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王超 《情报探索》2020,(6):33-39
[目的/意义]探讨论文被引量与下载量之间的关系,对论文影响力评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CNKI数据库,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理工农医类及经济、历史、法律、哲学类期刊2006年刊载的55 000多篇论文为基础,分析不同类论文的被引量分布特征,比较同被引量论文的下载量以及相近下载量论文的平均被引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计算不同类论文下载量、被引量的等级相关系数。[结果/结论]不同类论文的被引量分布具有一致趋势:随被引量的增多论文数比例较快地减小直至为0,相应的被引量分布可以由指数衰减函数近似函数表征。在绝对数量上,论文的下载量、被引量存在较大差别,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下载、被引的自身特征以及各类论文的文献使用特征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论文层级上,下载量、被引量的等级相关性较强,某一篇论文在一定时期内的下载量可以依靠其排序位数预测其统计意义上的被引排序数,可以为论文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OA网站的下载量和商业网站的下载量、被引频次为数据源进行研究,探讨我国期刊OA网站与商业网站论文高下载量的差别及其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 ~ 2011年30期论文的OA网站的整期下载量有29期大于论文篇均下载量,只有2007年第5期论文的OA网站整期下载量小于论文篇均下载量.(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 ~2011年OA网站的下载量(622.88±568.03)和高下载量论文的下载量(1001.95±1173.88)都远高于商业网站对应下载量(32.89±30.67)、(78.20±40.08)(均为P<0.01).(3)①《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 ~2011年各年度OA网站论文高下载量与被引频次不相关,2007 ~ 2009年各年度OA网站论文高下载量与商业网站的下载量相关;②《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2010年各年度商业网站论文高下载量与被引频次不相关,只有2011年的商业网站论文高下载量与被引频次相关;与OA网站2007 ~2010年论文的下载量相关;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 ~ 2011年各年度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相对于OA网站来说,与商业网站论文的下载量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杨莉  熊泽泉  段宇锋 《情报科学》2019,37(10):60-66
【目的/意义】论文被引量在科研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及早发现未来高被引论文或学者,将有助于科研人 员的管理与决策。【方法/过程】以图情领域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分位数回归分析、 模型拟合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作者数量、早期被引量、早期下载量等指标预测论文中长期被引量的 可行性及效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期刊论文的早期下载量与早期被引量是预测论文中长期被引量的有效指标; 分位数回归模型较一般线性模型在进行论文被引量回归分析与预测时更具合理性;论文早期下载量和早期被引量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他指标的影响,其具有比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下载量半衰期的建立及其文献计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概念建立了期刊下载量半衰期。基于CNKI数据库的期刊下载量数据,计算出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的下载量半衰期,并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年版)中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下载量半衰期介于1.802和6.056之间(3.524±1.074),明显小于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与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期刊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期刊论文下载率和下载量等呈明显负相关,与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力排序问卷调查结果无相关性。研究证实,下载量半衰期作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具有一定合理性,它既可以作为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又具有测度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功能。该指标属于反向评价指标,即下载量半衰期越大,期刊影响力越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和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获取我国6个学科30种期刊2000年发表的论文在2000~2009年各年度的被引量,确定国内科技期刊论文被引量的峰值年代。获取2005年发表的论文在2005~2009年各年度的下载量,确定国内科技期刊论文下载量的峰值年代。结果显示:从我们统计的6个学科期刊来看,5个学科期刊的被引量峰值年代在论文发表后第8年(2000年为当年,2001为第2年),只有临床医学类期刊在论文发表后第7年。关于论文下载量的峰值年代,6个学科期刊论文下载量的峰值年代全部在论文发表后的第2年。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被引量的峰值年代在论文发表后的第7-8年,绝大部分期刊在论文发表后第8年;论文下载量的峰值年代在论文发表后第2年。  相似文献   

6.
