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峰  韦骅峰 《教育研究》2021,42(5):86-100
对"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发现"唯分数"、"唯升学"问题不仅是当代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中国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高考史上,"唯分数"、"唯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片面追求升学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逐渐取代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批判.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应探索招考改革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好分数"唯"与"不唯"间合理的度.未来高考改革在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过程中,分数会一直存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破解之道须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2.
易凌云 《教育研究》2021,42(1):4-14
"五唯"问题是教育领域的顽瘴痼疾,需要从多角度深入分析其具体所指."五唯"问题是一个评价问题,表现在评价过程中标准确立、信息收集与分析判断等各环节的科学性不足;"五唯"问题是一个管理问题,对测量结果的管理主义式妄用是始作俑者;"五唯"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是社会信任危机、审计文化对专家信任系统的侵蚀与社会功利文化的反映;"五唯"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从贫穷社会向富裕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特殊冲突的表现;"五唯"问题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意味着实证式科学主义范式对测量与数据的片面依赖及教育评价测量效应的名不副实.解决"五唯"问题首先应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且正确理解教育事业,纠正管理主义倾向与思维,以"无为"治教育,应给予大学更多自主权,加速教育评价学科发展,提升教师及教育评价者的专业化水平,使评价名副其实,以专业化进程确证专业权威,进而重建社会对专家系统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领域的"唯分数"现象其症结在于科举文化的历史影响,在于单一的评价方式及社会用人机制的不合理,现已显现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不利于科学公正的选拔等缺陷.破除基础教育领域"唯分数"现象,须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及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等举措,以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佚事"四题     
本文对"佚事""轶事"和 "逸事"由于意义相近而通用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为这三个词语都不同程度地与"失"字相关,并都能解释为"散失"义,故能通用.对个别不能通用的情况,本文也特别指出并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的"和合"思想主要有"太和"、"中和"以及"和平共处"三方面的内容.王夫之认为,"和"是自然界的常态,"太和"则是"和"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太和"之境."中和"是人们修身的最高准则,人们通过"存养省察"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去体验、去实践,就能达到"中和"之境.王夫之主张各民族和平共处,既反对少数民族对...  相似文献   

7.
释"酉"     
张聪燕 《现代语文》2008,(5):104-10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只是简单地用声训的方式对"酉"字作了解释,因此他没能释岀"酉"的本义,并且错误地认为"丣"是"酉"的古文.本文将对"酉"的甲骨文字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物考察,得出 "酉"的本义是盛酒器,"酉"是"酒"的本字,"酉"不是由" 丣"演变过来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论述了中西方立"象"、取"象"的渊源和发展,对中西方关于"象"的认识论与美学范畴和命题,特别是对中西方关于言、意、象关系进行了认识比较,剖析了中西方在立"象"、取"象"上所追求的不同,提出了中西诗学对"象"的关注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侧重立象以写意,后者则侧重求象以写实,由此发展了求真、求实、求经验实证的真实再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而中国诗学立象的终极目的和理想是得道、明道,立言明道不足则立象.  相似文献   

9.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法,故而形成北方用"唯"、南方用"尔"的格局.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发现,鲜卑语"处"与汉语的"唯"类应诺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应诺词是中古鲜卑语"处"的直接后裔或者是借自汉语"唯".  相似文献   

10.
话说"红颜"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 "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竟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评价中的"五唯"问题,其根源在于"唯"形成的片面化、简单化、功利化导向.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破"唯"的关键,是以"多维"结构性视角构建教育评价新格局.在价值导向上,关注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促进不同办学职能的协同实现,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在策略选择上,注重梳理多元主体的不同职责,发展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在结...  相似文献   

12.
关于"芙蓉园",杜甫曾在入仕前后几次写到,这些诗作具有"时事化"的动态特点.在"即时"和"非即时"的时间线索中,"芙蓉园"意象空间的变化不仅完整反映了来自杜甫身世体察下的时代变迁和重组,也预示了由"尚情"的"唐音"到"尚意"的"宋调"文学风尚变化趋向;对文学题材的扩展和诗学思维的丰富都体现了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唯科学主义和唯职业教育观的影响,自然科学与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学科教学、校风和学风中都普通存在人文精神的缺失,高职教育的人文意义逐渐失落;高职教育中出现了"人学空场".  相似文献   

14.
说"艸"     
"艸"即"草"的本字.本文首先介绍了"草"的源流演变以及与"草"有关的词语组合;然后介绍了<说文>中的"艸"部字,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类;最后,从"草"的喻意出发,介绍古代文学作品中"草"的象征意义,以及当今社会的"三草"理论.  相似文献   

15.
指标癖作为一种对现代测量与评价的本能依恋,深刻体现了监视资本主义的制度陷阱.大学的指标癖不仅凸显了大学的"平庸之恶",更加剧了大学"表现的危机".大学指标癖的困局可以说是监视资本主义在观念、行动和制度上层层叠加的结果.破"五唯"的政策话语让指标问题更加突出,实质上需要突破的是监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系统性评价闭环.一方面,必须从观念的源头认清大学指标癖的弊病,重新定位大学的发展,打破以中心定义边缘的评价生态,尊重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专业行动与思考;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切断"测量等于指标,指标等于绩效"的因果链,重塑多元评价体系,在多重关系的重新连接中走出指标癖的制度围城.  相似文献   

16.
指标癖作为一种对现代测量与评价的本能依恋,深刻体现了监视资本主义的制度陷阱.大学的指标癖不仅凸显了大学的"平庸之恶",更加剧了大学"表现的危机".大学指标癖的困局可以说是监视资本主义在观念、行动和制度上层层叠加的结果.破"五唯"的政策话语让指标问题更加突出,实质上需要突破的是监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系统性评价闭环.一方面,必须从观念的源头认清大学指标癖的弊病,重新定位大学的发展,打破以中心定义边缘的评价生态,尊重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专业行动与思考;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切断"测量等于指标,指标等于绩效"的因果链,重塑多元评价体系,在多重关系的重新连接中走出指标癖的制度围城.  相似文献   

17.
说从"冃"的几个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从"冃"的"冒"、"帽"、"冕"及有关的"胄"、"最"等字,辨析"冃"、"曰"之别,提出现代汉字中应以"曰"代"冃"的主张,理由较为充实,可供汉字改革及整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物理电磁学部分的讲授中,建立"场"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力"和"能"这两条线索为研究静电场以至电磁场的出发点,讲清场的物质性和场与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正确的理解,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场"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19.
血浓于水,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极度自由的时代。魏晋士人们对母亲的爱表现得最为缠绵悱恻,也最为惊世骇俗。其主要有三种类型体现:以阮籍、王戎为代表的“唯情”派,以和峤、王祥为代表的“唯礼”派,以祖光禄、王长豫为代表的“唯性”派。  相似文献   

20.
屈静 《华章》2007,(10):156-156
走向对话与交往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将共同面对知识、生活和精神三种不同的世界.基于此所凸现的是知识授受的"风味",生活交往的"意味"和精神沟通的"体味".本文就这三味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