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尊重和追随儿童模仿、假装、扮演的天性,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等进行自我表达,运用想象进行角色、情节和场景的塑造与创设,并与教师、同伴即兴表演,以此来实现儿童戏剧经验的增加和戏剧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角色承担是幼儿参与戏剧活动的方式,也是衡量和评价幼儿戏剧经验和戏剧能力的重要标准。那么,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幼儿承担角色呢?一、角色承担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玩也就成为他们探究奥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据心理学理论分析.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而玩游戏是众多兴趣中最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并唤起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欲望的方式。在玩中.儿童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如何带着孩子用“游戏”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很值得我们教师探讨。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在教学中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作者仿照他人文章(或语句)的立意、布局、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面展示。从仿写的含义可知,仿写是一种模仿范例进行写作的作文方式,属于模仿性学习范畴。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是一种技能,客观存在着某种规律。吕叔湘先生说得好:"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儿童绘画是儿童本体在寻求确证过程中的一种符号冲动,它在实现着记述事件和表达感情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儿童试图超越现实时空的努力,这是儿童绘画的本质所在。儿童绘画通过线条、色彩等形式要素,表达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在符号使用上与语言功能接近。正是通过符号媒介,儿童绘画与英语学习和写作,共同参与了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三者统一于借符号形式确证自我这一本质上。在教育中,三者的结合则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全面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写作不是教出来的,更主要的是自我写作的建构。当学生在学习写作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写作就不再是个难题。模仿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模仿主要从常规方面入手,从基础开始逐渐延伸。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揣摩建构出自己的写作方式,提高自我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起点与基石。发音的好坏体现外化形式的美和丑,成为学习心理障碍的始作俑。语音好的人愿意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张扬个性;语音差的人往往因缺乏自信而萎缩退让。换言之.语言的发音和语言学习的自我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语音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对个人的一生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情景是指外语交际的社会情景。语言是在情景中表达其意义的,情景是揭示语言所表达意义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外语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意义。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慧的鲜花永远开放在儿童的手指尖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各种语文能力的良好实践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在教学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将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写下来.或沿着文章的思路进行延伸、续写.或是借鉴文章的写法模仿创作等等.而不是将写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家教指南》2004,(10):32-32
孩子小时候是接触人和社会十分重要的时期,此时就要开始培养其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因为孩音暑期最善于模仿,但仅仅模仿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引导他懂得道理,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出生于这个世界后,通过眼睛和耳朵进行对世界认知的第一步,而在学习认识的过程中,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语言,其次为文字。一句话语通过不同的语调和断句所呈现和表达的意思和含义也不尽相同,儿童在学习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对应其学习的文字和声调,学生接触到了自我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即对话和日记。此次就学学语文教学中在写作教学中的修辞实际应用进行探讨,也希望此篇的分析能为日后语文写作教学题材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不仅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也常用音乐的手段,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2.
智力落后儿童中有一部分儿童存在着语言障碍,据我校的智力落后儿童语言发展情况而言,约有1/3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他们无法用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主观要求,也较难正确地理解别人所说的含义及对自己的要求。平时,我们看到不少的智力落后儿童,在急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表达不出来,急得脸红、跺脚,自残等,他们用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另外语言有障碍的智力落后儿童往往都有自卑心理、很少开口说话、不愿与人交往。由此可见语言不仅影响智力的发展而且还会生成不良的行为。由此可见,语言的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自我修正是二语习得口语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言监控过程的显性表现。本文在现有自我修正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留学生口语考试录音,分析了高年级留学生在汉语口语表达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的模式和特点。研究表明,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自我修正出现频率较高,共有四种类型的自我修正,不同类型的自我修正出现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这反映了留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留学生重语言形式、轻交际内容等倾向,其整体的口头表达能力较薄弱。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我、自由、欲望是李白诗歌的三个主题,也是理解李白精神世界的三个关键词语.李白诗中的自我,由现实自我、幻想自我Ⅰ、幻想自我Ⅱ的三重结构组成,并通过这三种自我形象的连接,对其后的思想资源加以统合.李白在与人生困境的抗争中,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自由意愿,传达对自由经验的向往.这种对自由经验的向往,成为其诗歌感染力、震撼力的源泉.李白诗歌的欲望主题则包含了真实的生命冲动,指向他所向往的自由经验.诗人的其他政治幻想、超现实幻想都因与这个感性层次的联系,而有了活跃的源头.作为一个抒情诗人,李白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在一个总的来讲缺乏自由的时代,用一种非常强烈的形式表达了人类与生固有的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即使在环境强烈压抑下这种自由欲望如何搏动而不曾妥协.这正是李白诗歌的主题,也是人类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正是这一主题将李白与后代无数读者联系在一起,使李白成为人们心底里最喜爱、最倾倒的诗人.与这种自由主题相应,李白诗在形式上也具有最大的自由感(就古典诗歌范围而言).所有这一切综合起来,便构成了作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例的伟大诗人,一个无法模仿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5.
原生态写作撤消了作教学中的人为框框,在习作内容上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内容,自由倾吐,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现原生态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的使用中,语言使用者总是监督着自己产出或解释话语的方式,并同时意识到意义协商的永恒必要性,也意识到阻塞这种协商的障碍所在,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修正。本文通过对一法庭案例言语的分析阐述了自我监控之于语言现实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对语言能力的模仿、理解、应用是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根本的教学任务,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要重复不断地对听障儿童进行说话,利用不同动作、口型来培养听障儿童的听力复苏,加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把这一过程作为训练听障儿童对语言理解、表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儿童习作的应然状态是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自由生长,诗意栖居,而实然状态是习作中"茫然无我、呆头呆我、虚情假我、似我非我"等问题普遍存在,儿童"自我"的缺失导致了习作与儿童生活和生命的隔离。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唤醒儿童习作的"自我场",即: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情感的体验、自由的表达,归还儿童生活在场、阅读在场、习作在场的权利,让儿童的习作彰显教育原生态的活泼泼的"自我"。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在语言教育教学中,语言的模仿练习是运用的主要方式,同时,儿童"说"的积极性也受到环境、能力、对象等条件的影响,良好的情景条件能激发幼儿更愿意表达和交流。信息技术具备的活泼有趣、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大班儿童也十分关注身边的科技变化,喜欢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游戏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在跨化交际过程中,人际间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语言交际,二是非语言交际。其中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其交际的深度和效用是其它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但是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无言的交际,是人们通过非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位置及身体的不同移动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态度以及标志交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非语言交际是有声语言交际的补充与完善,在特定环境中,它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