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通过对各国保安立法的比较研究和保安处分制度的中国化的哲学及实践分析,在保安立法方面提出以下观点:采取二元立法,在区分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前提下,将具有刑事意义的保安处分措施规定在刑法典中,不具有刑事意义的保安处分则应由行政立法加以规定;在单纯宣告保安处分的裁决机构应根据保安处分的性质和不同种类而定,刑事意义上保安处分即规定在刑法典中的保安处分应由人民法院或少年法院裁决;对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直呼“保安处分”并以法定、经济、适当、不定期并注重教育改善为原则,在执行上以必要原则为指导兼采代替主义。  相似文献   

2.
保安处分制度中国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客观要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保安处分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借鉴国外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立法应该包括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包括保安处分的种类、适用的前提条件、适用原则、程序性规定等;分则应规定各种具体措施,列于总则之后。  相似文献   

3.
禁止令:保安处分刑法化的试金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设立的禁止令制度与国外保护观察等限制自由的保安处分相类似,是刑法意义上的保安处分,禁止令的根据在于适用对象的人身危险性,后者需要通过人格调查进行评估。适用禁止令应遵循法定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法定性原则又可衍生出处分明确性原则和相对不定期原则。禁止令只是我国保安处分刑法化的开端,建议我国刑法设专章或通过刑法修正案系统规定保安处分体系,形成刑罚与保安处分并存的二元化刑法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行为人的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为前提,行为人为中心,教育改造为手段,防患于未然为目的的保安处分,契合从法律上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不断疏导矛盾、及时化解冲突的有效手段。保安处分刑罚化是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实现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刑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保安处分的刑事立法应以刑法修正案的体例将其纳入刑法典,其内容包括:保安拘禁、保护管束、劳作处分、监护处分、矫正处分、强制治疗、善行保证、吊销营业执照、剥夺驾驶许可执照、没收、解散单位和驱逐出境等。  相似文献   

5.
受我国刑事政策理论的影响,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法制化应采取二元制的立法模式,使保安处分与刑罚制度并存,共同发挥预防与控制犯罪的作用.保安处分制度的适用一是要有客观违法事实,二是要有主观人身危险性.保安处分制度的种类有教养处分、强制医疗、少年保护、强制禁戒、监督考察、没收罪物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中世纪的法律文献中就记载了“保安处分”倾向的思想,但是.这个时期的“保安处分”并不具有改善和矫正行为人人格的作用.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保安处分理论。直到启蒙运动后,18世纪末.克莱因才首次提出了二元论的保安处分理论。本文以保安处分立法史上的范例为基础,分析了保安处分立法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井从我国保安处分立法化的模式选择、我国保安处分立法化的种类设置两方面探讨了我国保安立法化构想问题。  相似文献   

7.
保安处分制度是近现代法学领域重要的刑法制度。本文立足于中国的法制与现实,并结合最新的立法动态论证了保安处分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概述保安处分的理论蕴含和特征。其次,在论文的主体引入对中国特色刑罚结构的体系化分析,解读中国刑罚结构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保安处分对于中国刑罚结构的重要意义。最后,剖析保安处分在中国适用的瓶颈及其制度建构应当把握的层次。阐明目前我国适用保安处分制度需要缕清的问题,以期达到保安处分在我国适用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刑法是指规定行政犯罪及其行政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刑法具有刑法属性。从与行政法相衔接的角度考查,我国行政刑法存在问题有:行政法条款与行政刑法条款衔接不力,行政违法责任和行政犯罪责任的竞合缺乏系统规定,劳动教养制度急需改革及缺乏完善的保安处分制度。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协调行政法与行政刑法条款,完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竞合立法,在刑法典中专设“保安处分”一节并于该节中吸收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 自从保安处分制度诞生以来,发展甚猛。当今世界各国的刑法典大都有保安处分的规定,使这一制度成为现代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撰文指出,适应世界刑法发展潮流,吸收人类法律文化之优秀成果,在我国刑法中应设立保安处分制度。我赞成此意,但同时注意到有关保安处分的论文中。尽管不乏真知灼见,然而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0.
保安处分是补充或代替刑罚以维护阶级统治的一种法律制度,代表着刑法的进步。我国刑法中并无保安处分的明确规定,只有类似保安处分的措施。可以建立感化教育、强制医疗、观察矫治、没收财物等保安处分制度,并规范其适用的对象、条件、程序等,使其辅助刑罚构建多层次处罚体系,从而实现刑法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西方近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改革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安处分制度日益为各国刑法普遍接受的今天,我国刑法典对保安处分制度仍保持少有的沉默,而现有的保安性措施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文章从保安处分的起源出发,阐述了西方近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改革发展及其现行法规定,揭示了保安处分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保安处分制度的理论发展开始谈起,主要介绍了西方保安处分制度的理论之历史沿革,各个时期各个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其中的一些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又对目前欧陆国家关于保安处分制度的现状予以相应的介绍。最后对我国建立保安处分制度从立法理由,立法例,立法结构到建立相应的种类都做了一番有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没有诸如西方的保安处分制度,但有类似的保安处分措施,可是这些措施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保安处分理论有一元制和二元制之分,保安处分立法形式也各不相同。保安处分制度的建立,应该充分注重立法机构的权威性、体系的统一性与内容的科学性;在我国刑法典中,以专章的形式确立二元制的保安处分制度可以完善我国法制体系,有效预防犯罪,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保安处分的刑事法律化是实现其自身正当化的必然选择。将保安处分的决定权收归法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滥用,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同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保安处分的频繁适用,要求在刑事诉讼法中做出符合其特征且兼具速决效果的程序设计。将保安处分程序作为我国多元化刑事速决程序的组成部分,对维护保安处分的独特性和刑事速决程序的统一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晖 《培训与研究》2004,21(1):58-61
我国现行刑法强化了其人权保护机能,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刑法基本原则;明确并减轻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强化了正当防卫制度;刑罚人道化几个方面。同时我国刑法在人权保障方面也还存着罪刑法定原则有待进一步切实贯彻;刑法分则体系有待调整以突出对公民权益的重点保护,有待建立保安处分制度,有待进一步修正正当防卫制度及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死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晚近20年来,犯罪化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积极的刑法立法观在我国确立。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不断扩大刑法的处罚范围,以及加重了某些罪名的法定刑两个方面。社会现实不断发展,司法权和立法权配置失衡是我国采取积极的刑法立法观的主要原因。积极的刑法立法并不违背刑法的谦抑性;但是,对积极的刑法立法应当有所限制,使其处于一定的边界之内。这要求刑事立法应当理性对待民意,对行使宪法权利的行为入罪应当慎重,加强对风险的预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刑法强化了人权保障机能。人权保障的思想也成为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当代刑法在罪刑法定、打击侵犯人权的各种犯罪、有利被告原则、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以及刑罚的人性化等方面无不闪耀着人权保障的光芒。但在刑法宪法化、刑法的观念层次、慎重适用死刑、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确立等方面尚需完善,以便更好地闪耀当代刑法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作为一项最古老的辩护制度,历来是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和美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借鉴其合理因素,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相似文献   

19.
将激情犯罪纳入刑事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司法统一性和刑法研究国际化的需要,我国已具备有关心理层面、立法技术层面和立法契机的现实可行性,激情犯罪刑事立法化应从犯罪认定和刑事责任两方面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规定中有关保安处分特性的规定混乱,因而适用也出现了诸多乱象,借鉴国外的保安处分制度,完善我国的类似规定,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我国的刑罚制度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我国当下保安处分特性规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使保安处分制度中国化,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