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皂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明代前期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揭示成祖朱棣与太子监国时的仁宗朱高炽的分工合作与矛盾积怨,分析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政策的异同,并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时代诸方面揭示其根源所在,从而对明代前期政治主线以及政治家的作为做出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杨亿,北宋文臣,生于信州玉山县县斋。七岁能著文,十一岁时,太宗亲试而授官,自此一生以词艺进,官至翰林学士。然亿性刚劲寡合,仕途起伏跌宕,晚年被群小所攻,遂生挂冠归隐之思。天禧四年(1020),受宰相寇准密令,草表请太子监国,事泄受累,忧惧而终。而作为西昆体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由前期的终身立朝之志、爱国忧民之心到后期的唱和酬答、借古讽今。究其原因,与其生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  相似文献   

5.
隋唐九成宫因君主的驾临而被赋予其政治意象和历史意义,成为京城之外又一政治中心.隋唐君主避暑九成宫之时,以太子监国,发生隋文帝、唐太宗废嗣夺嫡事变;唐太宗时还发生归附的突厥残部首领叛袭九成宫的事件,促使唐朝改变对突厥残部的安置政策.可见,九成宫与隋唐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亿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杨亿,文学作品多为迎送、应制之作,但也不乏一些现实性作品,作品内容由宗儒转向儒释兼容;后期杨亿,在真宗封禅、议立刘氏为后、草表请太子监国等事件中几逆帝意,拒臣谏,致使其仕途饱受挫折,处境困危,其作品内容已由宗儒转向儒释兼容,且作品风格由内容、形式并重到偏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宋代东宫的设置相对随意,其机构简略,官属多为虚设,运行方式虽沿袭唐代,但缺乏独立性,一般依附其他机构而发挥有限作用。而当太子监国时,东宫不再是权力中心,政治职能减弱,同时因皇太子不具有统兵权,东宫军事力量亦丧失。东宫制度发展至宋代呈现的全面虚化状态,是宋统治者吸取汉唐教训,实施"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政治原则的结果,通过制度设计将东宫虚化,在架空和虚化东宫之时,将其纳入到中央统一权力系统之中,从而缓和了皇权与储权之间的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礼宾图》     
《礼宾图》是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之一.章怀太子李贤(654—684年),字明允,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二子.贤自幼聪颖,容止端正,读书过目不忘,甚得高宗喜爱.上元元年(674年)六月,皇太子病故,李贤继立为太子,旋以太子身份监国,表现出了过人的行政能力:“于处决尤明审,朝庭称焉.”《新唐书·李贤传》李贤的精明干炼,使意欲谋取李氏天下的武则天深为忌恨.于是,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太子教育这一封建时代特殊教育形态入手,对太子承乾、高宗李治受教育之环境、师长选置、教育管理等方面史料进行详细检析,在勾画唐代太子教育力度基本构成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唐太宗在完善太子教育中的竭诚努力和重大失误,并由此动因而引起唐太宗在贞观十七年之后对国家政策及治政方式的重大变迁。因此,太子教育的失败是贞观政治前后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学界一般认为巫蛊之乱是汉武帝对太子有所不满甚至是为了易储而有意策划的.文章通过对巫蛊案的分析,重新审视了汉武帝与太子的父子关系,认为汉武帝对太子一直信任有加、着意栽培,从未想过要更换太子.巫蛊之乱是因为江充选择了有利时机,汉武帝与太子信息交流中断,江充党羽意外逃脱等三个偶然因素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小论姚兴     
作者认为,姚兴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位期间,采取一些得力措施,使后秦国力不断增强,成为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强国。但他也做了一些不利社会生产的事。总的看来,姚兴是功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13.
太子惜福     
《阅读与鉴赏》2002,(10):58-58
肃宗为太子时,尝侍膳,尚食置热俎。有羊臂腧,上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在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徐举饼啖之,上甚悦,渭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相似文献   

14.
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四皓”,据说现在太湖洞庭西山尚有遗迹。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而有趣。“四皓”在秦时已避入商山。汉兴,高祖刘邦召四人,四人不至。到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时,张良使太子迎而致之。刘邦见有此四人辅助太子,认为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不得不放弃废太子的打算。这件事属于宫廷权力之争。吕后的胜  相似文献   

15.
古文今解     
古力 《初中生》2007,(33):1
[古文] 肃宗为太子时,常侍膳.尚食置熟俎①,有羊臂臑②,上③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在手,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④.肃宗举饼啖之,上甚悦.谓太子日:"福当如是爱惜."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17.
遇物而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太子李承乾是法定的皇帝接班人。李世民深知,太子的德行、治国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太子进行教育,而且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有一次,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教育太子的方法是‘遇物而诲’。”侍臣不大明白,他就对此事作了解释。他说,我和太子一起吃饭时,我就对他说:“老百姓种庄  相似文献   

18.
《史记》、《汉书》所记载的周亚夫固争汉景帝废栗太子之事,引人注目,历代评论者甚多。从汉景帝废栗太子和周亚夫出任丞相的时间看,周亚夫不可能以丞相身份固争栗太子之废,实际上数争栗太子之废的是太子傅窦婴。周亚夫之死与固争废栗太子也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他多次违背汉景帝的旨意,为皇帝所厌恶有关。同时汉景帝有意识地要为其太子扫清政治障碍,周亚夫才被借机逮捕入狱,被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19.
《梁四公记》主人公高贤年迈、特性各异。四公被萧梁太子萧统礼而识之并归附于太子之事与史载中汉惠帝得"商山四皓"辅佐以巩固太子之位的情节颇为相似。其中,四公形象是对"商山四皓"形象及作用进一步细致分化的结果,但四皓在隐逸之志与人生志趣方面又不同于梁四公。《梁四公记》思想倾向更接近崇尚神异、博物的道教思想,体现了搜奇志异、博物尚奇的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