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一、怎样判断和处理带球跑与两次运球 (一)带球跑的判断与处理规则对队员持球移动的具体限制和规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队员静止时接球可以用任何一脚为轴进行移动;第二,队员在移动中接球合法停步后,如果脚分前后而立,则只准以后脚为轴,如果两脚不分前后,则可以用任何一脚为轴;第三,队员静  相似文献   

2.
篮球运动中对持球者的运球方法有明确的规定。规则规定持球移动超出允许的范围即走步。即腾空接球.两脚先后着地,以先落地的脚为中枢脚;两脚同时着地.两脚都可以做中枢脚(以后移动的脚为中枢脚)。抬起中枢脚可以传球和投篮,但不能运球。抬起中枢脚传球或投篮时。球离手前,中枢脚不能着地。运球开始时,必须是球先离手.然后才能提起中枢脚。违反上述规定就是走步违例。  相似文献   

3.
比赛中持球队员出现的带球走是违例行为,怎样避免和减少这种失误的出现呢?我在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训练中,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一般可通过两节课就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现提供大家参考。队员运球结束且合法停步后,为防止违反规则的行为发生,最关键的就是确定中枢脚。中枢脚的确定可依据三个原则:一是双脚同时着地,则任一脚都可以是中枢脚;二是两脚分先  相似文献   

4.
《篮球》2002,(9)
第十四节带球走1.队员静立中接球,可使用任一脚作为中枢脚旋转。2.队员行进中接球或运球结束中,可使用两拍节奏停步、传球或投篮。第一拍发生:(1)当他接球的时候,如果任一脚正触及地面。  相似文献   

5.
<正>"猜丁壳"也叫"石头、剪刀、布",是一种常见的、经典的游戏。一般的"石头、剪刀、布"游戏都是用手玩。此处的游戏中笔者将手换成脚,用脚进行游戏。此外,将扑克牌作为道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游戏规则:跳起落地时双脚并拢是石头,双脚左右分开时是布,双脚前后开立是剪刀。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喊口令的时候双脚跳起,在喊到"布"的时候双脚落地做出动作(见图1),然后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6.
1980年国际排球规则又有了新的修改。对过去规则中的某些条款作了明确的说明。一、修改后的规则与过去不同的地方或更明确的地方 1、当位置表交给记录员以后,上场阵容和位置则不得更换,除非是记录员在记录上的错误或遗漏。 2、位置错误:(1)同排队员左右关系:当一个右边或左边队员的一只脚的一部份(前后或后排队员)必须比其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离其同侧的边线更近。(2)同列队员前后关系:当一个前排队  相似文献   

7.
<正> (131)二人跳起递高球动作要领和图解说明(图131): 1.球门高度比少年儿童的身高高50—70厘米,球门宽5—7米。 2.1号与2号队员同站在球门柱一端,各站球门前后,面对面。 3.1号持球原地跳起,双手将球越过门梁递给2号,2号接球后二人同时着地向另一端门柱移动约一米;2号持球原地跳起双手将球再递给1号,重复进行至另一端球门柱,来回进行。 4.不能将球抛给对方,移动次数根据训练水平而定。  相似文献   

8.
规则问答     
江苏扬州师范学校93(1)王峰:一队员接到队友传来的球后,不经过运球直接三步上篮,这算走步吗? 答:原地(非行进间)接球后,须在中枢脚离地并在落地前将球投(或传)出手,否则,算走步。你所说的情况,正是属于中枢脚离地并落地后再投的篮,因此,应判走步违例。  相似文献   

9.
篮球运动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单个技术动作,而且要将几种技术组合、连贯起来运用,富于变化“突破———一并步低手投篮’你是技术组合运用的具体体现。动作方法:(以篮板右侧三分线附近45度角以内为#IJ)进攻队员待球基本站立姿势:面对防守以左脚为中枢脚做交叉步突破(或以右手运球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突破)右脚前脚掌内侧迅速蹬地,上体稍向左移,右肩向前下压,重。C向左前方移动,右脚向左侧前方跨出,将球引于左侧,左手运球超越防守紧接着右脚用力蹬地,向篮下跃出一大步,跃起的同时双手持球,双脚同时落地,(也可左脚先着地…  相似文献   

10.
新篮球规则第六条规定增设三分投篮区,就是以篮圈中心投影点为圆心,以6.25米为半径,划一条5公分宽的半圆弧(半径长度包括弧线宽度),半圆弧两端距端线1.575米处,各划一条与端线垂直的线(其交点距端线中点6.25米),构成三分线,线外的地面区域为三分投篮区(如图)。新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三分线投篮区投中得三分,其判断的方法是运动员在投篮球出手前站立或跳起位置在三分线的后面(脚没触及线),投篮命中算得三分。新  相似文献   

