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是一个民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条件,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人才素质与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总书记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就没有科学的发明与突破;没有创新,文学艺术就会僵死;没有创造,人类社会就不会前进,历史就不会发展。培养创造力要从小抓起,特别是基础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 ,从一定意义上说 ,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史。正是人类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推动着历史不断进步。江总书记反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那么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 凸现主体 ,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越来越多地激励学…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语)。可见,创造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创造力的这种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决定了创造力的培养应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向,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并非少数伟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潜能,这也决定了阅读教学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为了拥有这个“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具有的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它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即能够产生新成果的思维)的培养。历史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看法,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5.
谢乃学 《考试周刊》2012,(82):34-3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树立“为创造而教”的信念。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语文老师该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许开栋 《考试周刊》2009,(31):56-5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的观念,形成“为创造而教”的信念。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语文老师该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王文集 《考试周刊》2013,(77):126-12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肩负着培养21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人们发现或发明新事物.提出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对已有知识从若干角度重新“发现”,提出富有独创性的新见解。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特别提到教育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确,要解除那些扼杀乃至窒息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捆绑”,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创新”应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创造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阶梯。创造力的萎缩,可导致民族活力的窒…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造力已成为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创造力的培养,又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自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把它作为历史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纵观人类历史,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1996年6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即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所谓创造性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职院校技术物理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具体实施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三是充分发挥高职技术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强化“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丁建宏 《广东教育》2007,(11):40-41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能力不但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可见培养创新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在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国内外知名人事曾做过许多论述.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总书记也从战略高度做过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也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具有创造力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的.那么我们以往所强调的开发学生智力和传授科学知识是否还有必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弄清楚创造力与智力、知识的关系,以便于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思维已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智能所替代,现代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作文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儿童头脑中常会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特殊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形象。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扼杀在襁褓里,哪里还能有“新”的出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打破传统,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说创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这“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代表了当代中国对“创新”——人类这一最有活力行为的深刻认识。那么,“创新”的内涵是什么呢?广义地理解,创新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回溯历史,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人类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的。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大分工。没有创新,就没有埃及、巴比伦、希腊的古文明;就没有绵延数千年的东方灿烂…  相似文献   

17.
马瑞霞 《学苑教育》2012,(17):73-7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一面光辉的旗帜,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一切创新都有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科教兴国,育人为本,培养创新一代成为教师无可推卸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在具有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同时,还应具有为时代培养全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紧迫感。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已成为当前及以后长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1995年5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创新的前提是民主自由的氛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和接班人的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陈书凤 《河南教育》2009,(11):44-44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里的“创新”亦即“创造”。历史作为初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毋庸置疑.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中学历史的一个基本目标。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