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拿大冰球教练伊夫斯和享特于一九七九年春来我国讲学,先后在北京、长春、哈尔滨教练员学习班,系统地介绍了加拿大及世界各先进国家的技术发展情况,并为我国家冰球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二十八个训练日,三十三次训练课和五次教学比赛。每周课次为六——八次,每次训练课为一小时四十分左右,为便于了解、学习加拿大的训练方法,训练课的组织,训练手段的运用和对训练的一些要求,我们根据记录整理出这份材料,供冰球界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你的运动员错过了一次计划好的力量训练课后,他们将如何对待呢? 有人会简单地补上一次训练课,几乎不去考虑因中断训练程序而带来的影响;也有人会作出补偿反应,在下一次训练课中将强度增加一倍,或者连续完成两次训练课。以上方法都不可取,获得最大力量的唯一途经是保持训练计划的系统性。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都能理解训练负荷适应原理。西姆普莱说:“无论何时你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备战冬奥会10个月的训练中,共进行了299次课的训练,其中力量训练课53次,陆上有氧训练课98次,技术训练课122次,其他训练课为26次,比赛为7次(23次出发)。在负荷安排上强调了有氧训练,降低了平均训练强度,使高强度训练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训练手段上,减少了最大力量的训练,增加了腰腹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技术是速滑项目的训练重点,应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最基本组织形式,不论是周训练计划,还是多年训练计划都必须通过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和进行来予以贯彻和实施的。训练课是以运动员个人训练为基础来组织的,由于运动员存在个体差异、训练过程中各人的发展也不一致,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训练课往往却是单一性的,那么应如何设计训练课的计划呢?  相似文献   

5.
赵元 《游泳》2003,(6):12-19,20
一、俄罗斯体能训练介绍 体能训练分两大部分:陆上训练和水上训练 (一) 陆上训练内容和安排: 1、训练项目:柔韧、技巧、舞蹈、灵敏、体能。 2、训练课次安排和时间:以上内容基本每周安排两次,每次1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6.
在数授田径项目时,教练员必须考虑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增加训练的种类。这样训练计划不仅能打破一周重复一次的单调训练课的局面。而且对运动员也是很有益的。实心球练习被看成是附加在训练计划中,不能由其来替代一般的训练课。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各自的特点来变化实心球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体操训练中,如何提高训练课气氛,提高运动员完成训练计划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课质量,是一个很实际、很重要的问题,对提高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意义。影响训练课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的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种方法,有些教练在实践中已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如:在男子鞍马以全旋作为专项素质训练时,原计划要求运动员完成60×8,运动员在完成前2组合,教练员为了改进2组中40次全旋合出现分腿的错误,提高全旋质量,向运动员重新布置任务:在以后的6组练习中,如果每组60次全旋能全部并腿完成,则1组可以算1组半;如果每组能完成并腿的80次全旋,则1组可以算2组。运动员接受任务后,以最大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训练是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高质量、高难度动作的物质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突破了前苏联的模式,不仅在训练课的最后时段,而且在训练课的开始部分和中途也安排了一些体能训练的内容;而且树立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有机结合的新理念;在方法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能训练对技术训练的支持作用,并使相关的心理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莉  林丽雅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64-1070
目的:对赛前专项训练进行监控,为提高专项训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22名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心率和乳酸的监控,阶段训练后评价专项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结果:1)3种教赛负荷强度不同。2)全场抢7分训练课的全场平均心率为155.1b/min。3)攻防转换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56.9b/min。4)300m×4间歇跑的乳酸峰值达13.7716.26mmol/L。5)专项综合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20.3b/min。6)阶段训练后,队员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显著提高。结论:1)教赛3达到比赛强度。2)全场抢7分能提高队员强对抗条件下的快速得分能力。3)攻防转换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攻防转换速度有较好的作用。4)300m×4间歇跑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的作用。5)专项综合训练课不利于运动员发展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能力。6)赛前大强度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无氧能力有比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从事直道栏运动训练实践,其特点是在科学选材基础上,坚持多年的基础素质训练和全年技术训练,并且依据青少年运动员不同年龄和特点进行训练,每周6次训练课,有4次安排一定量的技术训练,素质训练课2次,全年300多天训练中,技术和素质练习就有182次,上60.6%  相似文献   

11.
