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永球 《新闻三昧》2005,(10):54-56
编辑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反映了编辑工作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特点。今天这种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或电视,看到听到的许多新闻作品署有多位作的名字,其中有的作往往就是作品的编辑,也有的是记兼编辑。在有些报纸的《本报新闻》版,这样的作品占了大部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其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笔认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多年来新闻工作中的一句流行语。它反映了编辑工作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特点。今天这种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看到听到的许多新闻作品署有多位作者的名字,其中有的作者往往就是作品的编辑, 也有不少是记者兼编辑。剖析这种现象, 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对署名的职业道德问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新闻编辑主体面对大量的新闻稿件,不仅要对各类作品的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而且要对这些稿件进行整理、分析、选择、修改等。新闻编辑的根本性原则是对真实性的把握。《新闻学原理》的作者卡斯伯约斯特提出:“一切新闻主要因素是真实。如果一条新闻并不真实的话,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也就和这个荒谬的报道一样荒谬。”从另一个角度说,导致假新闻出现的,除了作品主体的原因之外,就是编辑主体的原因了。因此,新闻编辑主体应运用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以及思维意识,对杂乱无章的新闻稿件中的信息进行选择,进而判断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客观,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等。对新闻编辑的真实性把握可以从不同层面入手,从不同角度切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与新闻采访共存于一个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版面编辑在对新闻稿件进行筛选、修改、校对、整理时,它的劳动成果是凝结在别人的作品中的,是不为人知的。编辑工作是一项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版面编辑可以通过编按专栏、  相似文献   

6.
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促进下,许多报纸采用新闻图片的数量增多了,其中有的报纸刊用新闻图片组的势头,甚为强劲。 新闻图片组是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和作品形式,也是图片编辑或版面编辑用来调剂稿件样式和版面设计的一种方式。由于它在宜传报道和版面视觉上所造成的强势,能博得受众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图片新闻的阅读率。因此,就新闻图片组的作品特征、结构和编辑工作进行一番探讨,还是颇有意义的。 就报纸的新闻摄影实践来看,在报道重大主题、重大题材、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展示大型社会活动、地域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7.
马旭 《新闻前哨》2006,(8):47-48
如果把新闻作品视为一种产品的话,新闻编辑的工作基本上相当于这个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毕竟,新闻编辑所面对的主要是专业记所采写的稿件,相对比较成熟,编辑似乎只需要对这些报道进行打磨、润色、核实、定题等后期加工即可。这种理解当然没有错,这个工作的确是新闻编辑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事实上,很多新闻编辑也正是这样做的。但笔认为,在新闻竞争日渐激烈,读阅读选择面越来越广,对新闻产品口味越来越刁的新形势下,新闻编辑仅仅满足于做好上述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自觉加强“前期介入”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有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的问题。所以有人说“好新闻来自新角度”。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工作中,大都是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这确实十分重要,因为.实际是新闻报道的源泉。是新闻生命所在。没有对实际生活的深入细致地采访和了解,就不会有新闻作品的产生.更不会有大量优秀感人作品的不朽。其实,深入实际何止是对于记者如此重要,对于编辑也同样不可缺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中的差错,不是出在记者的笔下.而是出在编辑的手里.共中除了一些技术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由于编辑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感受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提倡编辑也要深入实际.到社会实践中去感受,这对于减少新闻报道差错,提高报纸质量有着共它任何措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下,新闻编辑的加工和处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保证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我国目前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来提高我国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程显萍 《新闻三昧》2005,(12):22-23
在一些人的眼里,新闻编辑工作无非就是画画版,改改错别字,改改病句,修修补补,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因此有必要突破一种认识上的藩篱,确立一种全新的编辑工作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也带动着新闻编辑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让新闻工作有了不同的特点。新闻编辑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出现在新闻媒体产生后,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在传统编辑的基础上融合了很多现代元素,本文就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张静 《记者摇篮》2004,(12):23-23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基本上都是成稿,是已经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5.
注重细节,对于新闻报道不只是方法问题.也是影响甚至决定新闻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凡是脍炙人口的好新闻,其有别于一般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善于运用具有强烈个性的细节,构造和形成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冲击力。在当前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无论是新闻采写还是新闻编辑工作.都应当把研究细节、运用细节当作业务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沈冬 《青年记者》2002,(11):47-48
新闻图片编辑的职责,是针对一个新闻事件,能迅速合理运用图片形式准确传达信息,深刻揭示新闻事件本质,让读者能迅速理解你想表达的思想观点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他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有价值的可视性强的新闻图片,有“一图抵万言”的功效。它可以不受地域范围、语言文字的束缚,不受文化习俗等的局限,成为通用的具有“国际语言”作用的信息载体。而新闻图片编辑所从事的工作,正是为了保障这种有效的可视信息顺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时事新闻目前已成为报纸新闻信息的主体。也是报纸竞争最重要的领域。时事新闻怎样加强冲击力成为编辑工作的一道难题,新闻冲击力包括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报纸版面视觉效果两个方面,它是比吸引力更高的一个层次,吸引力主要是指搞件内容的可读性,而冲击力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对内容的版面处理,它是新闻对读的一种强势引导。一条时事新闻仅仅有好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编辑把稿件的内容优势转化为版面强势,这种转化工作包含编辑对新闻冲击力的追求,时事新闻的冲击力必须来自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具体说来。提高新闻冲击力的编辑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是编辑当道的时代。虽然这种观点未免有夸张和偏颇之处,但互联网时代,编辑显然将在网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信息集纳、筛选和编译者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传统媒体的编辑工作相比,网络媒体的编辑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完成从传统媒体编辑到网络媒体编辑之间的角色转换,顺利适应新时代对新闻编辑工作的挑战,已是广大编辑面临的紧要问题。 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搞清;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有什么区别?以人民日报及其网络版为例进行的研究发现,网络媒体的内容、发布特点…  相似文献   

19.
贾刚为 《新闻实践》2005,(12):54-54
新闻竞争,核心是内容竞争。内容竞争,就是要有好作品,要有新闻精品。不同的新闻体裁都可能出精品,其中传统分类中的通讯,更能够出传世之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通讯的精品之作呢? 一、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采访本领 精品之作往往是时代造就的。记者如果没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就不可能写出新闻精品来。  相似文献   

20.
尹文云  李永兵 《新闻窗》2011,(6):128-128
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每天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稿件。而这些稿件在记者眼里属于是已经完成的作品。而编辑眼里,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