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灾后输电铁塔的损坏情况及输电铁塔安全检测的需求,介绍了一种灾后输电铁塔损伤检测机器人攀爬越障部分的机构设计和各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该机器人攀爬越障部分的运动过程.通过Pro/E仿真模拟和慧鱼模型制作试验,证实该机器人能在输电铁塔上攀爬,可自主越障,具有良好工作性能.该机器人能替代人工上塔检修,提高检修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具有轮换移动机构的爬壁机器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仿生学原理,章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越障性能及快速移动的新型爬壁机器人设计方案。中首先简要介绍了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其中包括设计思想和自适应式多真空吸盘。详细描述了转换移动机构的越障特性,并用机器人学的理论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得到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灾后现场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的任务要求,研究一款灾害现场下被动自适应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机器人越过斜坡、凸台、壕沟等典型障碍模型,获得机器人越障性能,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为机器人完成作业任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偏心桨叶轮是一种新型轮式机构,采用偏心桨叶轮设计的新型水陆两栖机器人具有高效稳定的行走步态。以偏心桨机构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基于LabVIEW系统的陆上步态测试实验台。通过300余组实验,完成了偏心桨机构陆上步态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偏心桨叶轮较传统的光轮具有良好的越障能力;随着障碍物高度的增加,轮子翻越障碍物的成功率下降,在T1、T2、T3三种障碍物情况下,平均成功率分别为83.33%、70.00%、46.67%;桨叶轴位置对越障能力以及偏心桨机构运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桨叶轴的轨迹有望显著提高偏心桨叶轮式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通过性。  相似文献   

5.
移动机器人在狭窄通道的移动速度直接影响物料运输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生存理论的新型分析方法判断机器人在狭窄转弯通道的高速安全性。生存理论可以同时考虑环境和机器人动力学的双重限制,在理论上具有安全分析上的先进性。首先分析直线通道的生存性,然后扩展到转角通道,给出了通道生存核的计算方法,其中多面体运算起到了关键作用。采用生存理论分析系统环境能获得较大的安全控制裕度,为机器人高速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非确定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多传感器系统及信息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BJ- 01是一类移动机器人, 它的6个轮子和2个摆臂能够帮助机器人适应多种地形. 机器人上装有一个复杂的传感器系统, 包括超声波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PBJ-01采用基于行为的控制体系机构, 其关键部分是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障碍识别系统. 仿真证明该系统能够从传感器的感知数据而识别出障碍类型, 从而帮助机器人在越障行为和避障行为之间进行抉择.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排水管道清淤困难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锥螺旋作业的新型排水管道疏通机器人。首先,基于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和总体方案,设计机器人移动机构、控制系统和锥螺旋式疏通作业装置等关键结构,并探究了其动力学机理;然后,对机器人的密封性、运动速度、越障能力和疏通作业等进行实验验证;最后,运用误差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消除粗大误差和系统误差,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实际应用表明:该机器人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技术要求,并可以根据工作指令分别以低速、中速和高速的速度进行运动和工作,同时可跨越30 mm的障碍物。该研究可为同类机器人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QM-40SA机床的手工上下料问题,设计了一种机床上下料机器人。并对该四自由度机器人的机座、机身、大臂、小臂及运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拉杆等,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学正解分析,最终得出末端执行器的工作姿态。通过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绘制机器人的立体图,导入ADAMS软件中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仿真,可对动力的施加以此来控制其末端执行器的工作动态。根据机器人工作时的受力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小臂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机器人小臂工作时的总体变形和应力图。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10 kg的物料,设计的上下料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选定的4个点上x、y、z 3坐标偏差都在2 mm内,能够顺利完成上下料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然灾害条件下,生命通道受阻,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紧凑的抗灾救援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多关节机械手,具有3个自由度,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对障碍物准确的定位和抓取;机器人的底盘上设置了具有越障功能的底盘推出系统,提高了机器人的越野能力。设计了适应抗灾救援机器人工作环境要求的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ADAMS的微型管道机器人三维实体运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DAMS环境下,建立了小口径六轮机器人运动模型,创建了相应的仿真环境,并进行了三维实体运动仿真。通过对质心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以及对弹簧的力和驱动力矩曲线的分析,证明该六轮机器人在直管道内的移动具有基本的运动稳定性和可行性。为了解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形态和大小提供了一种实验手段。以管道内受限微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为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行走机构具有结构紧凑、驱动效率高、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设计需要采用"设计—仿真—优化"的过程,因此仿真技术是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该文基于V-REP仿真软件设计了一套6自由度通用工业机器人仿真实验系统。首先建立了机器人的V-REP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参数设置,然后与MATLAB的轨迹规划算法进行联合仿真和验证。开展了学生线上实验教学和探索,可替补实验室的现场实验。仿真实验系统可以进行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轨迹规划算法的仿真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机器人理论分析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仿真分析课程教学需求,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的需求,针对其轨迹规划和生产协调难的问题,设计了能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完成搬运、码垛、轨迹规划、装配、快换工具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利用Roboguide软件构建多功能机器人工作站,采用五次多项式进行轨迹规划,对工作站进行仿真分析,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工作站布局与功能模块设计的合理性,能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效率。工作站虚拟设计与实验仿真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弥补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认知差距,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教学机器人为实验平台,制定动作方案、编写动作程序、掌握操作方法,并用ADAMS软件对机器人运动进行仿真分析。该实验课程将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实验手段用于实验教学之中,给学生一个创新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发展,共享实验教育资源,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双机器人运动仿真实验平台。采用WebGL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环境下机器人的三维模型,JavaScript语言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及事件响应等功能,HTML和CSS语言搭建了人机交互界面。仿真平台包含了运动仿真模块、障碍物生成模块、运动状态显示模块及运动控制模块。可采用快捷指令、编程和机器人插补点3种控制方式,实现单机器人运动规划、双机器人协作运动优化及机器人避障规划等多种仿真任务。平台发布于远程实验教学网站,解决了当前设备资源不足等问题,在教学应用中达到了预期效果,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和认可。  相似文献   

