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以大连市某幼儿园104名3~5幼儿为被试,分析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与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5岁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幼儿的多元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且该年龄阶段是多元智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幼儿空间智能发展的性别差异显著;3~5岁幼儿多元智能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气质特点不同的幼儿在多元智能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556名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因幼儿的年龄和性别而不同。2.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却存在显著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母亲对幼儿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母亲。3.母亲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其专制行为。4.幼儿的焦虑情绪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5.母亲的权威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专制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广州市1700名3岁~6岁幼儿家长为对象,对3岁~6岁幼儿的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广州市3岁~6岁幼儿在注意分散度上性别差异显著,男孩的注意更易分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适应度、反应强度、坚持度、反应阈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得分;不同年级的幼儿在趋避性、注意分散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规律性、趋避性、坚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反应强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其他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坚持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其他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适应度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不一致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活动量和情绪本质对民主性教养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8名3~6岁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考察隔代教养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极情境下,隔代教养和亲子教养方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隔代教养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祖辈在允许幼儿发泄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其控制发泄的程度,以免幼儿走向任性或自我中心,并应向幼儿示范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好榜样;应为祖辈学习如何教养孙辈提供学习资源与场所,如开办祖辈家长学校等.  相似文献   

6.
操凯  杨宁 《幼儿教育》2014,(Z3):64-67
研究者向广州市1149名3~6岁幼儿的家长发放问卷,调查3~6岁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影响因素。大样本调查结果发现: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明显好于男孩。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发展。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幼儿社会技能发展越好。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幼儿社会技能发展越好。民主性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呈正相关,有正向预测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呈负相关,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问卷和幼儿依恋问卷对三所幼儿园的345名幼儿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祖辈教养方式对幼儿依恋情绪的影响及祖辈年龄与居住情况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从而为促进幼儿依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祖辈教养幼儿依恋情绪中的社交活跃性显著低于父辈教养幼儿;与祖辈同住幼儿的依恋情绪及其交互顺畅性和社交活跃性维度显著低于与父母同住幼儿;祖辈年龄与居住情况在祖辈信任民主教养方式对幼儿依恋探索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祖辈年龄较高(大于60岁)和较低(小于60岁)时,祖辈信任民主教养方式对幼儿依恋探索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与年龄较低的祖辈相比,祖辈年龄较高时,其信任民主教养方式对幼儿依恋探索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当幼儿与父母同住时,祖辈信任民主教养方式对幼儿依恋探索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与祖辈同住时,对幼儿依恋探索的正向预测作用不显著。可见,祖辈信任民主教养方式对幼儿依恋探索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祖辈年龄与居住情况在其间起调节作用。据此,进一步提出促进幼儿依恋情绪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家长气质及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38名大班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和情景测试等方法,探讨了幼儿自我效能感与家长气质及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差异较大。(2)幼儿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性别差异。(3)家长气质类型不同,其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差异。(4)家长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支持与理解”因子与幼儿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拒绝与否认”因子与幼儿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5)家长气质与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有显著相关,由此推论出家长的内在气质通过外显的教养方式体现,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辨别和实际情境下的情绪认知两种实验任务测查了95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每种具体情绪的发展模式不同;(2)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辨别和实际情境下的情绪认知两种实验任务测查了95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每种具体情绪的发展模式不同;(2)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372名3~6岁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并探究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参与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两维度得分较高,而在家庭作业指导、家园沟通两维度得分较低,即父亲更多地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较少参与学校教育。(2)父亲参与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母亲参与。(3)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除模型M1(父亲生活指导)外,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4岁-6岁幼儿为被试,使用《幼儿自我概念调查量表》考查了120名幼儿的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自我概念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4岁组幼儿自我概念认知得分显著低于5岁组与6岁组幼儿,5岁组幼儿与6岁组幼儿之间无显著差异。同年龄组的男孩与女孩相比,在母亲接纳、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同伴接纳维度上女孩显著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347名回、藏、汉族3~6岁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回、藏、汉族3~6儿童语言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汉族儿童发展最好;藏族儿童在日常用语的理解方面显著高于回族儿童;在交流和转述方面,汉族儿童非常显著地高于回族儿童;在交流、转述和对时间的理解上,汉族儿童显著高于藏族儿童;不同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及母亲的教养对儿童语言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682名中国、日本和韩国3岁-6岁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发展进行跨文化研究。从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内环境(幼儿性别、年龄)和主要外环境(母亲的工作、母亲的育儿知识、母亲对丈夫的态度、母子关系、母亲的处世态度和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中日韩三国幼儿语言发展有显著差异;(2)幼儿语言发展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得不均衡;(3)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导致幼儿语言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提问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儿童思维发展水平、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6名5岁学前儿童进行长期的常查并根据儿童提问的频率,以获取有效提问数为主体,分析不同教养方式的儿童在提问数量、类型、性别和质量之间的差异,得出儿童提问的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不显著相关;不同教养方式中儿童提问类型特点表现各有特色;儿童的提问存在性别差异;教养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儿童提问质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由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疗咨询中心提供资助的一项研究.此项研究探讨了23位唐氏综合症儿童气质特点及对他们母亲教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唐氏综合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童明显差异.容易型气质的唐氏综合症儿童比困难型儿童容易引起母亲的直接教育反应和较少的负情绪语言表达;而且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唐氏综合症儿童的气质中的活动性、节律性、趋避、适应性和心境纬度有显着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位母亲带女儿来心理门诊咨询:“女儿9岁,很怕生,胆子也特别小;做事没有长性,花了好多精力,学这学那,都半途而废。不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为了了解孩子的气质和父母的教养情况,我们用“儿童气质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对孩子和父母教养情况进行了测查。母亲的担心从儿童量表测查的结果得到了反映,孩子坚持性较低,情绪消极,表现出了明显的退缩行为。这个结果证实了母亲的判断,而另一个结果却是母亲始料不及的,在父母的教养方式问卷中,我们看到家庭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多采用否认和拒绝方式,对孩子的不适行为也多采用惩罚!这个结果,使我们不难理解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8.
薛建梦 《早期教育》2013,(10):50-53
本研究从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论与家庭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祖父母教养的基本情况,考察了祖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祖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月收入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祖父母教养方式与学前幼儿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祖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养育维度与幼儿的领导取向以及与别人共处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回归分析显示,养育维度能显著预测幼儿的领导取向以及与人共处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298名4-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祖辈及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祖辈教养方式与农村留守幼儿在园自我控制的关系。结果:(1)祖辈倾向于使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对男孩更多使用专制型教养方式,民主参与维度上女孩得分高于男孩,祖辈的教养方式在农村留守幼儿年龄上没有差异。(2)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水平中等偏上,除冲动抑制性外,其他自我控制维度女孩高于男孩,5岁组、6岁组均高于4岁组。(3)祖辈理性/规则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保护因素;祖辈非理性/惩罚教养方式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99名3-5岁幼儿对基于愿望—信念的情绪理解能力。结果表明,在愿望—信念情绪理解任务中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好,但不存在性别差异;3-5岁幼儿对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要晚于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