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西乌珠穆沁地区近5年6月至8月降水条件与牧草生长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降水量的多少决定牧草的生长状况,同时≥10mm过程降水对牧草的生长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8年春季初镶黄旗地区积雪已融化,全旗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好,对天然草场牧草返青较为有利,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末出现不同程的旱情。夏季初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且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全旗大部地区出现旱情,大部分地区天然牧草长势偏差。夏季7月~8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旱情得以缓解天然牧草长势较好。秋季初镶黄旗地球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天然牧草长势较好。全年,镶黄旗地区夏末降水明显增多,前期旱情得以缓解,利于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产量总体偏高,但大部分地区优质牧草比例有减少趋势,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积累较差。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玉璧  张秀云  段永良 《资源科学》2008,30(12):1839-1845
利用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和对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玛曲为-9.90mm/10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年际周期变化。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为0.341℃/10年。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036/10年,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明显趋于干旱化。主要禾本科牧草返青到籽实成熟约需140~150天,需≥0℃积温1 000~1 200℃,需降水量400~450mm,需日照时数1 000~1 100h。牧草在返青后64天开始,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阶段,在返青后的第88天,生长速度最大,返青后112天开始,其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对牧草生长发育全生育期而言,受气候变暖,气温增高的影响,近20年牧草开花期提前10~14天,成熟期提前20~24天。从返青到抽穗期,气温对牧草产量形成为正效应,拔节到抽穗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开花到籽实成熟期,热量对牧草的影响由正效应转向负效应,在籽实成熟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气温变化进入第二个敏感期。除籽实成熟期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形成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形成均为正效应,在禾本科牧草分蘖拔节期牧草产量形成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旬降水量每增加1mm,牧草产量可增加(150~200)kg/hm2,籽实成熟期降水量的影响由正效应转向负效应。从返青到分蘖期,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形成为正效应;拔节到开花期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形成为负效应;抽穗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日照时数变化十分敏感,籽实成熟期到黄枯期日照时数的影响为正效应。研究区域气候变异系数增大,降水量和气温共同影响,导致该区域牧草产量呈波动变化,牧草产量的变幅明显加大,产量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MODIS-NDVI数据及实际牲畜量等资料,计算了2015年4月~10月份锡林郭勒草地地上生物量、理论载畜量及超欠载率,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影响草地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上有差异,二连浩特市4月~10月份的最大载畜量远大于实际载畜量,表示超载率较严重,草畜关系严重失衡。阿巴嘎旗4月~10月份的最大载畜量小于实际载畜量,其中影响草畜平衡的因素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5.
总体分析了满洲里市2018年气象气候特征,指出在牧草生长季(4月~9月),受前期干旱影响返青后的牧草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进入汛期特别是进入主汛期降水较多,长势和产量优于去年,略低于近5年同期的2013年。  相似文献   

6.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作出了二连浩特地区2011年气候影响评价,得出结论:二连浩特地区2011年较常年同期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冬季1月、12月平均气温显著偏低,1月份还出现了阶段性持续低温天气;异常偏低的气温造成严重的热量条件不足,使牧草返青期推迟;夏季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尤其是8月份为1961年以来平均值最高的年份,持续高温天气使阶段性干旱现象加重。  相似文献   

7.
那曲地区西部平均海拔高度约5000m,包括班戈、申扎等县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降水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年降水量在298.5~320.6mm,其中雨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90%以上,这与当地的牧业生产基本匹配。因此,雨季出现干旱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巨大,由于夏季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多,从而加大了土壤水分的丢失程度,故在牧草抽穗、开花期、如:遇干旱会影响牧草产量和家畜抓膘,从而影响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严重时家畜因缺水会出现的干渴感觉,食欲减退,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危及家畜的生存,因此,本文分析了那曲地区2010年夏季干旱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种子外部洗涤检测,内部带茵检测,对5种牧草种子进行了种子携带真菌和细菌的检测,纯化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每种牧草种子均带菌,所有牧草种子携带细菌的数量均大于真菌的数量,共检测出牧草种子寄藏真菌3属4个种,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青霉,黑曲霉是这些牧草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实验表明供试的5种牧草种子质量较好,对加速农牧区建植人工草地,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1998年~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区的鄂温克旗、典型草原区的锡林浩特市以及荒漠草原区的四子王旗三旗市牧民收入的相关数据,以地区牲畜存栏量和猪牛羊肉重量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地区牲畜存栏量和猪牛羊肉重量这两个变量对三种不同草原类型地区牧民的收入影响情况。另外,对2011年~2013年冷季可食牧草储量和冷季适宜载畜量与可利用的草场面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已有的草场面积条件下,牧草的质量影响着载畜的数量,而与载畜量有关的牲畜存栏量和牛羊肉重量是影响一地区牧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气候学,牧业气象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藏气候条件与牧草生长的关系,着重从各种气象因子对藏北牧草类型分布,产量,品质进行系统的分析,正确平价藏北天然草场的气候生产力和资源,结合牧草的各个生育期,研究影响藏北牧草生长发育的各种生态和气象灾害,提出草原畜牧业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藏北当雄县区1982~2006年NDVI资料和当雄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结果表明:25年间当雄草原年均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春季NDVI表现为一定幅度的增加。