4.
咨询台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日前下发通知,规定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须缴纳营业税。对择校费采取征税的方式,其初衷可能是为了遏制学校乱收费。通过税收进行调节,以减低学校收益,让学校对择校费不再“热心”。  相似文献   

5.
大丫山 《成才之路》2009,(20):91-91
“要问哪里有永远的牛市?到学校来吧,择校费永远是只涨不跌。”5月16日是广州市小学招生报名的第一天,不少急于择校的家长在等候派发面试号码纸时,望着紧闭的校门互相调侃——据5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广州市新合并10所小学。其中原本市一级学校经合并后,择校费均达到了“名校价”。而名校的择校费高的已经超过了10万元。  相似文献   

6.
高中择校收费其实由来已久,应该说高中择校费在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合理的一面,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收取择校费不仅可以弥补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问题,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育资源投入的不断扩大,高中择校费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高中择校费不但有违教育公平,而且会对我国高中教育的长期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当前我国高中择校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使我国高中教育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7.
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刊文披露,据官方统计,中国在10年里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这篇题为《学费猛于虎》的文章指出,中国教育乱收费花样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城市重点中小学择校费或赞助费数额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哈尔滨一所重点小学的择校费要5.5万元人民币,北京一所著名学校择校费已经达到了7万元。目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某些地方学校仍然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巧立名目乱收费,社会反响很强烈。  相似文献   

8.
肖华 《宁夏教育》2011,(2):64-64
教育部表示,各地要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同时,教育部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为了五年内清理择校费,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有了这个意见,就能清理掉择校费吗?笔者认为,想要清理掉择校费等,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教育问责力度。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网》7月4日报道,在广东省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宋海指出,择校费不能取消。宋海认为,提出择校费要取消的人,大多是有权有钱有势的人,这些人要么孩子成绩太低,要么希望孩子到更好的学校读书,如果择校费取消了,那些没  相似文献   

10.
高中择校收费其实由来已久,应该说高中择校费在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合理的一面,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收取择校费不仅可以弥补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问题,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育资源投入的不断扩大,高中择校费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高中择校费不但有违教育公平,而且会对我国高中教育的长期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当前我国高中择校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使我国高中教育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办教育》2004,(11):40-41
一些农民在来信中反映供孩子读书最强烈的是“择校费”问题。所谓“择校费”就是学校对分数没达到录取线的学生加收的费用。就此我们选择了吉林省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高中择校费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学校间的差异性,教育的垄断性,以及当前中国人才选拔和用人制度等,使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尤为严重,而择校费也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高额的择校费不但阻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演变成为学校牟取暴利的手段之一,还产生了“设租”与“寻租”行为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在转变思想,实现教育分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择校费金额,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补偿机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后,中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渐次推行。在不需要"以分择校"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钱择校"的暗箱操作便开始萌芽、发展。一些重点学校开始招收择校生和收取择校费,加之,90年代后期确立了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一、"择校费"征税的起始与种种讨论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如何缴纳营业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相关问题,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取得的教育劳务收入的税收管理。其中,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一律须按规定缴纳营业税。这一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15.
要闻     
《教书育人》2011,(8):4-5
教育部将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禁收择校费教育部近期将印发义务教育分规划,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和治理"占坑班"。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42中学前任校长贾鸿因伙同校总务处副主任申红、会计戴永平挪用公款案日前被检查机关侦查终结,并在合肥市庐阳区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一经曝光在全省上下引起极大关注。不仅因为这是合肥市查处的首起教育系统腐败窝案,更因为贾鸿挪用赃款来自于早已广受争议的择校费、借读费。贾鸿在法庭上介绍说,2004年6月,他在担任合肥市42中校长期间,该校总务处副主任兼主办会计申红找到他,提议用“账外账”上的公款为各自购买一套住房。贾鸿同意后,两人分别订购了“海棠花园”的一套商品房,每套房子的首付款8万元均从“账外账”上提取。据负责这起案件的检察官介绍,贾鸿自己交待,学校“账外账”上的资金主要是校门面房收入和部分择校费,账号、密码及用户名都由申红管理。贾鸿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公诉人告诫庭审在场的教育系统有关负责人,要引以为戒,加强学校财务的管理。贾鸿在陈述时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记者在42中了解到,该校跨学区一次性借读费收取标准为1万余元。而在合肥市,各大中小学的择校费不等,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择校有固定标准,但家长们普遍透露只要认识学校领导,或找到政府领导说情,也可以少交。事实上,贾鸿案件只是全国部分中小学高额择校费入“账...  相似文献   

17.
丹桂飘香的9月,教师节恐怕不是校园里的主话题。 关于“择校”和“择校费”之争,充斥了新闻媒体的教育版面和节目。在此之下引发的各种追问吸引着民众的眼球:择校是不可容忍的“次公平”?择校是现行条件下的“合理”选择?择校是公众行使“选择教育权”?择校费是“不公平中的最大公平”?择校费是“劫富济贫”?没有择校生,不收择校费,学校就难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谁辛苦,为谁忙每年暑假,家长们总要为家中的子女疲于奔波,托人求情、筹钱借款、请客送礼……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择所好学校。何为择校?就是小学毕业生在定点学校之外、初中毕业生在录取分数线以下而进入高品质初中、高中就学的称谓。表面看,学校是依据教育成本开出的择校费。但实际上各名校所收的择校费,都远远高出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24)
在广东省召开的高考招生录取动员会上,副省长宋海在谈到近期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时称:"教育的公平就是最大的公平!择校费不能取消,高考更不能取消!"宋海认为,提出择校费要取消的人,大多是有权有钱有势的人,这些人要么孩子成绩太低,要么希望孩子到更好的学校读书,如果择校费取消了,那些没权、没钱、没势的人家的孩子不是更吃亏?  相似文献   

20.
吴睿鸫 《教育》2012,(24):5
重庆市多所学校在"小升初"招生过程中,不但收取择校费,还规定:学生在无法就读要求退还择校费时,学校将收取一定比例的退款手续费,手续费最高的竟达万元。(8月6日新华网)择校费退款还收取手续费,既有失公平正义,又违反现有制度安排。之所以出现此现象,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失衡,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