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政报道一直是都市类报纸的一个报道难题,既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又要让读者爱看想看时政新闻,有时确实是两难。而对这样的困境,于是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或是简单了事,仅为应付;或是照本宣科,为报而报;更有甚者,于脆淡化、放弃报道。  相似文献   

2.
1994年度新疆广播奖评选(即第13届全疆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它给人们留下的思索良多。 本届广播奖参评的13个项目(新闻类5个项目,社教类8个项目),78组共96件广播作品,集中反映了全疆各级广播电台(站)1994年度着力创优的新成果。广播新闻、广播社教类节目的总体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广播消息在题材选择和采录制作上都有新的突破,并且出现了“短消息”这个新品种;广播评论着重关注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焦点、热点,注重采用音响素材作为叙事论理的重要手段;新闻背景分析、事件追踪解释的连续报道和系列述评形式开始走向成熟。广播社教节目(包括:经济、科技、理论、对农、对台、对外、少儿、综合板块等8个项目)注重开掘话题的深层内涵,出现了一批题材开阔、结构精巧、组合完整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在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运龙 《新闻世界》2011,(11):197-198
对于灾难事故性事件来说,由于其具备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大性等特点,其较高的新闻价值使得很容易形成对灾难事故原因、现状及责任追究等的调查性报道。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灾难事故调查报道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新闻摘要和新闻事件两个方面对央视大火的两篇调查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从而探讨灾难事故类调查报道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1993-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传播学类年度立项数量、研究成果形式、立项单位、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系统、主持项目次数较多人员以及项目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新闻传播学类项目逐年增多;立项单位以北京为多,反映学术资源向北京集中;立项项目以传媒集团化、网络传播、媒介管理等现实急需的课题居多,反映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实践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python对国内11个数据新闻栏目进行爬取,共筛选出579篇健康类数据新闻。笔者将这11个栏目分为财经类媒体、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和门户网站四类,并根据健康类数据新闻的报道议题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2015-2018年我国健康类数据新闻增长迅速,且中央级媒体发布的健康类数据新闻最多。对比国内外学者对于健康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在健康类数据新闻的实践中议题选题偏生活化、对于健康素养、医患沟通等非生理健康类的议题关注较少,且在社区医疗、临终关怀、远距医疗等领域存在报道空白。通过SPSS卡方检验,发现报道议题与媒体类型、数据类型、报道范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定义中的事实,我们不应只理解为事件,还有现象,从这个含义出发给新闻分类,新闻可以分成两大类:现象类新闻和事实类新闻。对事实类新闻,我们应该尽量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报道出第一感受。如果受各种因素所限,不能抢到第一时间抢到独家的信息,这种漏报对于身处在竞争中媒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7.
新新闻文体     
近年来新闻报道方式和手段有不少新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在新闻文体写作中,出现了诸如追踪式报道、滚动式报道、多侧面报道、体验式报道、图表式报道、评点式报道、解释性报道、分析式报道、预测式报道、散文式报道、数字新闻等新形式。这便是人们所称的新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8.
一 些重要新闻事实因得不到及时反映 ,报道和传播就成为旧闻或历史。那么 ,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扬长避短 ,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 ;撰写记者述评 ;撰写一定程度的新闻评论 ;通过人物访谈把整个事件凸现出来 ;留意发展 ,抓住新闻由头以及作后续报道等多个方面作努力。扬长避短、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重要新闻体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文体 ,以事件性新闻为主 ,其新闻价值受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间的限制。而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差 ,但指导性强 ,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 ,时间概念在“前一个阶段” ,延…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政务新闻?笔者认为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及其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二是指党和政府安排和召开的领导活动和会议等。根据报道内容,政务新闻可分为领导活动类新闻、政务会议类新闻、政务权威信息类新闻、政策法规类新闻等。政务新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有性。  相似文献   

10.
曹萍 《记者摇篮》2012,(11):7-8
受众的需求是广播新闻栏目发展的方向。为此,近年来各级广播电台除了保证时政类新闻栏目的质量外,纷纷加大力度创办现场感强的社会新闻类栏目,得到听众的欢迎。朝阳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播报》就是一档以记者现场采制录音报道为主的社会新闻类栏目。栏目开办8年以来,播发了大量记者深入基层发回的极具现场感  相似文献   

