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2.
在粤语中,"呢嗱"是一个颇有特色的置于句首的词项。可以独立成句,但同时又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本文从"呢嗱"的句法特征和用法说起,指出它是独立成句的叹词,理清它们使用过程中的相同和区别,这种专职指示用的叹词比较少见,也称指示词。这种现象对普通语言学应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象声词一直是语法教学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一类词。 象声词即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类词,如“乒乓”、“叮当”、“哗啦”、“轰隆隆”、“劈里啪啦”等。从表意作用方面看,象声词能使浯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从语法分析的角度上看,象声词具有明显的、独立的语法特征。它既可以在句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又能作独立语,是别具语法特征的一类词。然而长期以来,象声词的语用、语法作用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认识上的肯定与重视。因此,对象声词的语用、语法作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对正确认识乃至正确分析、运用象声词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6,(12):86-88
语言研究者对现代汉语及方言中叹词的研究相对较少.叹词的句法特点是在句中位置灵活,通常不与其它词发生特定关系,常作句子中的独立成分,能独立成句;叹词前后有停顿,因此书面语中叹词后常跟标点符号.一般认为叹词具有表达语气、发表感叹的功能.陆镜光(2005)从叹词的语用功能角度出发发现不少方言中能找到一两个既有叹词特征又有指示功能的词,并将这类词称为"指示叹词".本文将引用"指示叹词"这个概念,将衡山方言中①的叹词分为指示叹词和语气叹词两类,并在文中对衡山方言中作为独立语气词的叹词和具有指示功能的叹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对语法学界有关现代汉语象声词类属问题的研究作一浅略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象声词与叹词 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把象声词分为叹词,应答词、狄义象声词(摹拟自然声响的词)。丁声树等先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叹词称为象声词。诸先  相似文献   

6.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砰、啪、叮当、哗啦、轰隆隆”等都是象声词。对于象声词的归类,汉语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实词的一个小类,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虚词的一个小类,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有的则把象声词合并在形容词里,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还有人把象声词合并在叹词里,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象声词、叹词台在一起,叫“拟音词”。  相似文献   

7.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砰、啪、叮当、哗啦、轰隆隆”等都是象声词。对于象声词的归类,汉语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实词的一个小类,如黄伯莱、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虚词的一个小类,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有的则把象声词合并在形容词里,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还有人把象声词合并在叹词里,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象声词、叹词合在一起,叫“拟有词”。象声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是应自成一类,还是该合并在别的词类里?我们认为,象声…  相似文献   

8.
试论古代汉语象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象声词,是指描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一类词。茫茫宇宙,会发出声音的事物正多,各种声音难以数计,因而从理论上讲,摹拟这些声音的象声词也应该是无限的。不过从与人类社会的相关性和文字记录的局限性来看,并不是所有声音都能进入词汇的,尽管如此,世界上各种语言中的象声词的数量也是多得无法估量的,当然汉语(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也不例外,只是我们对于象声词的研究至今还很不够。五十年代,语言学家才开始注意到象声词,他们或者把它当作虚词,算作叹词的一种,间有把它归入实词,和形容词并作一类,  相似文献   

9.
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这是从意义上给叹词下的定义。谈到叹词的语法功能,以前的语法学家几乎都认为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不跟任何词结合,不能作句子的结构成分,只能作句外成分或单独成句。例如:啊呀!出事了!噢,我一会儿就来。现在大多数语法家还是这样认为,叹词永远独立于句子成分之外。只有少数语法家不同意这种看法,例如黄伯荣先生认为,叹词有时也可以进入句子作句子成分,高明凯先生也有过这样的看法,②遗憾的是他们都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并未做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的词类问题研究中,引起争论最多的是词类划分问题,象声词即是其中的一类。从表意作用来看,象声词能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从语法的角度看,象声词具有明显的语法特征。它既可以在句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又能作独立语,是汉语中别具特征的一类词。故而对象声词的语用语法价值作进一步的探讨,对正确认识分析象声词乃至整个汉语词类问题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叹词是独立词,只能作独立成分或独立成句。尽管叹词的句法位置非常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但在各个位置上叹词的使用频率不相同,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的叹词在分布上呈依次递减的趋势。叹词的位置也相当固定,并非可以自由变动。  相似文献   

12.
AB式拟声词及其重叠形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式拟声词中叠韵词较多,第二个音节声母为“1”的也较多,后者可能与古代汉语的复辅音有关。这类词通过不同的方式时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拟。AB式及其不同重叠形式的拟声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这类词作状语时,在组配方面受到拟声词形式和VP组成成分的双重限制。这类拟声词后加“地”与否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否加“地”与拟声词的形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古佛典对"寒地狱"名称的翻译多用音译,其得名源于梵文里表示疼痛、惊讶的拟声词,而这种拟声词与汉语相关的拟声词语音形式恰好对应.从汉语语音特点来看,汉语表示疼痛、痛惜、惊讶的拟声词可以分成三类;而且,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汉语拟声词的文字形式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4.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5.
拟声词是庄英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强了英语的表达效果,另方面,它通过对文字音响的渲染起到了理想的修辞作用。拟声词用声音反映知觉与意识,形成声音与知觉之间的呼应与共鸣,使很平凡的句子变得生动、鲜明、逼真,从而增强了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拟声词是某一特定语言与自然声音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比较英、汉拟声词在语音、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语言认知、语言系统、文化等方面探求差并的原因,加深对于英、汉语语言体系的认识,并从语音、句法的角度探究英语拟声词的汉译。  相似文献   

18.
聋人手语是聋人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在聋人手语中明显存在着大量的字词兼代现象。本文从字音、字形、字义、词语类别等方面对聋生手语中字词兼代现象进行分析,发现有同音兼代、形近字兼代、近义词兼代、名词和动词兼代、名词和形容词兼代、数词兼代数量词等现象。本文对聋生书面语中错别字多、词语运用不当、成分残缺,语序颠倒等语法错误成因进行探讨,并作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大量使用叠音词是《国风》的一大语言艺术特色,其艺术功能可以从拟声绘形、人物形象刻画、抒发情感、音乐韵律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些艺术特色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语的拟声词、拟态词是日本人根据日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在其产生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心理习惯、文化传统的重大影响。它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广播电视节目里不绝于耳。但是汉语中拟声、拟态词却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拟声、拟态词无疑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拟从日语母音、子音的象征效果和清浊音的对立两方面总结、分析拟声、拟态词的发音和表达效果之间的一些规律,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在拟声、拟态词学习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