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学参考》2006,(1):48-48
“县”制是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于全国的,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县”名,却产生于古代晋国。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县制发端于春秋时期,但当时比较正规的县制只存在于楚、晋两国。春秋楚、晋两国县制生成的途径、性质、特点及体制有异有同,晋国并且出现郡小县大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的县制是采邑制的对立物,各个国家的县制有着很大的差异。晋国的县小于秦楚的县。秦楚两国灭邻国而设县,晋国往往以邑为县。秦楚两国的县直接隶属于国君,晋国的县则逐渐脱离公室的控制而变成了世袭的采邑。晋国公室最后被一分为三,与其县制的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车的读音为居,因为车是用来居人的。汉以后才改读舍,因为车犹如行进中的房舍。古代的战争,多半是车战,战车是国力的象征。晋楚城濮之战,晋国出动700乘战车,击败了楚军。《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晋国有战车4000乘之  相似文献   

5.
刘青 《生活教育》2008,(7):29-29
外交辞令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外交辞令的这种委婉性在古代战争中表现的很突出。如秦国和晋国在崤山大战.晋国俘获了秦国的三位将领。后被放回时,主帅孟明说三年后将要报答晋君的恩赐.话说的很委婉,实际上却满带火药味,也就是说三年以后,要兴兵讨伐晋国报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见诸文字的自我批评的典型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由于称霸心切,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木和白乙丙三位将领率大军偷偷越过晋国攻打郑国。蹇叔、百里奚苦谏而不能止。结果,不但郑国没能打下来,回师途中还在一个叫崤山的地方中了晋国的埋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见诸文字的自我批评的典型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由于称霸心切,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木和白乙丙三位将领率大军偷偷越过晋国攻打郑国。蹇叔、百里奚苦谏而不能止。结果,不但郑国没能打下来,回师途中还在一个叫崤山的地方中了晋国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8.
农历四月五日,是民间传统的清明节。节前一、二天是古代寒食节。因两节相近,后习俗相混,自古有禁火寒食、插杨截柳、上坟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等活动。其中寒食插柳源于纪念介子推。 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非常宠爱王妃骊姬,想把王位传给她亲生的幼子奚齐,便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同母胞弟重耳为了免遭株连,便带了几位大臣和随从逃离晋国,在国外流浪了19年。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  相似文献   

9.
唐代后期的行州行县集中出现在抵御外族的边境与讨伐叛藩的前线两种特定的时空之中,通过个案考察与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其与正州县之间存在的地方行政建制常规性与特殊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区分交战双方空间距离的“界线”对于行州行县存续的重要意义.因权置故州县而设的行州行县与权置新州县以及权废州县,共同构成了唐代后期临时性州县置废运行实态的整体面貌,在中国古代政区演变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范椁籍贯考     
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元代著名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名,号为元诗四大家.对这么一位重要的诗人,学术界不但研究甚少,甚至连他的籍贯也弄错了.据《元史·范椁传》载,范椁是“清江人”.查《地理志》,古代以“清江”之名置县有二:一是湖北恩施,它地处湖北西南部的清江(古称夷水)上游,三国时吴置沙渠县.隋改为清江县,元入施州,清又改为恩施.二是江西清江县,五代时南唐置县,宋即县治置临江军,元至元十四年,升军为路.我们现在的绝大部分学者,都把范椁误作湖北恩施人.如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版米治国等编《元明清诗文选》、北京出版社版陈文琴主编《元明清诗选注》及《辞海》等等.  相似文献   

11.
柳林孟门镇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历史悠久,古代曾设县置郡,为一方的中心地区。通过历史资料、实地考证,可以清楚地勾勒出孟门古镇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传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文化,开发孟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柳林孟门镇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历史悠久,古代曾设县置郡,为一方的中心地区。通过历史资料、实地考证,可以清楚地勾勒出孟门古镇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传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文化,开发孟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宋始有上海镇,元代始置上海县,这是上海作为政区名称的由来。但上海县实从华亭析出,而华亭北境又从古娄县析出。华、娄两邑奄有不止今上海市全区的幅员,按此范围上溯,古代上海历史悠远。远古时代的上海海岸线,曾长时期稳定在今中部偏西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  相似文献   

14.
柳林孟门镇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历史悠久,古代曾设县置郡,为一方的中心地区.通过历史资料、实地考证,可以清楚地勾勒出孟门古镇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传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文化,开发孟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资料     
咸阳:(1)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因位于九(?)山之南,渭水之北,在山、水之阳,故名。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自栎阳迁都于此。后置县。始皇统一六国后,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此,并大造宫殿,都城规模更为扩大。秦亡为项羽焚毁。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改县名新城。 (2)市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渭河沿岸,陇海、咸铜两铁路交点。秦置县,并为国都;汉改名新城县,又改渭城县、后废,唐复置咸阳县。1952年析城区置市。1958年咸阳县并入。工业以纺织为主。附近古迹文物很多,北部的毕郢塬多古代帝王陵墓。  相似文献   

16.
梅山文化,是中国古代南蛮文化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以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而著称于世。而梅山神鬼崇拜,则是梅山文化的重要标志。据《宋史·蛮夷传》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则长,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宋熙宁五年(1072年)始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其辖地相当于今安化、新化二县和冷水江市全境,以及溆浦县、隆回县、新邵县、涟源市各一部分。古代新化称为上峒梅山,安化称为下峒梅山。笔  相似文献   

17.
1 “图书周内史,汾浍晋全封”,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兼史学家司马光对晋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领域的颂赞。结合近年来在山西曲沃连续出土的晋国青铜剑来看,显而易见可以洞察出当时晋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其青铜剑铸造技术之高,带钩花纹之精,正好是晋国先进的政治,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诸因素汇聚凝成的结晶。人们平常所称道的“晋国天下莫强焉”,正是晋国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在  相似文献   

18.
赵衰述论     
赵衰是赵氏在晋国奠定"立家"基业的关键人物。在波谲云诡、诸卿并立的晋国政坛上,他凭借着韬光养晦的政治谋略和为人谦恭的处世风格,不仅跻身于晋国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为赵氏在晋国的"立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衰述论     
赵衰是赵氏在晋国奠定"立家"基业的关键人物。在波谲云诡、诸卿并立的晋国政坛上,他凭借着韬光养晦的政治谋略和为人谦恭的处世风格,不仅跻身于晋国政治权力的中心,而且为赵氏在晋国的"立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春秋时代的社会大变革中,晋国的社会变动尤为典型,新制度较早产生并确立于晋国,代表着春秋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影响晋国社会变动的诸多因素中,军功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功制度的推行,对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格局、经济关系、社会阶级关系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春秋晋国的军功制度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是战国时代军功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