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天,老师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知道两分钟有多长吗?"同学们惊讶起来,接着满不在乎地说:"两分钟有多长,不就是120秒吗?有什么好说的呀?"接着老师说:"不,这两分钟的体会就由你个人的心情决定了,假如你高兴,就觉得这两分钟很短暂,相反,你很烦恼时,就觉得这两分钟很漫长。"可是,同学们都不相信,老师就说:"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相似文献   

2.
每节课前总有两分钟的预备时间。按理说,预备铃一响.学生就应回到教室并迅速调整到课前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这种时候,他们往往还沉浸在课间时分,要么心不在焉,要么心神不定,很难一下子进入角色。这种课前消极、被动的等候,常常使整节课索然无味。因而,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预热”,引导学生自然切入教学内容,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极为重要。下面结合几则教学案例谈谈数学课前教师如何“预热”。让学生尽快由课间转入课堂以进入学习状态中。  相似文献   

3.
每节课前总有两分钟的预备时间。按理说,预备铃一响.学生就应回到教室并迅速调整到课前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这种时候,他们往往还沉浸在课间时分,要么心不在焉,要么心神不定,很难一下子进入角色。这种课前消极、被动的等候,常常使整节课索然无味。因而,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预热”,引导学生自然切入教学内容,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极为重要。下面结合几则教学案例谈谈数学课前教师如何“预热”。让学生尽快由课间转入课堂以进入学习状态中。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先这样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不到两分钟,老师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情景",然后要求学生:仔细看看这些情景,你曾经见过或是梦见过这些情景吗?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多媒体上来,放下课本瞪了眼睛看"情景".情景就如"快镜头",不到两分钟就播放完了.老师一刻也不停歇,又在讲台上挂出了生字表,教学生认识生字.生字念了两遍,写了一遍,老师要求学生陕速默写一遍……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速度"特别快,学生们就像是被老师拽了脖子飞速前行的兔子,上气不接下气,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气喘吁吁"的.  相似文献   

5.
两分钟有多长?不就一百二十秒嘛!会有多长?可在生活中两分钟有时很长。有时很短,就像一个魔术师在变魔术似的。  相似文献   

6.
读书感悟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 ,古代的蒙学甚至把它作为唯一的手段。这当然有失偏颇 ;但现在有许多人对它又很不重视 ,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不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 ,这也非常错误。怎样改变学生“听讲”的学习习惯 ,怎样指导学生自己读书感悟、步步深入呢?一、激发阅读兴趣 ,从“导入新课”入手导入新课占去的时间不多 ,有时只是一、两分钟 ,但就是这短短的一、两分钟就能使学生完成注意力的转移和情绪的投入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进入新的教学情景中去。所以 ,有经验的教师都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新课导入艺术要建立在新旧知识…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湖南的一位钟老师给她的学生上了一节"哑巴课",在教师的无声指导下,课堂异常安静,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学得兴高采烈,兴致勃勃。下课时,孩子们骄傲地用"OK"的手势向老师回应,脸上洋溢着快乐而幸福的笑容。钟老师之所以上这样的"哑巴课",也许是刻意所为,也许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这堂课的成功,却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阅读能力,引导他们走向经典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多管齐下,激发兴趣1.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动听的故事一旦进入心中,将幻化出神奇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在每节课前的两分钟时间,我会给学生读一个故事,针对低年  相似文献   

9.
邓荏萍 《湖南教育》2003,(24):51-51
以身作则,作学生惜时的榜样。一次,因为处理突发事件,我上课时迟到了两分钟。除了向学生说明迟到原因外,我还特别向学生道歉。值日生说,老师不要道歉,你是为了学校的事,而且只有两分钟,不碍事。我接过话说:“我耽搁每个人两分钟,全班57人,就是114分钟。114分钟可做多少事呀!”我认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间不做任何与教学无关的事。这样,一丝不苟,潜移默化,有利于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开展喜闻乐见的惜时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如到学校附近的美印厂参观访问,看工人叔叔一分钟、一个小时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课前两分钟预备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两分钟预备,包括教师的预备和学生的预备。教师在预备铃响起时,应该准时站在教室门前,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或走进教室,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联络师生感情,调动学生情绪,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新课在最佳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今天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我按精心设计好的教案讲课.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神采飞扬,就这样顺利地进入到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联系课文进行品味探究。我期待着学生能马上提出我所预设的问题,以便直奔教学难点,落实教学目标,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沉默,思考,课堂一片寂静,我等待着。可是,两分钟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导语常常用于一节课的起始或一个问题的开头。有人说上课在两分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从而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教师而言,总想使学生每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盼望上语文课,开设“课前两分钟”不失为一种良策。“课前两分钟”就是指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课前两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候”的教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惯性,调节疲劳情绪,让学生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地进入课堂教学的。在十几年教学生活中,我一直留意于这两分钟,除注意设计新颖的课堂导语外,我还采取了如下这些作法:一、心理暗示法。要求全体学生放下书本,清除杂念,闭目听老师朗诵一段极优美的写景文字,随着朗  相似文献   

15.
【案例背景】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那天,由于课前两分钟自由讲故事、猜谜语的学生特别多,我不忍“杀伤”其积极性,就没让组长发放听写本而直接进入讲故事环节。铃响后,我就将预设的全班听写词语的复习形式临时改为提几名学生上黑板默写词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时:略读《祖父的园子》一、眼中园:样样都有师: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师:从这一段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生:大花园。生:样样都有。(师板书:样样都有)师:既然"样样都有",这  相似文献   

17.
薄伟英 《现代教学》2015,(Z2):133-134
一位班主任老师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班级里有一个叫小鲁的学生,开学一个多月,已经迟到了近十次。其实,小鲁家离学校也不算太远,开车的话,也就十分钟的车程。更何况,小鲁的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每次临近迟到,妈妈总会先发个短消息:"不好意思,陈老师,我和孩子睡过头了,在8:20之前可能赶不到学校了。""对不起,陈老师,孩子早饭还没有吃完,可能要迟到几分钟了。"每次接到这样的短信,这位班主任都会立刻回复家长:"不要急哦,开车安全第一。""迟到两分钟没关系,让孩子早饭吃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要使学生练成熟练的阅读技能,不仅教会学生坚持阅读,更要利用课上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并指点阅读技巧。叶圣陶先生主张,"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进而寻找规律,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多年来,笔者一直尝试"挤、腾、抽"的方法,现将平时的积累和感触与诸位分享。一、挤出两分钟:注重课前积累每节课开始前,笔者会利用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积累,常采用教一两句谚语的形式,让学生拓展词汇,进行句子输入。  相似文献   

19.
巴述丽 《今日教育》2013,(12):69-69
两分钟决定一节课的质量:两分钟决定学生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两分钟的“舍”,才有一节课的“得”,。才有乃至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的生成与收获。  相似文献   

20.
学习压力大,再加上生活,班上事务,我感觉挺累,就借了一个男同学的MP4,想听听音乐,轻松一下.我高高兴兴回到家,可就两分钟,我仅仅接了一个电话,MP4就被"整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