匡登辉 《现代情报》2018,38(5):110-116
外文学术图书,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有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对外文学术电子图书进行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其影响力。本文综合运用Altmetrics和传统的引文评价,利用Bookmetrix工具,明确对不同学科(以化学、社会科学为例)的学术电子图书进行探索性研究,对文献计量指标(引文)与Altmetrics指标(Mendeley读者数和下载量)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引文量、读者数、下载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进行了非参数检验。研究发现:Citations、Mendeley Readers、Downloads具有较高的覆盖率,经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化学和社会科学的外文学术电子图书的被引量、读者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二者的下载量有显著差异。化学图书的被引量与Mendeley读者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社会科学图书的被引量与Mendeley读者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获取<眼科新进展>、<眼科研究>、<眼科>、<临床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5种综合性眼科杂志2005年发表的论文在2005~2009年各年度被引量和下载量,以确定医学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量的关系及下载量的峰值年代.获取2000年发表的论文在2000~2009年各年度的被引量,以确定医学论文被引量的峰值年代.结果显示,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量呈高度正相关(r=4.91,P=0.000).1622篇论文中,有50篇(3.08%)论文表现出量引背离现象.论文被引用峰值年代在论文发表后的第7~8年,而论文下载量的峰值年代在论文发表后的第2年.因此认为,在学术评价过程中,下载量指标比被引量指标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2005年~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报》的载文量、分布学科、基金分析、作者机构、下载量、被引频次、引文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定量分析,并与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情报杂志等期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基金论文率、下载量、被引频次、引文等皆处于图书情报类期刊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预防医学类期刊引证指标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及中国知网,对31种预防医学类期刊的引证指标及其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期刊零被引率平均为49.16%;复合影响因子为0.451(0.070~1.354),复合即年指标为0.060(0.006~0.507),引用半衰期为5.7(3.3~7.4),被引半衰期为4.8(3.4~7.6),引用期刊数为492(145~1332),被引期刊数为490(106~1256),他引总引比为0.84(0.41~1.00),互引指数为1.17%(0.08~3.58)%。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期刊数和零被引论文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8,-0.382,-0.430,P值均<0.05), 引用半衰期和零被引率呈正相关(r=0.578,P<0.05);而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与零被引论文率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54,-0.149,0.341,-0.167,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科技论文评价方法实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论文评价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话题,依据核心期刊论文数、三大检索和重要核心期刊论文数、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次数等指标的评价方法各有利弊.选取25名教师为样本,进行实证、量化比较研究,以同行专家评价结果为标准,比较其它各方法的可信度.发现以三大检索和重要核心期刊论文数、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分析论文学术水平较准确可信.而基于核心期刊论文数或论文被引次数等指标的评价方法,可信度较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计量法对2009-2014年《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的载文、引文、基金论文、下载量、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揭示了该刊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参考文献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磊  林德明 《科研管理》2015,36(1):121-126
作为科技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往往是决定论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被引频次是进行论文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两者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参考文献的数量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以及高被引文献的参考文献篇均被引频次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两个角度展开研究,探讨了参考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研究表明,参考文献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参考文献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于被引频次的论文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2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11个文献计量指标,构建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判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不仅可以解决学报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中指标的相关性和权重选取问题,还可以有效消除自引过高导致的影响力评价失真问题;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或复合影响因子不能作为衡量学报学术水平的唯一指标,主要指标有Web即年下载率、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限、复合即年指标、可被引文献量、引用期刊数、总下载量、复合总被引,其中Web即年下载率、可被引文献量、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对学报学术水平的影响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182种学术期刊为例,分析h指数与其他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内收录的河南省学术期刊的h指数与期刊被引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和期刊来源指标(基金论文比)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h指数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指数与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及基金论文比均呈统计学上的显著正相关。在182种河南省学术期刊及其中的106种自然科学期刊中,h指数与被引半衰期也均呈现了统计学上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 Scopus 数据库中的83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的零被引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从期刊零被引论文分布、统计当年前三年的零被引论文数量与可引用论文数量等指标的相关系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时间变化,期刊整体的零被引论文数量在不断下降,但是较为稳定的状态;大部分期刊的零被引论文数量与其发文量和可被引论文数量成正相关,少数期刊的相关性不强;零被引论文数量与篇均被引、自引论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等指标间整体上的相关性较低,甚至是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病学核心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19种神经病学核心期刊2012年的零被引率,并与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而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与零被引率无相关性。【结论】 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相关,可通过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论文的创新性及学术性来降低零被引论文数量。  相似文献   

19.
WoS数据库收录论文文献级别用量指标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论文文献级别用量指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以揭示论文使用与被引的规律及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013~2015年WoS数据库收录信息科学与图书情报学领域被引频次TOP5%、使用次数TOP5%论文数据,分析文献类型,被引频次和使用次数的年度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 被引频次TOP5%、使用次数TOP5%以及两者重合文献主要类型均为Article。使用次数(180天)和被引频次三年间差异显著:前者2015年>2014年>2013年(均为P<0.05),后者表现相反。使用次数(2013年至今)、使用次数(180天)和被引频次弱相关(均为P<0.05);各年度中除2015年外均有相关性。【结论】 引文时间窗口越长,论文被引频次越高,一定时间内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较新的文献;也揭示了论文使用与被引之间存在的共性,这种共性和引文时间窗口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常用的15个定量的期刊评价指标,以图情领域的40种期刊为例,详细分析了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指标与定性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①在使用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时,不宜选用5年影响因子与他引频次;②载文量、他引总引比并不能反映期刊的影响力,不宜放入评价指标体系;③即年指标不适用于评价时效性不强的学科领域的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