影响NDVI年变化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降水和日照,春、冬季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在牧草生长季内降水、相对湿度及潜在蒸散量的相关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藏北当雄县区1982~2006年NDVI资料和当雄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结果表明:25年间当雄草原年均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春季NDVI表现为一定幅度的增加。影响NDVI年变化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降水和日照,春、冬季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在牧草生长季内降水、相对湿度及潜在蒸散量的相关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研究是在“优质牧草引种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将“优质牧草引种试验”筛选出的牧草品种在西藏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境地区进行扩大种植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进行了豆科牧草的制种试验。项目经2001年,2003年三年的实施,共在当雄县、尼木县、日喀则市和本所曲尼巴综合试验基地四个扩大试验基地进行了14种牧草品种的扩大试验和在林芝县进行了6种豆科牧草的制种试验,同时在当雄和曲尼巴进行了11个牧草品种的引进试验。各扩大试验基地累计种植的14种牧草品种,按习性、科属分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6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4种;一年生豆科牧草3种,多生豆科牧草1种。经过两年的扩大试验观察,证实除陇东苜蓿在尼木麻江适宜性较差,且不能越冬外,其余13个品种生长态势及其适应性均较高,一年生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鲜草产量均在2000kg/亩以上,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鲜草产量为900kg/亩以上。在林芝县进行豆科牧草制种试验的6个品种,分别为一年生3种,多年生3种,经过两年的试验观察表明除日喀则箭菩豌豆获得制种成功外,其余从甘肃引进的豆科牧草品种均不宜在林芝县进行制种。引种试验的当年生牧草能正常生长发育,生物量也较高,但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多年生禾本科达乌里披碱草与中华羊茅不能完成生育周期;豆科牧草阿尔刚金苜蓿有少许的种子可以成熟,但难以收获;歪头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0年倾向率减少;②该区域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由于气温显著升高,且季节性降水变率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且造成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③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自然摆动与年平均气温以及秋、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表蒸发量却呈正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升温不显著时,水域面积与春季降水呈正相关,90年代显著升温以后,气温对青海湖水域面积的影响占主导作用;④环青海湖地区暖干化气候趋势是沙漠化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7年~2016年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观测站的地面20:00~20:00降水数据及Mica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春季的3月~4月阶段性干旱明显,5月~7月降水迅速增加,除准格尔旗7月达月降水极大值外其他各站均在8月达月降水极大值,降水主要集中于七八两月,各站5月~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1%~88%之间,最强降水位于夏季、秋季降水次之、冬季最少;50a中干旱年与丰水年的年降水量振幅极大,各站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在276mm~493mm之间。从强降水中心看,以鄂托克旗为中心,向东移扩展到乌审召站第二中心,在东北上到东胜站为第三中心,降水强度向四周减小。从年降水量的5次多项式分析看,谷值分别出现在1975年和2005年左右,2005年~2016年西北部和中东部偏北的各站年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中西部的鄂托克旗站趋势平直、变化不大、东南部及东北部的达拉特旗站年降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东部多西部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别分析了全球6个极涡面积指数和对应的极涡强度指数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6~8月)的影响,研究发现,极涡指数场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场,冬季,青海省大部分是明显的负相关区域,西藏大部分以正相关为主;春季,西藏和青海绝大部分为正相关。根据冬季逐月(12、1、2月)极涡指数对应夏季逐月(6、7、8月)降水的相关场来看,冬季12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6月降水,自青藏高原东南部到西北部呈‘+-+’分布;冬季1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7月降水,自西南向东北呈‘+-’分布,在西藏以正相关为主,青海以负相关为主;冬季2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8月降水,除了青海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北侧、西藏西部为弱的负相关外,其余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格尔木盆区浅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1961~2007年气温、降水及0—20cm各层地温资料,对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格尔木盆区各浅层平均地温在年际和季节变化上均呈现升高趋势,四季变化中冬季地温升高最大,春季最小;各浅层平均地温均于198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增幅率达11.4%-15.8%;气温上升是影响浅层地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降水对浅层地温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3):6-6
优质、高效、速生牧草“菊苣”是由全国新技术新产品西南展销中心引进的,菊苣主要特点:1.菊苣为菊科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其根为粗壮的肉质直根,形似萝卜。单根重1kg左右,叶期平均高度80cm,抽茎开花期高达2m,长有叶片25—38片,叶片长35cm—46cm,宽8cm—12cm,形似蒲公英叶。叶片边缘有皱缩,折断后有白色乳汁。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10年以上,适应性强,抗病无虫害,管理粗放,一物多用。2.产量高(亩产鲜草可达1.5万kg,每年可刈割4—5次)、营养价值高(干物质粗蛋白含量20%—23%),除含有菊糖外,还含有咖啡酸和奎宁酸,可工业化生产提取保健型食品低聚果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藏目前牲畜存栏数及草地产草量的分析计算,就西藏牧草产业发展现状、饲草需求情况及制约西藏牧草产业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西藏牧草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近6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南京市近60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多项线性拟合对南京市的温度、降水、干燥度等气候敏感性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并运用Mann-Kendall(M-K)对温度、降水、干燥度进行突变检测,分析南京市冬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气温呈不断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5℃/10年。气温季节变化表现为以春季为主,秋季、冬季为辅,夏季为稳的特点,且自1975开始突变;②降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2.45mm/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旱涝交替明显,季节变化呈春秋季下降、夏冬季上升趋势,自1973年开始突变;③干燥度呈上升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春、秋、冬季暖干化明显,夏季暖湿化趋势明显,自1975开始突变;④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与气候拟合效果较好,R=0.626,通过a=0.05检测,拟合结果表明与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与降水、干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