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屈原、贾谊在中国文学及文化史上影响深远。两宋时期,对屈贾的接受发生由“怨愤”转向“超越”的质的变化,表现出宋人以通脱旷达心态审视、接受现实处境的特殊文化品格,尤以李纲为代表。李纲对屈原、贾谊的接受表现了宋人豁达通透的人生观,与他拟陶学苏一脉相承。这种乐天知命是宋人接受屈贾的一个普遍的特点,有别于以往中国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欧洲文坛上不少重要作家一方面渴望社会变革,历史进步,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发现“进步与发展”所带来的并非“理想王国”的实现,而常常是道德沉沦、世风日下。为此,他们产生了困惑与痛苦的矛盾心态,这正是他们历史现与道德现发生冲突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3.
沈劲夫 《文教资料》2006,(29):94-95
设计作品的形式是多样的,或静谧,或浪漫,或张扬,或喧嚣,犹如戏剧一般有着各种表情。由于面对设计项目时会出现种种困惑和难题,因此设计的过程必须保持如游戏般轻松的心理状态,使设计与创作成为一种愉快的劳动。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认为做游戏时的心态往往是愉快轻松的,而谈到做设计时,却以为心理状态应该是复杂矛盾的,其实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即所谓“创造的过程也应该是美丽的”。本文针对设计教学中所遇到的学生创造力和灵感启发难题,试图找到设计与游戏在内在心态方面的某种关联,并将这种游戏心态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设计心理状态,继而尝试在设计教育中将之作为一种改进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皎然《杼山集》中有大量“游戏”诗作,其审美特征包括:轻松的创作心态;诗体和题材的多样化:谐趣和禅悦。皎然以“游戏”的心态进行诗歌创作与诗歌“祛严肃化”传统、中唐社会和诗风转型以及禅宗,特别是嬉禅思想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游戏”为诗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诗艺,更突破了诗歌作为抒情写志的严肃文体的藩篱,彰显了活泼的生命跃动和达于禅脱后的通达无碍境界,对中唐及宋代“游戏”诗风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两宋绘画受当时政治经济、时代审美风尚等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诗意“写实”的艺术,宋画的“写实”非物象描摹,而是记写瞬间美、永恒美的艺术,是赏悦的艺术,是达自然之道的艺术。现代花鸟画虽在造型、构图、色彩、表达方式等方面与古人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现代花鸟画画家仍需向宋人学习,学习宋人的“敬静”严谨恪守的画品、热爱自然的心态、注重内在身心修养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从对饮食的喜爱,对游玩和游戏的爱好,对他人的真诚关心几个方面分析了苏轼岭南时期心态——热爱生活,具有一颗可贵的返璞归真的童心。并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具有一颗童心才能达到了苏轼提出的“思而无所思”的境界,协调入世与避世、出世的矛盾,折中儒与释老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罗仁云 《甘肃教育》2013,(24):36-36
一、作文游戏化教学的依据 弗罗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弗罗伊德的论述强调了创造性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儿童游戏心态的相似性,认为从儿童游戏的心理状态中可以寻找到作家的创作规律。因此,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与执行者并非敌对的两大阵营。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双方存在矛盾,那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么去化解。发现了管理中的“执行不力”。也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可以暴露弊病。从而去寻求良方妙药。其中。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双方当时的心态:管理者是站在领导者、管理者、指挥员的角度。更多的是对下属的“执行力”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9.
尽管宋人反复指出:“方今之患,在乎官冗”(《历代名臣奏议》卷75《内治》),可是朝廷的国策并非冗官,而是省官;虽然宋人普遍认为:“方今制禄,大抵皆薄”(《王文公文集》卷1《上皇帝万言书》),然而政府的方针绝非薄俸,倒是益俸。宋代“省官益俸”的构想怎样导致出了“冗官薄俸”的结果?本文试图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栏杆”一词从汉朝出现到在宋词中多次出现 ,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定词语。在宋词中 ,凭栏的心情大致有以下几种 :闺怨、伤春、忆旧、思乡、伤别、抒愤和怀古。栏杆意象的出现与我国古代登高的习俗和宋人独特的环境有关。反映了宋人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11.
