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旧媒介的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我国媒体市场的创新,另一方面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变革产生影响,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入手,基于新媒体视角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市场的变革,以及融合新闻该如何面对新环境下的挑战,促进当前媒体行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涛  骆丹 《中国传媒科技》2023,(10):126-129
【目的】探讨现代融媒体新闻传播环境的新特点,提出建设路径,以实现多点联动、资源共享和融合传播。【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武汉广播电视台开办的《电视问政》栏目以及启动的“黄鹤云媒”智能化融合生产平台为案例分析,对现代融媒体新闻传播环境的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现代融媒体新闻传播环境具有多点联动、资源共享和融合传播的新特点,这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通过建立融媒体新闻中心、加强技术建设、优化采编发流程、注重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建设,实现新闻传播的高效性和精准性。【结论】现代新闻传播领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未来,多点联动、资源共享和融合传播将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趋势,广电行业需要加强技术投入、优化工作流程,并高度重视用户需求,以实现新闻传播的高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需要通过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推动自身信息传播形态多元化发展,来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应对新型媒体带来的挑战,只有如此,广播媒体才能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突破、持续发展。本文以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出发点,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转型建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于各级电视新闻媒体而言,时政新闻工作均是一项核心任务。进入媒体融合时代,由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均发生了变化,因而电视时政新闻记者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挑战,要求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了解媒体融合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特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本文主要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面临的转型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时政新闻记者有效完成自身转型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媒介融合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将面临传播局限性挑战、受众逐渐流失挑战、内容滞后性挑战。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给出孕育新媒体思维、加深对广播新闻内容的解读、构建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媒体发展的特征和方向。形式、内容、终端和网络都在不断地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为了促进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关注媒体融合的环境,总结出适合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模式的变化,并基于此,从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及创新新闻的表现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发展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7.
杜宇  郑展鹏 《传媒》2016,(5):18-20
当前,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新传播格局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集团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新媒体裂变式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在泛媒体生态下,创新新闻传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地方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集团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重大课题,也是地方党报集团面临“时代大考”的必答命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推动着新闻传播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革新和优化。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扩大了新闻业的受众群体,也让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这种新变化有助于新闻业提升服务质量。本文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分析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并阐述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机遇和挑战为重点,从信息资源庞大、拓展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新旧媒体融合宣传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推动新闻宣传事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新闻的表现方式以及传播的渠道也发生了许多改变。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新闻工作也为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采编人员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新闻素养,本篇文章则针对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及其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褪去以往的光环,并不断受到新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冲击和挑战.李铁、王慧、徐鹏所著的《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及其变革研究》一书,透过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分析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用的优势和对新闻传播媒体变革的推动和影响,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新闻传播的变革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探讨;本书立足新闻本质,探寻传播模式,汇总媒介融合优势,挖掘新闻价值,形成对新闻传播的新认识,颇具理论价值,探讨了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实现新闻传播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专业主义也因此被消解,传媒机构的新闻生产权力被分化,虚假消息、传播内容碎片化、随意性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频发。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可以从传播者、传播环境及内容等视角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加快媒介融合,专业新闻工作者参与自媒体传播的同时要加强公民媒介素养的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采用实名制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的多样化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也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局面的形成。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内容发生了变革,新闻写作风格和方式进行了创新,新闻编辑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指导思想的结晶,有其内核并不断与时俱进。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激荡的信息环境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是我国媒体的生存之道。全媒体时期,首先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马新观教育,培养思想坚定、业务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明确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继续推动媒体融合进程,弥合数字鸿沟;最后要强化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融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舆论环境和媒体格局。作为以严肃内容为主,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方党报,也面临着公信力弱化和影响力迁移的挑战。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地方党报需要从提高政治站位、找准特色定位、提升内容质量、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重塑和提升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发展理念有着显著的变化,逐步向品牌化经营靠拢。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新闻媒体要想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媒体大融合的环境。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主要从媒体大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中的常见问题入手,探讨了媒体大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创新与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时政新闻的特点和传播现状,然后主要论述了时政新闻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提升传播力的途径,例如发展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充分整合时政新闻资源以及加强时政新闻四力建设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扩展时政新闻受众范围,促进时政新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20年9月,中办国办发布实施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在新闻传播领域要加强新兴技术的开拓性探究和运用,推动关键核心传媒技术原始创新,实现自立自强。元宇宙作为科技革命集大成者,必将对新闻传媒行业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本文在系统梳理元宇宙发展演进之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元宇宙赋能媒体深度融合的三条创新路径,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还就元宇宙背景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李建 《采.写.编》2024,(1):104-106
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现阶段,短视频媒介已经成为了被关注的重点。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内容进行再创作,必须全面了解新闻短视频传播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加强新闻短视频传播的水平,发挥出传统媒体的优势。本文探究了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方法,探讨了电视新闻编辑打造新闻短视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传播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新闻传播,主要表现在新闻内容、新闻传播对象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将传统新闻与自媒体进行一定的融合,有利于新闻传播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本文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对传统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