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师晶 《新闻世界》2003,(12):45-45
说起漫画,许多人可能会很“糊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电视里的叫卡通,小报上登的是幽默,大报上刊的是讽刺画,街面上流行是口袋书或成人绘画读本,而漫画是什么呢?翻开《辞海》,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漫画,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实,早在出现漫画这个名称之前,也有叫“讽刺画”、“滑稽画”、“寓意画”等  相似文献   

2.
漫画的用典     
漫画创作中使用典故是重要创作手段之一,我们经常可以从漫画作品中看到。 什么是典故?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典章制度和掌故;二是有出处的历史故事、传说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漫画中使用的典故一般是后者。为什么说,在漫画创作中用典是一个重要手段呢?这与漫画的特点与属性有关。关于漫画的属性,丰子恺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很精辟,他说:“‘漫画’式样很多,定义不一。简笔的,小型的,单色的,讽刺的,抒情的,描写的,滑稽的……都是漫画的属性。有一于此,即可称为漫画。”漫画的内容比较庞杂,但形式上却要求是“小型的”“简笔的”,这便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书法和绘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门类,虽然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在其各自的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常见在国画上使用书法题诗题款,但将书法变成画,或将画变成书法便不多见了。漫画虽然形式多样,但将书法与绘画“嫁接”、“融合”,这种形式也是不多见的。近年来,我看到一些书法同漫画结合,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作品。有人说是漫画,有人说不是漫画。我觉得,这些作品既有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漫画的幽默性、思想性、趣味性,它们具有漫画的性质,应该说也是一种漫画。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国老漫画家王乐天在报纸上撰文呼吁多创作些歌颂漫画,笔者也有同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漫画家应该积极投身改革大业,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成就、新风尚,进行歌颂,以鼓舞信心,激励斗志。广大读者对歌颂性漫画是喜欢的,而且要求很高。前几年我们对漫画读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这里我不妨摘几段供大家研究。湖南的一位干部说:“……漫画不论讽刺的,歌颂的,幽默的都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好武器,一幅好的漫画,振聋发聩,动人心弦,胜过长篇大论。……比较起来,我最喜欢的是讽刺漫画,歌颂的漫画不是不爱,总觉得不易画好,在构思与技巧上有待探索。”有的读者说:“我周围的同志最喜欢幽默式的漫画,其次是讽刺式的,至于歌颂性的,一般难画好,倒不如弄成一幅含蓄些的宣传画。人们爱看富有蕴藉的宣传画,不愿看不伦不类的歌颂性漫画。”安徽省的一位读者来信说:“至于漫画  相似文献   

5.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时上班,下午3时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先生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员,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分和作品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6.
世象漫画是一种描写世态人情的漫画。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人情世俗表达自己的看法。世象漫画这个名称,一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早在3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先生就画了许多世象漫画,他的专集就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多种。叶浅予、陆志库先生的漫画速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情景。 世象漫画以反映社会家庭生活为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可以讽刺,可以歌颂,可以抒情。运用的手法注重反映生活原型,对事物直抒胸怀,一般不…  相似文献   

7.
邝飚 《新闻实践》2010,(11):41-42
漫画是在批判的冲动中产生,起源就是一个批判性的绘画嬉戏,它的本质就是靠批判起家的。对于新中国的漫画而言,漫画批判性无处不在,传统的讽刺、幽默漫画本身就具备批判性。从早期的廖冰兄、丁聪、方成等前辈的作品到中期的代表人物方唐的作品,无不展现出漫画的批判性。批判性是漫画的主流,漫画如果不批判,我认为它就不是漫画,那是宣传画,是“笑画”。  相似文献   

8.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员,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份和作品的政策性。由此,使笔者想到了我们的新闻作品。与华君武先生相比,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有时就少了一些政治头脑和政策性,在编发、采写稿件时没有“多想一想”,导致新闻纸上出现一些以偏概全的作品,使舆论导向自…  相似文献   

9.
数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题为《乔迁之喜》,画上有文字:“科技干部迁入新居”。画面上一个孩子捧着一叠书向新楼走去,后面是他的父母(科技干部)扛着一个书架,满头大汗。有人说这是一幅歌颂漫画,表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心;也有人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是讽刺新楼盖得不好,书架搬不进门,因而急得科技干部满头大汗。朋友认为这幅画是歌颂性漫画,我也赞同。只是,因为作者没有注意书架与楼门的比例,才造成了读者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作者和编者只注意了这张画意义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四、漫画肖像画人的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绘制,将人的生理特点突出,看来畸形,然而酷似。外国漫画家把被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漫画家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演员、运动员以及一些其他新闻人物,用漫画笔法画出来,登在报刊上。(图24)。许多杂志,如幽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他的九字金言强调了艺术的个性“我”是艺术的主心骨 作为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漫画,更要突出一个“我”字“漫画要有我”,窃以为须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要有自己的思想。丰子恺先生说过:“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这个“意义”就是要具有一种思想:漫画家华君武更是直言不讳:“漫画的思想性就是一种政治倾向,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华老还指出:“齐白石的作品,大家为什么喜欢?因为他有思想。”德国的威廉 布什所以能成为漫画大家,他就是一个“善于捕捉瞬间表情,展示性  相似文献   

