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泳霖 《青年记者》2017,(21):98-99
跨文化传播活动自古就有,而对其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被公认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开山之作,作者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被誉为“跨文化传播学之父”.书名“无声的语言”点明了全书的中心思想:人们不需借助语言即可交流.本书考察了语言之外的其他文化系统,首次为跨文化传播中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搭建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李敏谊 《出版广角》2014,(17):90-91
正《世界儿童年鉴》不仅揭示出美国文化的一种选择,更可以帮助我们管中窥豹——重新认识美国的幼儿教育。《世界儿童年鉴》作为美国经典百科全书《世界年鉴》(1868年首次出版)的儿童版本,是美国最畅销的儿童工具书,自1995年出版以来深受儿童、教师、家庭及图书馆的喜爱。与之配套的各种练习册和主题图书,更被视为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好帮手。接力出版社引进的这套《世界儿童年鉴·美国儿童创意教育系列》正是基于《世界儿童年鉴》撰写的配套练习册。  相似文献   

3.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来源于英文Job Burnout,又被翻译为工作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等.Burnout的本意是"火烧尽了或燃料烧尽了",后被转义为精疲力竭,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领域而于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代表助人行业(或叫服务行业)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即那些助人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当“被遗忘的权利”成为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本关于"遗忘"的书.提到"遗忘",人们不自觉地会想起米兰·昆德拉的"遗忘与记忆"三部曲(《慢》《身份》和《无知》)和《笑忘书》,米兰·昆德拉找寻的是"被遗忘的存在",探讨的是"遗忘"与"记忆"的哲学关系.而这本《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Delete:The Virtue of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以下简称《删除》)也探讨"遗忘",不过它不是在文学中探讨,而是在现实中,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的方法,1965年,Ⅰ.Sutherland进行了大量人机交互研究后,发表了“终极显示”(The Ultimate display)一文,并开发了早期的头盔式显示器。1984年,W.Gibson首次提到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一词。一般认为,对虚拟现实的最佳定义来自《硅的狂想》(The Silicon Mirnge)一书:“虚拟现实是使人可以通过计算机看见、操纵极端复杂的数据并与之交互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数字校园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末。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大型科研项目,普遍被认为是数字校园概念的雏形。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理念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申出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档案馆、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概念。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国内高校正处于起步阶段,从2000年全国第一次数字档案馆建设研讨会,到2010年国家档案局发布《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这10年间国内高校将不少有益的思路付诸实践。本期我们刊载的4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作了阐释,希望对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上半叶,在华外国人阅读、摘译(节译)和研究《京报》文本成为其了解中国政府和社会状况的惯常做法。本文认为,《中国丛报》的《京报》英译译者群体在实践中业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编译策略与技巧。通过剖析和总结经典的《京报》英译文本及其跨文化传播规律,为深入研究19世纪上半叶在华外国译者之翻译活动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初名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是美侨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周刊。1917年由密勒(Thomas F.Millard)创办。两年后由约翰·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1886—947)接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刊,由其子威廉·鲍威尔(William Powell)主编。1950年起改为月刊。曾因披露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被美国政府禁止入境。1953年停刊。《密勒氏评论报》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个月,无论去逛巴诺实体书店,还是亚马逊网络书店,或者看《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主流新闻媒体的读书频道,你都能看到一本名叫《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的畅销书,一时间几乎所有对读书感兴趣的人都在谈论这本书,而书的热销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来蓝天白云的这个夏天却被一个"灰"字笼罩着,可见这本书的魔力之大. 《五十度灰》是2011年英国作家E.L.詹姆斯(E.L.James)写就的一部浪漫小说,和《五十度黑》(Fifty Shades Darker)以及《五十度自由》(Fifty Shades Freed)合称《五十度灰》三部曲.小说的场景大部分设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故事描述了年轻富有的企业家葛瑞(Grey)要求和即将毕业的年轻女大学生安娜(Ana)之间保持没有浪漫只有性爱的男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游戏产业的兴起,电子游戏被视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利益因素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元素被广泛运用在国外游戏设计中,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对《狄仁杰之锦蔷薇》中中国元素的运用方式进行梳理,进一步探讨游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最后对国产游戏如何做好文化输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帆 《传媒》2007,(5):71-72
创意:一切从"克隆"开始 从2006年整个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创制大生态来看,创意的情况十分尴尬--以2006百度搜索风云榜之年度十大电视节目(表1)中的上榜节目为分析样本来看,其中排名前三名的《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排名第五的《加油!好男儿》、排名第七的《赢在中国》以及排名第九的《舞林大会》,都是典型的"真人秀"节目,但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中国式真人秀":《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都与FOX的《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疑似";《赢在中国》与NBC的《学徒》(The Apprentice)"接近";而《舞林大会》基本上就是ABC《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的"中国版"……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切入: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购著名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档案[1] 《纽约时报》2017 年4 月12 日报道,纽约公共图书馆下属的尚博格黑人文化研究中心收购了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詹姆斯·鲍德温的档案.詹姆斯·鲍德温作为在二战后美国黑人文学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被美国民众视为"必不可少"的作家.其小说《向苍天呼吁》与作家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和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并列为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作品的典范.本次中心收购的70 箱材料中包括詹姆斯·鲍德温的手稿、信件、私人物品以及音像档案等,能够大致反映其整个创作生涯的文风变化以及各个时期的生活状况.据中心主任凯文·杨(Kevin Young)表示,本次收购不仅对于研究詹姆斯·鲍德温作为作家和公众事务积极发声者的身份和经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中心成为研究鲍德温的权威机构.  相似文献   

