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巍  董琳  姚晨 《邢台学院学报》2012,(1):115-116,119
劳伦斯·韦努蒂因其异化翻译策略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其异化翻译理论人们的认识还是有所局限的,甚至是有某种程度的误读。从文化方向分析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林语堂的作品个人风格较明显,在文化上将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以翻译的形式引入西方文化之中,必然会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有着某种呼应与吻合,因此选取林语堂的译作《凤姐说茄子鲞》予以印证。  相似文献   

2.
对于外国作品而言,其不仅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有效途径,还对文学爱好者的自身水平提高有着很大促进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素养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到中国,让人们了解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语言规范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了当今社会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方案,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大为不同,需要经过译者的翻译才得以与一般中国读者见面.所以说,对外国文学作品而言,除了作者赋予它生命以外,译者施与它能够走向世界的变型.经过翻译的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二次创造,比起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一过程更为复杂.因而,外国文学作品的读者,应当建立起版本意识.同一部作品,或许因为不同的翻译者而面目迥异.所以,熟悉外国文学的读者明白翻译的重要性,阅读优秀译者的优秀译文,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更不会出现歪曲原作的现象.例如,傅雷先生翻译的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有人说"没有傅雷,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可见傅雷先生在向中国翻译以及介绍巴尔扎克小说这一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外国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当前对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方式和活动手段,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对于我们更准确和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这一活动的开展中,怎样更好的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原本意图进行确表达,实现对原作的内容和情景再现,让原作发挥更为完美的风采,同时实现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创造性,也是当前人们在实际发展中经常进行研究和分析的重点问题。在当前遇到的翻译问题中,对语言问题进行规范也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语言规范性进行研究,全面分析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对我国文学行业建设和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儿童文学作品汉译存在着过分"韩化"和文化内容翻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译者要真正站在儿童读者立场上进行翻译,才能解决语言"韩化"问题。在文化内容翻译方面,韩国特有的文化词汇和与特有文化逻辑、文化现象相关的内容可采用异化加插图、异化加注解等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6.
顾秀梅 《文教资料》2005,(17):64-65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根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归化或异化策略的选择应视两种语言文化及文化的差异、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等方面因素而定。归化与异化这对翻译策略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二者是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向本民族读者介绍外国文学或向外国读者介绍本民族的文学,通过对英汉人际称谓的翻译,体现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并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结合具体文学实例展现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10.
归化和异化通常被认为是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句法层面上,似乎不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但实际上,虽然对句法进行归化处理是翻译的基础,句法异化的现象在翻译中也存在。但是异化现象多出现在英汉翻译中.汉英翻译极少使用异化的手段。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异化和归化之争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西方异化翻译理论是否适合解释中国翻译现象这一问题,本文考察了异化论的理论渊源和产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异化论的理论内涵,并指出了异化作为文化政治项目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是一项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不同的语言相互转换,这也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活动中,如何尽量做到原汁原味地传递作品本身的味道,忠于原作,保持原作的风采,同时又能有所创造,是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在所有遇到的翻译问题中,语言规范化更是需要注重的首要方面,本文将试着分析语言规范化在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及从哪些方面能够更好的做到语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出融合会通的趋势。文化融合中出现的语言文化异化现象和最近翻译界出现的异化翻译趋向表明异化策略应是全球化时代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翻译中的文化趋同与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应作为一种文化策略加以讨论,文化的趋同与文化的存异表示在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普遍性的同时,也注重保持不同文化自身的独特性。翻译作为跨文化实践,翻译的表面目的是消除异质,而翻译的深层次目的则是向异质开放。异化翻译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文化异质性的强调;差异是翻译存在的理由,又是翻译的目的。译者在跨越差异的同时又表现了差异,异化翻译是一个文化概念,是译者主体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和称谓不仅是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的体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必须从作品内容和语境等不同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翻译策略。本文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对汉学家顾彬翻译的《狂人日记》中的人名和称谓进行分析,认为最好的翻译应该同时考虑归化和异化两个方面,最大限度地传达文学作品中人名及称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6.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基本策略倾向。异化翻译策略提供的异质因素有助于打破、更新与重组读者的原图式,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学翻译会由最初的归化逐步向异化倾斜,异化翻译策略会逐步成为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文化现象翻译的趋势。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无穷尽性,从历时性来看,异化翻译只能是一个逐步加深、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鲁迅和韦努蒂分别是东西方异化翻译的倡导者,本文对二者的异化翻译观进行了比较。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在异化的实质和传达方式、视翻译为一种政治和文化行为等关键特征上很相似。由于二者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语境不同,他们的异化翻译观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区别,鲁迅异化翻译的目的是改良汉语和救国,而韦努蒂异化翻译的目的是要抵抗西方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和政治、文化霸权;韦努蒂系统、全面、深刻地探讨了异化翻译,而鲁迅所提出的异化观称不上系统,多散见于他的译序、通信及论战中。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品的聆听性、瞬时性、通俗性、无注性决定了其区别其他领域的翻译。本文以《丑女贝蒂》为例,分析了影视翻译的特点是在非文化层面以意译为主,在文化层面以异化为主,以期促进影视翻译的繁荣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演进是建立在文化更迭的基础上的,中西方涉猎的文化背景不同,衍生出来的社会文化和相关的文学作品及欣赏心理就不同。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进步,高潮迭现。中西方文化为了更好地充实自身,不断地将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本语,试图在他国的优秀文化中找到对本国文化历史有启发的部分。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时间和文本类型上的差异,本文针对中西翻译高潮文本类型的分析,对中西翻译高潮时期的不同文本类型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0.
张丽媛 《文教资料》2014,(13):24-25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这一现象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翻译的看法及目的都不相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策略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策略的优缺点。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异化的呼声相对比较高,成为主流,但是成功的翻译有赖于这两种翻译策略的综合使用,找到平衡点,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