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最能体现人民思想情感和生活的音乐。安徽民歌具有南北风格兼容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歌的区域特色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民歌区域特色意味着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区域特色。中国民歌区域特色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能,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口头创作的一种能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生活、意志、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根据笔者几次田野考察获得的一些资料,结合民歌分类的理论方法,对四川汉族民歌类别作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思琦 《百科知识》2023,(15):54-55
<正>川南民歌和川北民歌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都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传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在音乐表现上存在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唱法的不同,反映了两种地域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川南民歌的特点四川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四川民歌,而川南民歌是四川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川南有大小凉山,  相似文献   

5.
桂海滨 《科教文汇》2009,(36):267-268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还原了民歌的本质——人人都能够的、很随性的、自然的歌唱。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它的出现是不应该有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的。这些都是原生态民歌有着无限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歌也在日益发展,新时代民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表现出与传统民歌不同的新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巴渝红色民歌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优秀文化之一,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作品或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以音乐为载体的红色民歌文化,是巴渝地区近代以来各个时期前进步伐的文化缩影,呈现了巴渝地区人民艰辛奋斗的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当前国人树立文化自信的背景,探索巴渝红色民歌的文化价值并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大众知识科普,有利于推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当今音乐教育界,严重忽视民歌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若我们不珍爱自己民族的音乐,任其逐渐失色、失传,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笔者认为让民歌继承和发展下去,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无疑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就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学习的兴趣进行论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歌的兴趣,发展好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李晓红 《今日科苑》2007,(24):209-210
《绣荷包》和《茉莉花》是两首经典的民歌。本文拟从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出发,对二者进行理性的分析,以找出两地民歌各自的地方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民歌《茉莉花》与《绣荷包》的地方性风格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绣荷包》和《茉莉花》是两首经典的民歌。本文拟从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出发,对二者进行理性的分析,以找出两地民歌各自的地方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唐梦盈 《科教文汇》2012,(35):15-15,32
红色歌曲及其传唱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红色歌曲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其优美的旋律、高昂向上的曲调和热情奔放的情感,使人油然而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然而,在感念其情感之真和意境之美之余,不由产生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红色歌曲在内的红色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如何?能否在当今思想政治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再现往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陈力士 《科教文汇》2014,(24):36-37
大学诗歌教学中,歌曲节奏的嵌入,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人诗意盎然的节律;歌词的运用,在诗词串解中作为比较文本使用,效果较好;歌曲的情意铺排,有利于学生把握古今人共通的情感;情感的串联,通过熟知的歌曲情感的介入,能够把握不谙熟的诗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牛姜 《科教文汇》2011,(19):138-139
论文通过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正确掌握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准确诠释艺术歌曲的音乐内涵。力图说明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声乐学习和教学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晔萍 《科教文汇》2011,(34):98-100
希腊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所有语言都是符号的表现,即所谓的语言的符号论。歌词与歌名是语言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与日文版同为一首歌的中文版的歌词名叫做"我只在乎你",英文版与中文版的歌名一样,叫做"I only care about you",但是日文版的歌名"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在字面意思上与中、英文版无丝毫联系。若是从日文版翻译到中文,借鉴两首歌歌词的翻译对比,最恰当的歌名应为"任时光匆匆流去"。本文在思考"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歌名和歌词意义的同时,从索绪尔符号论中"符号的要素"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中文版与日文版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孙可人 《科教文汇》2011,(29):163-163,206
德国歌曲(lied)这一体裁发展为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梳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下的歌曲(lied)的创作情况,来阐释14~17世纪左右这一体裁所形成的特征和风格,并进一步探讨该体裁在此时期所具有的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革命红歌具有丰富的真、善、美内涵和极强的感染力,通过对江苏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引领深入解读,探讨了通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革命红歌的精神力量来加强思想引领的途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杰 《科教文汇》2012,(28):150-151
歌曲《阳关三叠》由同名古琴曲改编创作而成,是以降A为主音围绕商调式为中心的五声调式歌曲.其音调纯朴,又富于激情。全曲分为“三叠”,每一叠都巧妙变化。演唱过程中气息应扎实、连贯,情绪应委婉悲伤,吐字清晰,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8.
谢文珊 《科教文汇》2012,(34):136-136,137,146
无词歌,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由门德尔松创立.他写有49首无词歌,有些带有标题,如“威尼斯船歌”、“春之歌”、“纺织歌”等.它像浪漫歌曲一样配有伴奏,在一定的节奏音型陪衬下奏出歌唱一般的旋律线条.无词歌的结构形式除少见的奏鸣曲式外,音乐形象比较单一,通常采用二段体或三段体的歌曲形式.浪漫主义时期是写作钢琴小品的巅峰时期,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也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万梅 《科教文汇》2012,(23):64-65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敕勒族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牧歌。这首敕勒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即生动勾勒出内蒙大西北独特的壮丽景色。全诗风格明朗豪放,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们的土地、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0.
王传敏 《科教文汇》2011,(17):96-97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是一片无边的草原,是一首心底的长歌,也是一门充满美学的课程。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由此看来,语文教学过程也可看做是一次师生共同参与审美活动的过程。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应讲究以精彩的导入作为美的形式,以品味优美的语言作为主体,以迭起的高潮作为推动力,以充满韵律与情感美的教学语言作为载体,从而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审美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