11.
背对篮接球后投篮的组合一般是中锋队员或内线队员在中、近距离运用。此类组合技术的关键在于接球前的要位。要位时队员不要在原地等着接球,而要根据球和防守队员的位置,不断地运用各种碎步结合转身要位。同时根据防守队员的位置和自己的投篮习惯确定中枢脚,并靠肩背部的用力与防守队员争夺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带球走规则队员带球向任何方向行进时,对他是有限制的,当移动自己的一只脚或双脚超过这一限制时,即为带球走违例。旋转在涉及带球走违例时,篮球的一项非常重要、必须理解的因素为旋转。旋转是指在球场上正持球的队员用同一脚向任意方向踏出一次或多次,而其另一脚(称为中枢脚)保持着它与地面的接触。基本上来讲,带球走违例可被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 二、关于罚则方面的变化 (一)掷界外球的队员,脚可以踩界线,但脚不得踩过界线。球场上所有的线宽均为5厘米。场地的丈量从界线的内沿量起。因此,队员在掷界外球时,脚可以踩在端线或边线上,但不得踩过线,否则,应判违例。改变了旧规则中队员掷界外球时脚踩线即为违例的规定。 (二)控制球的队员在前场,不得使球回后场。在执行这条这新规则时,应明确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取消了旧规则中圈跳球的特殊规定。即在前场的队员直接从中圈跳球中接到球,不许把球传给后场的同队队员;不许前场队员从中  相似文献   

14.
规则问答     
张雄 《篮球》1995,(12)
广东汕头市球迷吴松:关于“阻挡”和“带球撞人”之间的区别,能否予以解答? 答:新规则第四十七条“侵人犯规”中对“阻挡或持球队员带球撞人”情况作出裁决时有如下规定:①防守队员必须面对持球队员并且双脚着地,建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②防守队员为了保持这个防守位置,他可以保持静止或侧移或后撤。并且只要该侧移或后撤  相似文献   

15.
规则问答     
《篮球》1998,(12)
答:@规则中没有这一项规定。@如扣篮成功,判AI得3分。答:@跳球时,在球被拍击前,非跳球队员均要站在圆圈以外。如一名对方队员要求站在圆圈外的一个位置上,本方队员不得围绕圆圈毗连站立。@旧规则算AI得3分,新规则算AI得2分。@可不做宣判。因为B4的倒地是由他自己造  相似文献   

16.
1994—1998年《篮球规则》已于今年初在我国正式施行。本文仅就第二十九条“队员在做投篮动作”新增加的第二款及裁判临场中有关情况谈谈己见。 新规则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写道“假如队员腾起空中投篮,投篮动作继续到投篮完成(球已离开投篮队员的手),并且该队员的双脚回到地面”。投篮动作由过去的球离开队员的手延至该队员的双脚回到地面。该款的增加,对投篮动作重新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正>一、接、传球的脚步分解动作名称:接、传脚步练习。目的:掌握行进间接球和传球的脚步动作。方法:2人面对面站立,1原地做跑步动作,做好接球准备,2传球给1,1接球的同时左(右)脚向前跨一小步接球,然后右(左)脚向前迈步,用双手胸前传球的方法把球回传给2,两人交换练习(见图1)。要求:接球人慢跑时重心稍前倾,接球后重心下降,膝关节弯曲,异侧脚稍抬起,然后中枢脚蹬地,传球后非中枢脚脚尖指向接球人。二、传、接球的脚步连贯动作  相似文献   

18.
1.蹲跳起练习时,双脚左右平行开立,屈膝深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反复进行,完成规定次数。刚训练时,可采用半蹲姿势,跳的组数和次数可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不同而不同。此练习主要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相似文献   

19.
第一节跳跃颤身动作: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目前视,呼吸自然,然后在原地双脚同时跳起一点后下落,此时全身的皮肉筋骨都在放松的状态下一起一落地颤动,跳起1次为1拍,共做2个或4个8拍(在以下各节动作做完以后都重复做这节动作1个或2个8拍)。作用:全身放松震颤有助于疏通经络和调理周身气血运行,对全身经络和体内各脏腑组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对全身的骨骼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第二节拍打腰腹动作: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前视,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稍用意想着脐腹部,然后以腰为轴转动上身,用两肩带动双臂前后甩动…  相似文献   

20.
一、罚球点球时,主罚队员不向前踢球而向后传给同队队员,如何判罚?答:规则规定罚球点球时,球必须向前踢出,否则比赛尚未恢复,应重罚球点球。二、执行罚球点球时,守门员双脚虽站在球门线上,但却背向场内故意不接球,如何处理?答:可以照常执行罚球点球,如球进门则有效。三、执行罚球点球时,主罚队员将球向侧前方踢出后,由跑上的同队队员将球射入,此进球是否有效,为什么?答:进球有效。因为规则规定,球向前滚动至圆周距离时,比赛即为恢复。进球队员是在比赛恢复后跑上将球射入球门的,完全符合规则规定。四、以互踢球点球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