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习收获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学习"获得感"是评估大学生学习收获的重要方式.基于659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学生科研基础、教师态度和指导能力等方面考察大学生学术获得感的生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获得的"学术获得感"受到学生重视程度、学生科研基础、学生受到的指导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重视程度和科研基础两个个体自身因素影响最大.教师态度和指导能力通过影响学生科研基础、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学生受到的指导强度等中介变量间接对学生学术获得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已成为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学生"获得感"为导向,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运行机制,着力打造"4231"大思政实践育人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强化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实施动态多元化考核模式。通过完善这"三大长效机制",增强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的"获得感",提升思政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始终遵循着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面对大学生"要"与"给"的学习差异性,"要"与"不要"的获得期待性,"要多"与"要少"的满足可能性等诸多挑战,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现知情相生,借助特定环境达到情意相融,借助学生工作落实知行合一,在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习获得感是"获得感"的下位概念,特指大学生群体在校学习生活中的获得感,具有普遍性与差别性相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生成性与终结性相统一的特征,与幸福感、学习满意度等概念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大学生学习获得感的要素主要包括资源拥有感、个人成长感、成就达成感。大学生学习获得感的研究拓展了"人民获得感"的外延,反映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更有助于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教学的改革;其生成建立在个体期待的基础上,是大学生通过个人付出,利用各方资源和条件,努力实现预期目标,对客观回报、目标达成度等进行再评价进而产生获得感,最终形成身份认同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21):134-135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思政教育内容是否被认同、思政教育方式是否吸引、思政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标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角度出发,首先阐述"获得感"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所在,最后分析在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障碍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获得感"是对获得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是一种正向性、肯定性、积极性的评价。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1]。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就是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满足成长发展需求是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民族院校大学生获得感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人口社会学变量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获得感的影响,采用《中国人获得感量表》对云南民族大学29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民族院校大学生获得感分数较高,不同年级学生获得感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感总分数高于汉族学生,城市户口学生获得感总分数高于农村户口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的学生获得感总分数高于小学及以下的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学生获得感;性别、普通高考类别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获得感影响不显著。另外,主观幸福感与获得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加强民族团结心理培育,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高生活满意度,增进主观幸福感;保存文化基因,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可以有效提升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获得感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要立足中外合作办学育人模式的特点,将全员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教育供给侧改革、学生全球化竞争力、学生获得感的延续性等理念融入教育新质量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以期让学生的获得感"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实现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92):97-98
2017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本文主要探析规范参观类实践教学来助推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简称"思政课获得感")主要反映了大学生接受视角下对思政课的体验,是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观选择、心理感受和主动接受的程度,主要体现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从"范式"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有教材、大学生通过学习思政课所获得的解题能力、大学生能否有效地化理论为方法和化理论为德性的能力以及能否有效地检测和考核大学生综合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对策是将教材体系转变成教学体系,让大学生学会解题,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实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