12.
罗杰 《中国记者》2022,(11):66-67
<正>记得前段时间,《讽刺与幽默》采访我,让我谈谈从事新闻漫画创新20年来的心得,我罗列了10条,在最后一条“一个造型不介意多画几遍”的末尾,我写道:“好的作品往往诞生于灰烬之中。”没想到编辑居然拿这句话做了整篇文章的标题,让我颇感意外,周围的同事与朋友都非常认可这句话,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篇好的文章、一幅好的漫画必须能经过客观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漫说漫画     
李土 《新闻采编》2006,(2):46-47
漫画,是画家用简洁犀利的笔法,挥洒而成别具讽刺意义与幽默感的一种绘画作品。凭着漫画家的敏感性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用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的手法,巧妙地绘制出特具幽默、诙谐的图画来,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发挥其鞭策或昭彰的效果。我在读了2005年后半年阳泉日报晚报B6版上几幅漫画后,令我这门外观画者想说几句外行话。2005年8月31日题目是《第三者》的漫画(见图),画面上看画的题旨应是夫妻二人。妻子在左边,她右手托起手帕正在拭擦满面垂泪,似悲哀之态。在她面前右方,她的丈夫正搂抱着一位穿裙女人,但这位女子长着…  相似文献   

14.
报刊是发表漫画的最佳国地,而漫画则是可以使这个国地大为增色的、今人赏心悦目的花卉。漫画有三种性能:讽刺性、谐趣性和灵活性。而这三种特性也正是新闻传播所需要的极为有效的方式。讽刺,即通常说的“挖苦、嘲笑”,是进行批评和论战的一种语言方式—…·漫画是以艺术形象来表现生活的讽刺幽默性语言,很适合于用作评论。因为它通俗易懂,逗人喜爱,具有直观的勉力,在评论上能取得比一般文字语言更强烈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还画的评论方式是用艺术形象未表现的,它既说理,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既能打通读者的思路,又能给…  相似文献   

15.
漫画肖像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顶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突出人的生理特点,使形象看来畸形,而又酷似。外国漫画家常把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为了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有的肖像作些艺术加工,显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职业特点等,显得更加生动。漫画肖像还可作为歌颂漫画,表现先进人物。如作单幅配以诗歌,或作大幅先进人物群像等。关于体育运动的报道,还可画出各项运动获奖人物漫画肖像配台发表,版面自会更加鲜明新颖,引起读者的浓厚兴…  相似文献   

16.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份和作品的政策性。由此,使笔者想到了我们的新闻作品。与华君武先生相比,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有时就少了一些政治头脑和政策性,在编发、采写稿件时没有“多想一想”,导致新闻纸上出现一些以偏全的作品,使舆论导向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7.
漫画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一般以比较夸张、形象、鲜活的比喻来表达或讽刺批判或赞扬歌颂的人、事、物,有的是为娱乐而作,也有的具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新闻漫画则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一种创作形式。用一种比较直接或者委婉、暗喻的形式来体现作者对某些人或事或物的观点及态度,是具有娱乐或社会针对性的表达方式。其自身所带有的特性使得新闻漫画成为读者喜爱的一种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这里,我们选登6幅第三世界报刊的进步漫画,有的是讽刺本国执政者和资本家的,有的则是讽刺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财团的……这些漫画主题鲜明、构思幽默,绘画技巧也比较熟练,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爱憎分明的政治漫画,反映了亚非拉各国人民要求民主、自由和生存权利,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9.
认识李滨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杂家”。他曾是热心的京戏票友,上台演过戏,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他是玩风筝的行家;他会变戏法,而且掌握其中许多高级技艺;他文笔独有风致;喜爱书法、陶瓷,被友人称为“活字典”。后来,当李滨声遇到了漫画,便为中国内部讽刺漫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打破了当时漫画界单一画种的局面。然而,李老的漫画生涯并不平坦,他是怀着一颗赤子的心——记者:李老,您因画漫画出名,曾当选过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同样,因为画漫画您被卷入政治运动中,和漫画一路走来,您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李滨声:当时北京日报有两个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漫画应划归哪种体裁?从新闻学的角度上看,新闻漫画应姓“新”,它是就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用讽刺与幽默的绘画艺术形式加以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漫画首先是新闻,其次才是漫画。新闻漫画如果缺乏新闻的内容,那么它就不能称作是新闻漫画,而只能是漫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