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碧芳 《中国教师》2013,(Z2):129-129
"双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特殊群体中的又一特殊群体,他们不仅生活上困难,学习上也相对困难,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导致了他们自卑、情绪浮躁、性格孤僻、行为懒惰、人际关系尴尬等问题。据有关调查,近年来高校"双困生"的比例略有关上升,"双困生"问题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他们的成才与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平稳发展,我们寻找一条有效途径进行帮扶。一、"双困生"的基本特征及产生原因分析1.心理压抑,目标迷茫  相似文献   

2.
"双困生"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等因素造成的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学习上又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双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分析了"双困生"落差下的自卑心理、压力下的焦虑心理、交往下的挫伤心理、疲劳下的厌学心理等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帮扶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惠华  李爱忠 《考试周刊》2014,(10):183-184
中职"双困生"通常是指经济上贫困和心理上贫困的学生,这些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焦虑心理。本文就中职"双困生"这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作为一名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一颗善良的心,做到用爱心去感化,用耐心去雕琢,用细心去培养,让所有学生,特别是那些"双困生",都能健康成长。一、爱心是转化"双困生"的基础1.爱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发自内心地去投入,才能真正热爱这份职业,并创造出优异的育人成果。对于经济上有困难和心理上有困难的"双困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倾注一片爱心。可  相似文献   

5.
刘少英 《考试周刊》2014,(68):171-172
双困生是家长面临的大难题,在双困生转化工作方面,不少农村家长选择到城市择校的方法,期望借助较好的师资条件改变孩子的面貌。作者从双困生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双困生转变方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当代高校存在着一定数量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的"双困生"。他们往往会受到学习、心理、生活上的多重压力。本文以"双困生"小陈为例,探讨高校辅导员在优势视角下如何运用赋权、抗逆力、整合等介入策略,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7.
高校"双困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经济状况、就业技能、就业观念、性格、就业政策上都处于弱势。属于家庭经济、就业都困难的学生。针对"双困生"面临的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设计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关怀就业弱势群体,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他们课后的无人关照,导致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便成了班里的双困生,我们不能放弃对他们的转化,要用心教育,努力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做好"双困生"的转变工作,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双困生"形成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就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转变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敏 《陕西教育》2009,(7):96-96
所谓“后进生”就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我们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等。其问题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近来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后进生”教育转化的浅陋见解,仰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高校助困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导生制在高校助困工作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基于高校双困生的现状,根据导生制的特点,对其在高校助困工作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盛东 《天津教育》2020,(7):177-178
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家庭教育、家庭文化思想、道德感染熏陶等方面的影响不同,所以在班级中总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让家长、教师头疼的学生,即“双困生”。面对“双困生”,家长显得无所适从,教师更是感觉棘手无比,整个教育教学的精力几乎被全部集中到班级仅有的几个“双困生”身上,“双困生”又影响着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做好班级“双困生”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词典中对“差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经常犯有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近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探讨并总结了一些对“差生”的教育方法,在此撰文,与同仁磋商,望能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如有偏颇,仰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章陶 《时代教育》2014,(5):18-19
高校"双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比起一般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双困生"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双困生"面临的就业困境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促进"双困生"走出就业困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维  谢永辉 《文教资料》2014,(9):124-125
双困生作为大学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促使其顺利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本文在了解高职院校双困生就业心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就业心态形成的原因,提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金浩  杨丽明 《文教资料》2011,(29):220-222
高校“双困生”是大学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对于做好“双困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双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接着详细阐述了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抑制功能;方法:采用回归程序法筛选数露生、阅困生、双困生和双优生各20名。采用Stroop任务和工作记忆容量对的内源抑制和外源抑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外源抑制上四组差异不显著,在内源抑制上数困生和阅困生要低于双优生,优于双困生,结论:学困生外源抑制不存在缺陷,但在内源抑制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校大学生有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不仅家庭经济困难而且学习困难(称为"双困"学生),他们心理比较敏感脆弱,面临的压力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引进社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弥补我们现有工作中的不足,完善我们现有工作体系,更好地促进这部分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高校不断扩招,贫困生面增大,许多贫因生又是经济、精神的“双困生”,高校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贫困生从经济、精神解困,使他们能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