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被害人权利日益得到重视和保障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犯罪人,被害人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被害救济是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权利缺损所给予的补救。在原始社会,私力救济是当时被害人唯一的权利救济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法律出现,公力救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公力救济中存在犯罪人赔偿范围过窄、执行难、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尚未确立等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促使人们显示其主观估价的市场,而犯罪行为人又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受信息不对称的制约,被害人得到完美赔偿具有不可实现性。并且,我国目前关于被害人权利救济的法律在立法、司法、执法层面的供给均有所不足,因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以救济被害人是客观必然的。同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收益大于成本,符合立法效率,因此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但长期以来被害人权利问题却未受到社会足够关注。二战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纷纷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但却是我国刑事立法上长期存在的一项空白。本文在立足于我国司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构建我国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被害人的权利救助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对"特困被害人"的救助也比较关注,2004年国家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但应如何救助,救助的标准、尺度,仍在探讨过程中.本文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现状入手,阐释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最后以提高刑事司法效益为目的,建议应建立和完善"特困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以国家专门立法的形式,对国家补偿的对象、原则、补偿的机构及资金来源、补偿程序等内容予以规范,以加强人权保障,促进我国刑事法治的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重视和保护,真正的实现我国法律所倡导的尊重和保护人权。在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成为世界各国共识之时,我国也完全有能力建立这一制度,文章从宪法依据、国际经验、国内实践、经济条件、社会观念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完全具备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被害人权利救济时出现了侵犯财产型犯罪的被害人权利难得救济,被害人无法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及司法实践中的“先刑后民”原则存在的问题,应在立法上给予重视,并逐渐完善被害人权利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立法关于疑罪不诉程序的规定存在被害人权利保障不足、被害人补偿机制缺乏、被害人权利膨胀可能、诉讼代理人权限有限、法律援助方面的制约等问题.应对疑罪不诉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进一步落实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确立不起诉听证制度和不起诉司法审查制度,引入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完善律师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韩金儒 《考试周刊》2013,(45):194-194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按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刑事被害人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痛苦,但由于各种原因难以从被告人那里获得赔偿,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人身损害的救济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现行的刑事被害人人身损害的法定救济方式仅为犯罪人赔偿一种,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很多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属难以获得及时、足额的赔偿。为此,有必要构建以犯罪人赔偿为主体,以国家补偿、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为补充的刑事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多元化救济制度,以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从实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救济方式,且应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主要考虑补偿的方式、补偿对象和条件、补偿基金来源、申请补偿期间及主管机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实践中,有大量的刑事被害人由于犯罪人无赔偿能力而得不到充分的赔偿。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于无法从犯罪人处获赔的被害人给予国家补偿,符合世界人权保障趋势,也体现了刑事司法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于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预防和打击犯罪、提高司法权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拟对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立法设计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诉案件在立法上分为三类,第二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占的比例很大,但却经常出现问题,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得不到有力追究、被害人权利不能救济,社会舆论对司法不信任,社会安定性受到侵蚀的情况出现。其原因在于立法在具体操作制度上的欠缺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两大难点:一是证据难、二是被告人出庭难。鉴此,一是要在公诉制度上建立起严格的证人制度,以带动自诉案件的进步;二是在侦查环节取消直接转自诉的方式,改为在审查起诉环节告知被害人自诉权。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公务员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救济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的现状入手,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引入了司法救济,完善司法保障和救济程序,使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进一步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建构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长期以来社会对犯罪被害人权利问题一直未引起高度关注,致使被害人成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随着被害人权利的逐渐受到重视.建构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就成为我国刑事政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如果不能从犯罪人处获得经济赔偿时,国家就应当有义务在经济上帮助被害人,使被害因遭受犯罪而受到损害的身心得以慰藉。随着国际范围内的国家补偿制度建立,从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角度看,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于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权利,但仍存在着被害人权利的众多缺失之处需要立法加以完善。我们必须建构一种既符合我们本土特点又具备先进理论框架支撑的制度范式,即要注重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具体应赋予被害人请求国家补偿权,被害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创造一个良好的范式,给予被害人有力法律救济,彰显法律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问题的重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已经成为国际的趋势。本文从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建立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现实必要性;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构想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为我国尽快建立该项制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被害人学的发展,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成为世界潮流.我国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切实关注刑事被害人的处境,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我国应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对象及内容、补偿资金的来源和管理、补偿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补偿的例外情况四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