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是福     
昨日读报,读到两则关于读书的消息,忽然在脑际蹦出一个挺特别的词:读书是福。这个“灵感”使我感到兴奋。《北京日报》上的消息说,在书市上,一个学生对卖书的人说:你看有什么好书给我挑150元的,不管什么书,只要有气派就行。原来他是一个司机的儿子,他们家新分了房子,父亲购置了书橱,但家里没有书,他父  相似文献   

2.
凡对新闻写作略懂一二者皆知,消息的写作,主要采用叙述手法。但这并不排除在适当的场合也可运用白描。运用白描手法撰写的消息导语叫描写式导语。那么,有人会问,以叙事为主的消息为什么在适当场合也可采用白描手法呢?笔者以为,这大概基于三点:一是消息的段落需要简短,而白描手法数笔即可勾画出一个场面,一个人物;二是消息的文字以朴素为宜,而白描往往是淡淡一抹;三则消息的内容要求绝对真实,而白描的作用如同一面  相似文献   

3.
记与思     
记与思朽木那回“打的”,与司机聊。当他得知我的身份后,鼻出哼声,脸显不屑。惊问其故,曰:记者太吹。他说,现在报纸、电台、电视里,报道了不少私人轿车快要进入家庭的消息,就“纯属海吹”。他给我讲出三条理由,说明这私人轿车进家庭云云是“造热”。一是钱。四个...  相似文献   

4.
那一天深夜12点多,电话铃响了。是儿子打电话告我范总去世的消息。那夜,我想了很多。是的,他活着的时候,我们想得不多。他走了,我们却想了很多。范总走了,我失去了一位心中崇敬的老领导,失去了一位让我获益颇多的良师益友;范总走了,是一个当代文坛才子、新闻大家的别离;范总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当代  相似文献   

5.
我当通讯员时间不长,但有一点感触最深,那就是:处处留心有新闻。有一次我在矿收发室闲聊中得知:矿上购买了一台“懒汉”高节能生活茶炉并已投入使用。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报道意义,因为我矿原来使用的是普通茶炉,不仅耗煤量大,劳动强度也很大,工作人员添  相似文献   

6.
生死聊天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从剧院里看完演出,已经十点多了。刚上出租车的时候没有任何异样。我住在郊区,要经过一条高速公路,司机正常地开始打表,加速,行驶。但没过几分钟,我发现他有些不对。嘴里开始骂骂叨叨,每个人大概都遇到过这样的出租车司机,骂道窄,骂前面的司机“肉”,骂油价高,骂世道不好……我沉默。  相似文献   

7.
张鸣 《出版参考》2011,(8):42-42
有次打出租车,一路上总有车横来直去乱夹塞,但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却总是让。我忍不住说,明明是你有理,为何你要让他们?司机苦笑着回答说,这年头,就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后来,我在一本京城的出租车杂志上,看到介绍一个司机25年无事故的事迹,也是说他开车,总是有理时让着无理的,并号召出租车司机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超速与加油我和司机小杨刚到中国驻瑞典使馆工作,领导便派我们出差去丹麦。两人都是第一次出国,人生地不熟,我们都有点儿忐忑不安。晚上,我们开始做出差准备,小杨告诉我,中午去皇后街办事,刚好碰上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每人都得对着一个小仪器"吹"气,当场就有两个司机的执照被扣了。我说:"你爱喝啤酒,咱们路上带几罐啤酒吧!"他笑道:"你要砸我的饭碗?"我拿出了几瓶啤酒给他看,他得意了,原来是允许司机喝的低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清晨六点正,我在朦胧中打开收音机,猛然间听到从华盛顿传来惊人的消息,大意是:"总统罗纳德·里根,今日下午二时半被刺受伤.他是参加工会午餐会演讲后走出希尔顿饭店时被人行刺的.枪手辛克利是一名廿二岁的青年,当场被捕.总统随行的新闻秘书布雷迪被打死,(按:后来证实不确)两个警卫人员受重伤.总统伤势稳定,他受伤后,自己走进华盛顿大学医院……."这是一件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屆指算来,作者听到这一新闻时,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过两小时半!(事件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三月三十日下午两点廿五分,即我国时间三十一日凌晨三点廿五分.)  相似文献   

