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9月14日晴最近,我在几所校园看到同一则标语: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细细品味,感受颇深,这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为了一切孩子",这是个介词短语,"一切"是全部、所有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废一方,学校的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单用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决不能做眠灭学生天性、埋没学生创造才能的事情。"为了孩子的一切"也是个介词短语。"一切"指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实验小学建校二十余年来,以育人为己任,与改革共成长,秉承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学理念,依照"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追求,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孙国宽 《班主任》2013,(8):31-33
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学校有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开展家校合作已是人们的共识。其实,家长们也可以进行互助合作——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使得一些家长聚在一起,组成"亲友团",发挥集体的智慧,共享彼此的资源,提供各自便利,共谋育子良方,这便是家家合作。家家合作摆脱了家庭"孤军奋战"的局面,是家长"抱团"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5.
《教育导刊》2010,(6):97-97
桂花岗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老师,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社会"的办学理念,以使学生能适应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为宗旨,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该校形成以科技教育为龙头,艺术、德育为双翼,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模式。该校航(海)模队、无线电测向队,电脑机器人队还曾代表中国参加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电脑机器人运动会比赛获得亚军。  相似文献   

6.
密切家校联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呼唤,是时代的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校和家庭携手,让教师和家长携手,朝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当下,国家大力提倡教育教学改革,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呼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因材施教就必须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家访就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8.
《中国德育》2015,(15):I0002-I0002
浙江省武义县邵宅小学位于县城北郊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现有38个班级,1700余名学生,教师92名。校园占地面积28609平方米,绿化面积4332平方米,普通教室41间,各种功能教室俱全。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阳光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求精细""会赏识""讲责任""创和谐"十二字为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只有有机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为此,作者所在学校成立了"琉塘小学教育社区",优化了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家校合作的精神共同体。家校合作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能从实践中有所体会,促进孩子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常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尤其对于现代中国的家长而言。一个孩子甚至就是一个家庭的一切。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呼声中。在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努力下。近年来。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视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这种努力的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12.
家校结合主要是指在子女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家长可能与学校发生的一切互动行为。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家校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但直接具体落实到孩子身上的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在家庭和学校直接对孩子实施教育影响的则是教师和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与教师的密切配合,可以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基石作为一名教师,一切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对学生的爱。要多宽容学生,多关爱学生,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走近学生,和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4.
孙国瑾  魏雷 《教育》2012,(30):60-6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参与教育的结果。其实,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农村小学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家校携手共育,朝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乘着新教育的翅膀,让孩子们在家校共育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247-247,249
如今留守孩子在五年制高职学校变成"问题学生"的现象日益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采取切实措施,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本文着重就如何解决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推进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说教育是"一切为了孩子",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尽最大努力促进孩子发展与成长。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法能使学生更活泼、更主动、更富有创造性与探索性,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老师互动,将语文学习当成是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特别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家长会是学校、家庭交流的有效平台之一,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姜俊丽 《考试周刊》2010,(52):250-25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使命。而目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育人时,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情况多数是成绩不好,文化素质不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往往因为恨铁不成钢,在教育学生时,有时态度粗暴,言语过激,使得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效果并不好。中职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