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各会员单位及有关学校: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研究学术会议将在2005年12月在广西桂林召开。请各地方常务理事单位(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协助组织有关高校参会。会议欢迎各有关高校积极报名参加。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又到毕业求职时。随着11月20日综合类就业市场的开办,我省专为2006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的80余场各种类型的招聘会相继推出。11月20日,由省教育厅和合肥市政府主办的全省2006年高校毕业生综合类就业市场在合肥学院南区率先开办。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如潮水般涌入会场,寻找就业岗位和机会。省内外近500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1.3万多个就业岗位。据了解,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15.6万人,比2005年净增3.2万人,就业压力很大。为此,省教育厅和各高校联合组织80余场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包括省级毕业生就业综合类市场、专业类网上市场,各…  相似文献   

3.
八面来风     
《青海教育》2004,(6):19-19
2004年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活动周由省教育厅组织、学校承办,期间的七场洽谈会上,共有724个用人单位和11000人(次)毕业生参加,用人单位提供用人需求约6000人,签订正式就业协议673人,意向性协议3185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链接:200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去年  相似文献   

4.
今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四川今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最多的一年,全省83所高校共计26.89万人,比去年增加3.2万人,增长13.5%,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加上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取消、延迟或改变了在我省高校的人才选聘计划,给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但是,在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上下一心、紧密配合,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最终顺利克服了地震灾害带来的各种艰难困苦,确保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进展.  相似文献   

5.
各有关高校: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云南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化水平的若干实施意见》和省委丹增副书记有关指示精神,适应我省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进我省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教育部改革学历留学生招收办法,我厅决定从2006年9月1日起,对我省各高等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历、学位由审批改为备案,不再批复。同意备案的学生名单于每月30日在我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网站上公布(http://wsc.ynjy.cn)。请各校认真做好入学考试和录取工作,并向我厅提交以下备案材…  相似文献   

6.
2005年四川省64所高校有毕业生14.9万人,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20.7%的15个百分点,加上历年积沉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16万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各部门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各高校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取得了较好成绩。2006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413万人,四川省有高校毕业生19.5万人,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迎难而上,认真扎实地抓好2006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要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分析研究、精心规划安排20…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25日)尊敬的李副省长、高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省政府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6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全面部署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做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谈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1,(7):23-23
各州、市教育局,各免费师范生培养学校: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010]2号)和《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云教学[2010]21号)精神,为认真做好2011年我省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已有很多年了.自2003年起,上海就建立起中职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以分类翔实的数据向社会、学校、家长、用人单位等报告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承担此项任务的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从2010年开始,将报告工作延伸到毕业一年后的就业跟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抽样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表现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现状的评价.这些举措对中职校推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07,(B06):30-30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第一次预警通知》(教体艺厅[2007]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高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不合理费用。然而,少数地方、部门、学校和用人单位仍存在乱收费现象。目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重申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市教委、市人事局日前联合发出了《关于近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高校在确保学生健康的前提下,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各用人单位不得以“非典”为借口拒收或少收毕业生,同时取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试工”行为。 由于近期各学校及各类人才服务中介机构暂不能举办大型毕业生招聘活动,通知要求各高校不要强行要求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找工作。可以疏导毕业生采取网上招聘、电话、传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10日,教育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召开的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结束后,安徽省教育厅立即召开会议进行贯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陈贤忠同志就切实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充分肯定了2004年安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全面分析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要求各高校领导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认真领会教育部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学校工作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一、我校近几年就业基本情况 多年来,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各学院(校区)通力协作,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就业率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荣获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就业政策和江苏省有关指示精神的同时,积极推进校内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力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与船舶、金融、交通、海事、化工、汽车、部队等行业的近千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市场.学校毕业生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大连、青岛、武汉等沿海沿江一带,并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5.
行业信息     
2007年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6 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示: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26.96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06.3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10%。具体数据是,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掌握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1月14日省教育厅表示,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将实行月报制度。省教育厅要求各个高校月报所填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对延报、误报甚至不报的,省教育厅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将月报情况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初次就业率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推动我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今年,我们根据教育部教学[2001]2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省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对我省普通高校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进行了统计,现将有关统计方法等说明如下: 1、统计口径是根据教育部学生司“关于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方法和内容说明”(附后),并结合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进行统计的; 2、列入统计范围的是我省普通高校本科各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截止日期7月30日; 3、统计详细情况可见附表“2001年云南省11…  相似文献   

18.
做完这次特别策划,正逢2006年全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出席会议的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就如何做好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蒋笃运厅长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2006年我省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此,高校比业生就业工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各宣传媒体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由教育部主办、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以下简称"就业网")自2003年6月创办以来,一直积极推动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就业网站的互通互联,促进各级就业网站的信息资源共享。两年来,"就业网"在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满意的成果。鉴于此,我们对负责"就业网"工作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预测与评价处处长余舰进行了采访。他为我们介绍了2006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网"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