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道德经》中"道"的解读是理解这部道家经典的核心,"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阐释和翻译."道"翻译的嬗变表明了不同的阐释域境和译者不同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黄氏父子对武当武术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为明代大思想家、哲史学家,又是一位重要的武术家;其季子黄百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武术大师。黄宗羲所著《王征南墓志铬》;黄百家所著《王征南先生传》、《内家拳法》是中华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武当武术的重要历史文献。对武当武术特别是对内家拳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历史史料和详实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证了黄氏父子对武当武术的历史贡献:为武当内家拳之源流勾画出了历史脉络;证明了张三丰是内家拳与太极拳的创始人;记载了内家拳的沿革与五字诀;说明了内家拳的特点:论述了内家拳的内容与要领。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作品。《道德经》的核心范畴是:道、德、自然和无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道"。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子之"道"的内涵、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为什么称内家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人们习惯上称作内家拳,或连称为武当内家拳.但是.它为什么被称为内家拳呢?“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四明(今浙江宁波市)地方的一位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由王上溯七代为开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云:“……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或作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张三峰……”(按;比指北宋之张三峰,有称南宋、元明之武当丹士,乃名张三丰.后后之张三丰承前张三峰之武技,并吸收释道二家拳技内功之长,开创武当内拳派).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日久,但黄氏之说似执“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的“静”者为“内”,“动”之“犯者”为“外”的敌我对象和技击特征而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乐哲、郝大维所译《道德经》为例,阐释哲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研究. 首先,把《道德经》置于中国自然宇宙观的大背景中,以德与道的点域理论来解读道家的关联宇宙观,以把握哲学性典籍的本质属性. 其次,从关联宇宙观和过程哲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文本,并对其关键术语英译进行阐释,诸如"道""德""天""无为"等. 最后基于译文文本揭示安乐哲的典籍英译观,包括"语言群"概念的提出,动名词的运用、类比在哲学和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6.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1,(12)
张宇轩——张氏内家拳第二代传人、张氏行草书传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现任北京弥纶传统武术学校校长兼教练。著名武术家张宇轩师傅跟随著名武术大师张胜利先生习练张氏内家拳(张氏太极拳、张氏形意拳、张氏八卦掌)已有十余年。曾多次赴国外传授张氏内家拳及张氏内家拳的哲学思想理论,受到国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喜爱,特别是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武术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培养了大量的热爱中国武术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弟子,有多位弟子已在本国开馆授徒。这些年,张宇轩又跟随张胜利习练张氏  相似文献   

8.
易渡 《红蜻蜓》2023,(15):22-25
<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社会上出现了大大小小上千种思想流派,士人们纷纷著书立说,其中形成了学派且影响深远的是道、儒、墨、法四家。道家名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全书共约五千字,分为“道经”与“德经”两部分。“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相似文献   

9.
《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何金俐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由美国著名中国学学者安乐哲(RogerT.Ames)和郝大维(DavidL.Hall)原著,2003年出版于白兰汀出版社。这本书的英文全名是:"DaodejingMakingThisLifeSignificant-APhilosophicalTranslation"。习惯了儒道区分,儒家"入世"、道家"出世"思想的中国传统读者,有可能会对这样一种题译心存狐疑:用一句经典的儒家名句来作为道家祖本的题目,是不是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或许,解答读者疑问的最佳办法还是应从本书的"当代性"谈起。除了基于新出土的文献资料而对《道德经》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种类繁多,人们常常把长江以北势宏架大的拳术称为北派,把长江以南架势小、发劲刚猛的拳术称为南派,把少林拳术、炮拳、洪拳、南拳等称为外家拳术。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称为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功用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凡是拳术动作的要领若要追根究底问它一个为什么时,那就不能不用技击原理来进行阐述解释。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12.
王基逢 《教师》2011,(2):116-116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13.
收集到的32个英语世界《孙子兵法》英译本中,有六个译本对"奇正"之法这一组重要的军事概念中以及《孙子兵法》一书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进行了或详细或简略的解读,涉及道家经典包括庄子的《养生主》《大宗师》《天地》和《淮南子》《易经》《既济真经》以及《道德经》。其中不少英译者的解读视角和观点能带给作为文本输出之主体的我们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道德经》集中阐述了老子德育思想的教育目标、方法内容及修身之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老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生价值观培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第六辑识读《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道”,不仅包括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之法;“德”,则是修道者必备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为人处世之法。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15,(4):36-41
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理念,提出了使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发挥其正常及最大效用的方法;王弼在准确把握老子思想的精髓之后,重新理解了儒家经典《周易》。总之,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即借用道家思想为儒学张目。  相似文献   

17.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理论,简称为"一二三"理论,是其思想的精华,贯穿整部《道德经》。文章对"道""一二三"和"万物"在《道德经》里的论述进行了解析,以期打开老子思想研究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初识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全文五千余字,汉墓出土的《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所宣扬的"道"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老子》的思想比较抽象,五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其深意。为此,我们把古文内容与故事表演结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古文,获得直观体验。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不仅自身版本种类繁多,其外译版本更是存在多样性。本文将从翻译的过程,即:文本的选择——理解——转换与表达分析《道德经》一本多样性的成因,以对《道家经》的译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