15.
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及应用性都很强。目前的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更侧重于展示得到瞬时解而非运动过程的整体解的过程,缺乏对力学模型所进行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的深入分析,且所得到的数学模型往往很复杂,很难得到问题的解析解,而引入Simulink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文章以曲柄滑块机构为例,研究了采用Simulink研究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并给出模拟结果,从而展示了Simulink仿真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乒乓球机器人的研制涉及高速运动机械系统、实时视觉系统和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多学科的前沿技术,对乒乓球机器人的研究可以对机械、视觉、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针对乒乓球机器人的运动需求,进行了乒乓球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研制,采用大齿轮转盘的转动和同步带带动机器人来实现乒乓球机器人在基于极坐标系的二维平台上快速、准确的移动.  相似文献   

17.
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模型源于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高阶次、强耦合和静态不稳定系统。对传统飞控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一套适用于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的串级PID控制设计方法,完成机器人的定点直立与全向移动等控制任务。通过对机器人的IASMP模型分析,确定机器人内部电机控制参数,使用SimMechanics工具箱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中设计控制器的仿真模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依据仿真模型设计控制器,并在Ballbot机器人上进行实物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定点直立过程中各方向欧拉角变化均控制在3°以内,机器人全向移动过程实际航向偏差在2°以内,并能自主完成圆周运动。仿真和实物验证结果证明了机器人的直立控制与运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以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的移动射击赛为导向需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为控制核心、底盘装配四个独立悬挂麦克纳姆轮、结合多种电机控制的全向移动射击机器车。从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算法两方面对机器车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该设计符合大赛要求,既能高效稳定实现全向移动,又具备良好的射击效果,可以出色完成比赛中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机器人在特定场地移动的灵活性和沿柱面攀爬的能力,对传统竞赛机器人从移动方式、储能方式、工作方式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设计并制作出一种在特定工作环境下,支持全向移动并兼有沿柱面攀爬的气动型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3个全向轮搭建系统的运动机构,通过优化的坐标变换方式控制3个运动伺服电机,实现平台的全向移动;当运动平台检测到目标柱体时,前置压力开关自动切换运动模式,气动装置推动攀爬机构压紧柱体,机器人进入自动攀爬状态。系统采用了"两主一从"攀爬方式,攀爬速度和精度均达到了预期目标。经过Matlab/Simulink仿真与实物现场测试,全向移动平均方向偏差达0.82°、攀爬高度偏差率达0.68%。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与控制的精准性,对提高竞赛机器人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搬运机器人的运动特点设计集上下左右移动、前后翻转等运动的任务模式,基于西门子S7-200型PLC针对运动模式设计相应的逻辑控制系统,采用Setup154C(E2)对机器人关节电机进行数据监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逻辑控制系统是有效的,实现了机器人的精确取料与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