男女运动员大强度力量训练后恢复时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堂训练课之间恢复时间的需求量是所有田径运动员在执行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计划时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不同恢复期对力量恢复的效果。14名田径投掷运动员执行五组最大重量重复10次的训练(P10RM),然后实验对象持续预定的恢复期后再重返力量训练房,复制他们的训练课。预定的恢复持续时间定为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每个恢复期的实验分配在一周内进行。结果表明,男运动员在训练后4小时(8.7次至7.7次)和24小时(8.7次至7.4次)(P≤0.05)最大用力次数明显减少。男运动员完全恢复时间需要48小时。而女运动员在任何一个恢复期后,最大用力次数无明显差异。这个结果证明,女子田径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恢复比她们的男队友快。这样就可以为女运动员的举重和力量训练安排一个更巧妙的频率。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体育运动的训练中,教练员、运动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很重视训练量和对训练量的控制。因为训练量既是运动员的生理负担量的客观反映,又是运动量的物理特性的外部表象。一次训练课(或训练日)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实施的结果,是由训练量来描绘的,因而它既刻画了教练员的匠心,又刻画了运动员的水平。如果把一次训练课比作一幕剧,教练员是编导,运动员充当着演员的角色。那么演出的效果,自然取决于教练员对训练量的控制和运动员对训练量承受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廉明 《中华武术》2024,(2):50-52
在800米跑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800米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了研究,从高三组和高水平组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证明,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水平都是影响800米跑成绩的主要因素,800米跑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以提高800米跑的次数为主的力量耐力影响最大。但实践证明,最大力量对提高100米跑成绩影响较大,100米跑水平的提高对800米跑的耐力影响也很大,所以在安排8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时,应该每周安排两次力量训练课,一次以提高最大力量为主,一次以力量耐力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15.
当今体育运动的训练中,无论是教练员、运动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很重视训练量和对训练量的控制。因为训练量既是运动员的生理负担量的客观反映,又是运动量的物理特性的外部表象。一次训练课(或训练日)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实施的结果,是由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训练课RPE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素质力量和公路有氧训练课的负荷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不同水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评分差异。方法:上海自行车队短组运动员8名,其中男子6名,女子2名。赛前4周共完成16节场地专项训练课、8节素质力量训练课和7节有氧训练课。采用Borg的11分量表对运动员单节训练课的自感劳累水平进行评分,训练课RPE由RPE乘以训练课时间进行计算,分别统计单日及每周训练课RPE(sRPE)总和。采用Pearson相关对单日sRPE与次日晨尿PH和SG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总sRPE在赛前4周逐渐下降,场地专项和素质力量训练sRPE分别在第3周(W3)和第2周(W2)达到较高水平,4周期间有氧训练sRPE维持在较低水平;后两周3组运动员sRPE总体上表现出E-Female>N-Male>E-Male的变化趋势;仅女运动员的尿比重(SG)与sRPE存在低度相关,其它指标均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训练课RPE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训练内部负荷的有效指标,但会受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运动训练中,抓好每堂课的训练是基础,教练员的多年训练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都必须通过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予以贯彻和落实。如果训练课的质量不高,必然影响训练计划的 落实和任务指标的完成,所以教练员要按照计划的内容与要求,认真完成每次课的训练计划。但是,每次课训练任务指标的完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状态的变化(身体状态、技术状态、心理状态等变化)、作用的变化(训练作用,环境作用等变化)、目标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整体训练计划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训练课任务的完成,作为教练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1 997甲 A1 2支足球队竞赛期训练课的调研 ,选择了 50次具有代表性的训练课 ,对训练学指标、心率指标、生化指标等进行了筛选和确定 ,初步制定了技战术训练课质量的评分标准。这对今后评定甲级队技战术课的训练质量 ,具有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田径比赛的赛制规律,以连续强度负荷与恢复相结合的微型小周期训练课模式,构建高校田径体能类项群运动员赛前训练小周期结构,使训练更接近比赛。经适应性的训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耐比赛能力得以增强,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体育课堂与教学训练中。体育高考特长生的田径素质训练,一次训练课时间长、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在教学训练课中通过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为课堂教学服务,不仅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到音乐的艺术熏陶,陶冶美的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激发学生运动时的兴奋性,及时缓解训练后的运动疲劳,对有效提高训练成绩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