11.
宋若虹  陈颖 《今传媒》2007,(7):13-14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长项,而思想性强,报道角度高屋建瓴,报道形式较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是日报所关注.基于这样的认识,都市类报纸较少涉足重大主题报道,或即使涉足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12.
以消息为主体构成的新闻栏目是电视机构显示要闻总汇的主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在新闻类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消息类电视新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宣传党的政策比较稳定;权威性进一步加强;消息结构开始改变,报道面明显扩大;时效性提高,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消息增加;报道形式有所创新,可视性提高;新闻直播数量加大,观众亲临感增强等。我国电视新闻界已经把“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新闻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第一,传播消息是电视的重要职责;第二,办好消息类新闻栏目是提高权威性的关键;第…  相似文献   

13.
张国栋 《新闻世界》2013,(8):227-228
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两会期间新推的节目如《夏丹追新闻》、《两会百科》等的梳理,从媒介符号、新闻策划、新闻语态等方面对时政报道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今后时政报道要更加注重解读与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周友香 《新闻战线》2020,(3):103-104
兰江导报持续关注公益活动的民间典型、扶持对象、"造血"项目,使公益新闻向纵深延伸,实现了公益类报道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2,(10):6-6
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公布第三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在30个文化创新团队中,浙江报业集团浙江新干线传媒投资有限公司、钱江晚报人文中心和浙江在线移动阅读创新团队等3个团队成功入选。浙江新干线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近年来新干线公司认真实践集团提出的“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至今已成功投资10个文化传媒项目、9个高新技术项目、2个金融保险项目、2个医药消费项目和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钱江晚报人文中心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推出了一批优秀创作创新成果.形成了5个方面的鲜明特色:创新人文报道方式、创新品牌活动、创新传播平台、创新分众市场细分读者需求、创新新闻服务手法。  相似文献   

16.
对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的交通事故报道的内容分析显示,交通事故报道是常规性报道,数量常随着极端恶劣天气升高;以四分钟以内的消息类事故报道为主;视频素材的来源多样;报道基调多为中立。电视新闻中交通事故报道的创新路径包括:重视事故后续跟踪报道,采用多元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报道交通事故,改进交通事故报道机制,报道方向逐步向公共新闻转型。  相似文献   

17.
建设性新闻研究在全球多地兴起,本文研究了建设性新闻在新常态议题报道中的实践探索情况,基于人民网采集的样本数据分析了建设性新闻各分类在该议题报道中的使用:方案新闻、预期新闻多;和平新闻、恢复性叙事新闻少;成就多,问题少。在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中,我国的新常态议题报道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与西方建设性新闻报道不同的是,我国的报道更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通过成就报道,构建积极向上的景象;通过政策方针的介绍,引导积极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8.
科技报的新闻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消息、通讯、言论等。属于纯新闻。它多见于一版;另一类是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经验介绍等科普文章,这一类的报道在科技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第一类,只要它及时,能吸引读者,就能体现其新闻价值。但对于第二类来说,它报道的内容一般都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而是有关专家及专业户、科技户的经验,农村种、养、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如何开采这些报道的新闻价值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读者的心理,掌握他们的要求,准确进行报道,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报道这类实用技术的过程中,其新闻价值即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抚州电视台     
《声屏世界》2009,(11):F0002-F0002
抚州电视台现有新闻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全天播出36个多小时,覆盖市辖11个县(区),人口臼380多万。2008年1月1日全面改版,重点打造新闻与新闻类专题节目,设有《今日要闻》《今日资讯》《今日现场》《今日关注》《今19天气》五个栏目,时长45分钟。《今日要闻》主要报道时政新闻及主题报道、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20.
每次突发事件,都是对新闻媒体的检验。在地震类新闻报道中,新闻失衡现象严重,有几点消极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新闻关注对象的片面性,新闻伦理的底线容易突破,主要表现为报道对象偏失,救援报道比灾情信息更重要、再次伤害现象;二是新闻职业规范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错报现象依然存在。文章针对原因提出建议,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在理念上和操作上被新闻工作者坚守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