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邹妍 《现代语文》2009,(9):97-99
本文主要依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所调查的湖南方言中的词汇部分,讨论了"崽"后缀在湖南方言中的分布和类型,认为湖南方言中"崽"的虚化与汉语"儿"的虚化轨迹大致相同,并初步探讨了"崽"后缀的语音形式与小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湖南民办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实现湖南民办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政府应从提高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尽快解决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定性问题、加大公共财政时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等方面建设湖南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湖南绅士曾经以守旧闻名于世,但在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强烈刺激之下,他们反躬自省,抛弃了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主动向西方学习,发出了"救中国从湖南始"的时代强音,出现了官绅一体,共谋维新的崭新局面,使湖南一变而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但是由于绅士内部变革观念的差异,在变"器"与变"政"方面出现了严重分歧,因此,在湖南维新运动走向高潮的关键时期,洋务派绅士和温和派绅士却退出了维新阵营,他们反戈一击,向激进维新派绅士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使轰轰烈烈的湖南维新运动迅速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4.
2007年湖南高考作文题一出,就有人感叹:我们的学生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何谈诗意?我说,生活本来应该有"诗意",如果觉得生活缺乏诗意,那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2007年的湖南作文题——诗意地生活——从出题的形式而言,彰显湖南风格。所谓湖南风格,指的是湖南自主命题以来的作文题大多比较平稳,不会有太多的"创意":2004年与2005年话题作文"家庭教育"、"跑的体验"是具体可感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农产品出口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又为湖南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因此,对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总量、外汇贡献和产品结构特征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进一步探求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发展趋势,才能找准对策,促进湖南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中部崛起战略发展的典型。如何借用"四化两型"建设的东风,深化湖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将湖南从人口大省转变成人力资源大省,有力支撑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笔者认为深刻理解大学精神是湖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思想积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想境界是高等学校依据高等教育法依法办学、政府依据法律实施监管、社会依据法律维护高等教育环境;湖南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当以追求大学精神、依法独立办学、逐步实施为宜。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心"经济的时代,即人类的需要开始转向心理和精神层面。文章根据"心"经济时代的特点,对湖南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隐性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心"经济时代湖南有线数字电视隐性营销策略,论述了知识营销、品牌营销、善因营销和体验营销的组合营销策略是湖南有线数字电视运营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三高四新"战略是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新坐标、新方位和新使命,农业高职院校是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分析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剖析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高四新"战略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理语言学研究方法考察了"真的"在湖南的分类分布情况。两类"真的"的地理分布基本与湖南官话、非官话区叠合,但受到经济文化、方言接触等因素制约,二者间出现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建设"绿色湖南"是湖南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四化两型"和"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战略的重要任务。建设"绿色湖南",应围绕绿色自然、绿色经济、绿色人文和绿色管理等四个维度,在理论上全面分析建设"绿色湖南"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在实践上明确其建设思路和可行进路。  相似文献   

11.
湖南会馆是由在襄阳樊城经商的湘籍同乡组织于清初始建一座会馆,清末由湘籍诸多高官捐资重建成一较大型会馆,建国后馆舍陆续被拆毁,笔者通过调查基本弄清了其概貌。遗留于旧址和襄阳米公祠的2通石碑文字,反映了湖南商帮在樊的经商概况和义地制度,会馆的兴建与清末湘军水师有极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湘军对晚清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湘军将领重建和新建各种教育设施,为晚清湖南教育文化事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湘军集团以各种方式增加地方文武学额,促进了科举教育的兴盛;湘军将领以各种方式在湖南兴办文化事业,推动了湖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南人才的兴盛。  相似文献   

13.
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创办,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然而,从历史渊源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则可上溯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清末新政的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中,1903年,岳麓书院停办,湖南高等学堂迁入,继之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省立湖南大学、国立湖南大学,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在湖南一分为三,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沿承岳麓书院学术研究传统,且于1953-1959年,设址于岳麓书院.总之,从千年岳麓书院所具有的师范性、人文学术中心,或湖南师范大学历史上与岳麓书院的地缘关系以及对岳麓书院文脉的延续来看,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书院有着无法割舍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在内外交困的近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既表现出"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傲慢文化心态,又表现出虚衰受益、博采众长的非凡气度.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搏弈中,经历了一个由疑惧、排斥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融合的漫长过程,最终实现了近代文化的转型,并孕育出了湖南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群体,湖湘文化从此光耀寰宇.  相似文献   

15.
1918年3月,湖南银行倒闭,湖南币政几至不可收拾之地,也更使湖南金融困窘,财政枯竭。4月张敬尧督湘后,锐意整顿金融以巩固其在湘统治,创建了裕湘银行。该行开办以后,代办省库,经营存、放款、汇兑业务,发行纸币等,张敬尧极力维持。但由于中央支持力度薄弱;湖南政局动荡、财政困难;张敬尧个人能力不足,随着张敬尧在湖南政权的结束,裕湘银行也随之被取代。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湖南直接损失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时湖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攻占湖南是日军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日军对湖南进行频繁而猛烈轰炸,发动了6次大规模的进攻,并于1944年占领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战时湖南人口直接伤亡超过268万,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至少在18亿美元以上。此外日军入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民众精神上的摧残是无法用金钱来统计的。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期湖南财政的败坏归因于军阀政治。湖南历届军阀政府滥发纸币、搜括民财,在财政制度上毫无建树,造成了年年的"混帐",湘军军费问题反映了财政的沉重负担和民间的困苦。  相似文献   

18.
湖南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对湖南现代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主要功绩是:他在20世纪之初就提出要发展湖南大学教育,第一个站出来呼吁创办湖南大学,对创办湖南大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作了严密科学的理论论证和充分的舆论准备,并对创办湖南大学的具体方案、经费、选址、方法与步骤都作了精心筹划。湖南大学正是在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贤达的呼吁、推动与共同努力下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清代湖南科举总体水平不高,但科举人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进士的分布很有特色,长沙成为全国科举和人才重镇,这与清代湖湘化的鼎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是我国杰出的外交活动家、思想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湖南维新运动期间,他主持了多项新政,其中最重要的是湖南保卫局的创办。湖南保卫局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警察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