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悠悠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中西美术两大绘画体系,即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以上两大绘画体系各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西方艺术尚形,而中国艺术尚意;西方艺术重再现、重理性,而中国艺术重表现、重感性.通过中西美术比较,既可以找到其不同之中的相似之处,进而找到这些相似之中的不同,从而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中找到自身文化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西方与中国贸易、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在此背景下,以绘画、瓷器等艺术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艺术对西方审美趣味和美术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蒂斯、梵高等画家借鉴中国画创作经验,创造出体现东方神韵和艺术精神的作品,成为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世界美术分东西方两大体系,两大体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术创作,产生出美术视野的多元性,就绘画而言,东方绘画以中国为代表,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西方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艺术贵在无中生有.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艺术的魅力离不开对形式美的追求,也离不开高于生活的超现实性.构成形式美最基本的抽象视觉元素符号为点、线、面.点、线、面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形式无论是绘画还是艺术设计,无论是东方本土艺术,还是西方现代艺术,或倾向于写实的具象表现,或偏重于非写实的抽象表现,都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绘画发展史中,风景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在各画科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无数的中外艺术家都热衷于借助风景这一取之不尽的题材,来自由地表达他们与自然交流的感悟,使风景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夺目的光彩。风景画在中国的发展代表了东方绘画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水准超过人物、花鸟等画科,而西洋的风景画起步较晚处于仅次于人物画的地位。中国与西洋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景为描绘主体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们既体现了东西方人的人生观、自然观的不同,又有绘画表现形式及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在表现方法上的根本差异:东方为延迟模仿,西方为写生模仿.作者认为,在原始时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有着相同的原点;造成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分道扬镳的原因在于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文化基因.本文从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社会结构、哲学认识论进程以及由此影响下的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延迟模仿与写生模仿不能截然分开,这两种模仿方式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中常常彼此渗透、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人类创造的诸多艺术种类中最为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人们通过不同的笔触运用、不同的色彩调和、不同的描绘视觉营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等内容通过绘画尽情地展现。绘画自身的种类极为繁多,东方绘画追求传神达意,色彩运用以中国水墨独具一格;而西方绘画则推崇形似写实,各种灿烂色彩的使用随处可见,油画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赵韶梅 《学周刊C版》2010,(2):132-132
线奈在绘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状物再现到抒发情绪的表现性.从具象的写实性到抽象的写意性上,无不体现着线条的艺术魅力.线条及线条美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媒介和审美因素。但是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的不同.东西方绘画用线在审美感受上也有所不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条.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则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黎萨尔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长篇小说<社会毒瘤>和<起义者>反映了他(也代表东方民族英杰)对民族解放道路的探索以及思想上的困惑.文章不是简单地从政治角度上加以评判,而是从文化角度上深入分析,指出其选择上的艰难是由文化启蒙和民族救亡双重压力以及对西方文化和本族文化认识上的矛盾等原因造成的,这些矛盾在小说的创作艺术上也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11.
透视是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是研究画面空间问题的.由于思维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区别,使东西方绘画对空间的处理始终有着各自的特征.西方焦点透视强调实现客观的真实,而东方散点透视则突出画家内心的真实.对照两种视学体系指出差异并正确评价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即为最具典型的代表。研究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异同,有利于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中合理的因素,洋为中用,对于提高和发展中国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产生的背景、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特点、舞台手法、音乐和舞蹈等多方面论述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异同,并就中国戏曲的传承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中西绘画观念互相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西方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布道,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从此拉开了中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之序幕。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与在中国有着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琴艺术,这两种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展现出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形成了东方的线性音乐思维与西方的和声音乐思维,东方的感性写意音乐思维与西方的理性科学音乐思维,以及东方的"对立统一和谐观"音乐思维与西方"对立斗争的和谐观"音乐思维等三个不同维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的语言是在各自的劳动生活中发展成熟的,必然反映各自的地域风貌、历史特征、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即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英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因此,汉英翻译也必然体现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反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线条是绘画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个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原始的人类,还是每个人的童年,都选择线条作为造型的最初方式.东西方画家都十分注重以线造型,用线会意.从东方的绘画艺术到西方的抽象主义,线条都是艺术形式重要的载体,它的地位不可撼动.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由客观历史规律所决定的。中国绘画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多元气质。那么,大众在欣赏当下的绘画作品时,其心态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一、“现代”绘画的现状“现代”绘画,是一个时间指向,而非风格流派。简而言之,是指当下的社会中由那些现代人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则是中国画与西洋画并存,多种形式兼容并蓄的局面。西洋油画传入中国,从清康乾时期朗世宁开始,20世纪刘海粟、徐悲鸿等大力宏扬到现在真正被大众认识接受不过100余年。西洋油画在中国逐渐发展,也越来越适应中国人的欣赏情趣。譬如在西方某些时间流行…  相似文献   

19.
人类早期文化都带有宗教的性质.从宇宙观上说,东西方不同的观念都体现了人、神、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相比较而言,东方人更注重神化的自然,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神化的人,这从人类早期的绘画遗存就可以看得出来.随着不同的社会生活的发展,东西方人的宇宙观和性格逐渐有了明显差异,东西方的宗教及宗教美术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些差异.相对而言,东方宗教与中国画给人的印象明显地比西方宗教与西方绘画要柔和、含蓄而深沉,西方宗教与西方绘画则显得强烈而明朗.这实际上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东方民族在言行方面和思维方式方面确实比西方民族要温和、含蓄、内在一些,而西方民族则相对冲动、直白和外在一些.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72-175
在漫长的人类绘画艺术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影响深远的绘画种类: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地区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这些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不仅为我们带来巨大的视觉享受,更是人类文化发展最有力的见证。西方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一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影响力,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掀起绘画海洋的层层巨浪,影响着世界诸多艺术家创作艺术的灵感与方向。我国的美术教科书中不乏有很多西方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学生能够透过这些西方绘画作品体验到不一样的异国绘画风情,学习西方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及其作品的内在涵养。希望通过浙江美术出版社1-5年级教科书(2012版)的探究与分析,了解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在处理西方艺术家绘画作品的数量、国家及时代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能够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世界多元化的大家庭中,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