14.
在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麦考姆斯(Maxwell E.McCombs)和萧(Donald L·Shaw)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查佩尔希尔地区,首次运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媒介议程与受众议程之间的显著性关系,并在1972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开创性地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麦考姆斯和萧被推崇为议程设置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也被奉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为此,本文拟对议程设置思想的渊源及早期的发展加以梳理和评析,旨在帮助我国读者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英国BBC连续推出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片,包括《美丽中国》《中国春节》《中华的故事》等,从他者视角的社会认知建构着"中国文化"的影像形象,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了跨文化交流.从人物形象、情感意象与空间影像三个维度分析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跨文化交流,探讨中国诗人杜甫源自他者视角与西方语境建构过程中的微观意象与宏观架构,对于国内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跨文化表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概念被很多业界人士和学者所认同,因为未来的传播方式必定打破国界、语言等一系列的束缚,同时传播路径也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多元传播,促使跨文化传播的无国界趋势更加明显.《今日俄罗斯》从2005年12月10日首次播放节目至今已经12年,其主打的新闻节目内容量巨大并借助新媒体快速传播.《今日俄罗斯》不仅直播新闻节目,其他的文化类、社交类等节目也在传统电视频道和网络平台上播出,这种舆论的影响力可谓是电视跨文化传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白族文化研究丛书的一种,《大理国史》在充分占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之菁华,考证缜密,立论公允,内容丰硕,凡四十余万言,作为第一部大理国专史,首次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10-13世纪长达三百余年的大理国历史风貌。 在古代,西南地区历来被视为蛮夷之区,边陲之地,历代正史无不将"西南"列于卷末文尾,篇幅极小,充斥于其中的多是西南  相似文献   

18.
简·雅各布思(Jane 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以下简称《死与生》)被译成中文出版不过一年的时间,很快就成为读书界的畅销书了。影响所及,不只在建筑界,而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的“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Inc。)从1884年创刊《工程索引》以来,已经先后出版了《工程索引年刊》(The Engineering Index Annual)、《工程索引月刊》(The Engineering Index,Moatly)《工程索引》卡片(Card-A-Lert)、《工程索引》缩微胶卷(Microfilm)和《工程索引》磁带(Compendex)外,1985年该公司又推出一种新形式的 Ei——《工程会议索引——第一卷(Engineering Conference Index—Vol.1,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乃南宋著名之目录学家,所著《直斋书录解题》(以下简称《解题》)一书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齐名,同被视为有宋一代目录学著作之双璧,故历受后人推重;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誉之不绝口,以为"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