“边际性”是农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农民教育心态的突出特质,是理解此历史进程的极佳窗口。通过对苏北M村的民族志研究发现,面对新出现的“鸡娃”教育心态,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在传统“天命观”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理解,形成了农民教育心态的新面貌。他们将“鸡娃”集中于良好外部学习环境的建设,对孩子“自身”则保持“望天收”的心态。“鸡娃”与“望天收”两种矛盾的教育心态经“双向互构”共存于当下农民教育心态之中,使其表现出“边际性”特征。然而,当这种“双向互构”未能实现“微妙的平衡”,两者的矛盾和张力凸显,农民也陷入教育焦虑之中。如此,只有寻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使它们重新建立“尽人事听天命”的辩证平衡,农民才能在农村教育变革中实现精神的“安定”。  相似文献   

12.
俚词可视为“游戏文学”,其风格突破了传统言志载道“经典文学”庄重典雅的模式,呈现为戏谑调侃的面貌。宋代文人以“游戏”姿态大量创作俚词,是他们特定心态的流露。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儒家教条,有些因无法进入统治阶层而放浪形骸,有些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寻求自适。而士人心态的消极化,正是封建制度趋向衰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设计中,幼儿的性别认同与双性化人格培育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对角色游戏中展现人物双性化人格的“情境”作合理安排,帮助幼儿识别同一性别角色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男性化”人格特征或“女性化”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历史记录都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任何人都不具有界定、说明、解释历史事实的终极权力。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记录掩藏着不同的旨趣,对历史题材的处理遮蔽着不同的利益。“戏说”历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戏剧的形式述说历史,一类是以游戏的心态述说历史。一般社会精英易于容忍前者,却难以接受后者;而在普通百姓那里,这种区分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并非所有的“戏说历史”都是合理合法或有价值的,但探索总是应该允许的。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的精神苦难不仅来自于“石”的精神本质与“玉”的人间幻象之间的“神”“俗”矛盾,更来自于宝玉内心深处“灵性”与“理性”这两种理想模式和精神范型的矛盾,这是中国文人特殊文化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16.
杨立行 《家长》2012,(4):33-35
父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孩子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心态和恰当的行为表现不仅可以提高父母的威信,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认识PAC理论196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柏恩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PAC理论"。该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 柏恩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Parent)心态”、“成人(Adult)心态”、“儿童(Child)心态”,这三种心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  相似文献   

17.
人生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生的成败。人生态度是后天形成的,消极的人生态度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并非“绝症”,而我们面对它时却显得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只要自己肯努力、有决心,再加上合理的方法去培养,积极心态便会拥有。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态,‘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18.
夏杨 《成才之路》2010,(27):I0006-I0006
“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并非就等于是好的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导致大部分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大学”“关心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日前,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时代的一些寓言故事里,宋人大多都是被讽刺嘲弄的对象。如“守株待兔”讲的是宋人,“揠苗助长”说的也是宋人。如果读者再留心一点,还可看到庄子以“舔痔”的丑行来嘲讽宋人,史传中亦有所谓“宋襄公之仁”的千古话柄等。那么,宋人受讽刺的原因何在呢? 原来,“宋”是春秋时代的古国名。它的开国之君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殷纣王的同父异母胞兄微子启。殷纣王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骄奢淫逸,暴虐成性。历史上关于他的“酒池肉林”、“千金买一笑”、“炮烙之刑”为后人所不齿。所以当周文王起兵讨伐他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的内容或课外科学知识。它是游戏和教学二者的巧妙结合体。但对教师来说,难于把握和控制教学进度及教学过程;对于自控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说,实施“游戏教学法”更是难上加难。此外,游戏本身必定会有负面影响,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拟游戏”教学法是笔者自拟出来的一个新名词。它并非让学生真正去玩游戏,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的传授模拟为游戏的情景和过程,如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拟作“闯关”;把“闯关”后教师奖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