10.
陈力丹 《新闻界》2012,(12):12-14
新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既然是事实的叙述,那么向公众讲述一件事实,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如同讲故事,告诉倾听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时间、地点。不同点在于,新闻讲述的必须是真实的故事。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最能体现新闻的定义。消息的写作要求很简单,共三点:用简洁、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抓特点     
采写新闻要抓特点、选角度,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去年二月份,全国“质量月”活动,报纸上迅速出现了抓质量使企业扭亏为盈;抓质量使产品打开了销路的报道。我矿的实际情况是“皇帝的姑娘不愁嫁”,产品有销路却是“萝卜快了也洗泥”,这很有特点,于是我报道了本矿煤炭不愁销路提高煤炭质量的消息,结果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煤炭报》两家新闻单位采用了。一九八四年底全国各地开展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利的活动,本矿在这一活动中办了十件好事,其中许多件是报纸上已  相似文献   

12.
某大报一位副总编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天他接到一位通讯员的来稿,在署名部位写着本报记者,但后边却空着三个格子,再写上本报通讯员×××。他解释说,这反映了我们一些编采人员作风不正。通讯员害怕他写的稿子发表不了,只好这样做,意思是谁处理我的稿子就把名字写在前边,算是“合写”。说完他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3.
这位作者寄稿时,曾附有一封短信,信中说:“去年我参加了两本教材的编写。有一本,印出后我才发现有××长署名的序,一问才知是主编代写的。知道我反对,没告诉我这个副主编。另一本,由我主编的,几个人都提出要写一篇序拿北京去请领导签个名,我未同意。沈阳市一位青年同志送给我一本他们编的书,序是一位××长署名的,却不是××长写的。上周哈尔滨一位同志来信说我和他合作编译的书。他将代××书记或××长写一序,我回信不同意。”看了这封信,我们决定发表来稿。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赶着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他担心时间不够,便催司机将车开快点。司机怕违章,拒绝了他的要求。戈尔巴乔夫只得命令他坐到后面去,自己亲自驾驶。轿车飞快行驶,不到几公里就被交通警察拦截住。警官命令他的下属将车上人员扣留下来。一会儿,下属回来报告说,车里坐着的是一位显赫的人物,恐怕不好查办。警官问“:那显赫人物是谁?“”不知道。”下属答“,不过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不寻常的“司机”  相似文献   

15.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6.
售书札记     
我是作基层调研工作的,但也经常抽空到一些店参加销售实践。在和广大读者、书籍的交往中,有许多给人印象深刻的事经常萦回在我的脑际。于是,我决定把它记下来,也许于人于己都有些用处。 (一) ×月×日×店今天报纸上登了共青团中央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十二种青年工作、思想修养读物的消息。这些书将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得到消  相似文献   

17.
先讲一个趣闻故事:说是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 “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 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一书艺术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军事家谋略思想的精华,蕴涵着文韬武略。近两年来,我从此书中吸取营养,进行写稿,也取得了成绩,在地区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94篇。这里,我谈三点体会: 一、胸怀全局,目光远大。书中云:“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一个作者也应立足局部,面向全局。只有胸有全局,站得高了,才能对手中的材料掂得出份量,才能善于发现问题。为了使自己做到胸有全局、目光远大,我注意做到:一、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19.
一天晚上,咸阳市一个出租车司机拉了一位小姐在火葬场下车,小姐给他的是一张百元假钞,他不但没有挣到小姐的40元钱,而且还找了她60元钱。于是司机逢人便讲:“小姐给了一张假钞,我把他拉到火葬场,还倒贴她60元。”这话一传十,十传百,竟传成了“小姐给了一张冥钱!司机找到停尸房,发现她是一具僵尸,手里拿着60元。司机吓疯了。”地方公安局有人听到小姐给了一张冥钞后,也  相似文献   

20.
黎信先生     
我和黎信先生只见过一面,但他严谨深邃而又循循善诱的学者风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十几年来,我都是把他奉为师辈尊仰的。 说起来话长,那是《新闻爱好者》初创时候,设立了一个问题讨论的栏目,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新闻中应不应有议论”。初次发表的文章有钱枫的《消息中不应有外加的议论》和吕子明的《新闻议论并不都是“蛇足”》两篇。我虽然1985年底就开始参与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但我介入之前,前三期的稿子已经编定了。那时我年轻自信,又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发表欲,于是看了上述讨论文章后,也写了一篇凑趣,题目是《使人惊不如人使人思——也谈消息中的议论》。黎信先生看到以后不以为然,专门写了一篇《消息中不应有议论》的文章寄来,主张“把记者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毫不可惜地全部排除在消息之外”。而我的文章虽然也强调“最好是避免在消息中发议论”,但又说“如果既没有背景材料可介绍,又没有‘他人酒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