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德的植物形变论蕴含了关于植物个体形态发育和变异的学说,其核心就是他在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其基本概念"形变"后来成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态生成与变化过程的专用术语,成为他解读自然界里一切现象的锁钥。他在随后各种自然研究中不断充实了自己的形态学思想:"形变"和"类型"蕴含着事物变化的可能性,而"极性"和"升华"意味着变化的动力和方向。作为思想家的歌德善于将自己的自然研究结论普遍化,用于解释和理解一切生物特别是包括艺术问题在内的人自身的种种现象;从而歌德的生物学思想也可以视为一种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儿童时期语言表达力还相对较弱,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用动作、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孩子心灵的窗口。如何遵循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说话的需要",挖掘绘画语言,打开对话空间,我们尝试了多元"配料",打开孩子话匣子、另辟渠道,拓宽孩子对话空间等方式,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倾听来自童心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肖婷婷 《科教文汇》2010,(35):167-168
儿童画是儿童心里的话。在教学中,不需教他们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绘画,画出自己的个性。只有在精神放松和愉悦状态下真情流露,让孩子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感受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更好地释放他们的世界和情感,展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发挥他们奇特而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所顾忌、尽情挥洒,把生活中的平凡通过他们的画笔变为神奇。顺从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用孩子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让他们的心灵永远是自己宁静的天空,永远流淌着快乐和真情。  相似文献   

4.
幼儿绘画应定位为"自主性绘画"。自主性绘画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1。  相似文献   

5.
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一样,中国绘画中的笔墨韵味,都是生命律动的象征。中国绘画历来有注重表现的传统,而讲究笔墨追求笔情墨趣的美学风尚则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笔墨是指点线的使转和水墨的变化。而点线的变化,墨色的浓厚,并不注重于对物象作形似的描绘而是作为画家的心灵,情感的表现。因而笔墨只是作为一种心灵和情感的抽象体现,情感的变化体现为笔墨的节奏和心灵的音乐。作为审美理想的抽象的笔墨个画家的心理有着内在联系。人的审美意识有着及其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画家在追寻着最能体现他心灵的笔墨情趣,因而也就形成绘画的多种式样,多种风格。总之,抽象的笔墨情趣传达着画家的心灵律动和时代脉搏,传达着当时的审美时尚和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6.
李海侠 《科教文汇》2011,(21):89-90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启发儿童的天性,让他有认识世界的眼睛,激发他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创造精神,不把成人的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儿童,还儿童绘画一片净土。儿童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最纯洁、最原始,因为幼稚、单纯,所以他们的思想可毫无羁绊地任意驰骋,天马行空,想大人所不能想,及大人所不能及。他们创造的作品也是原创性的,不受任何限制,是照自己的感觉随意地、自发地创造的,是用可视形象来笑、来闹、来跳、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3)
苏轼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作品《枯木怪石图》是非常独特的一件作品,在绘画表现的对象、画面的美感、画面的构图等方面展现了苏轼的绘画才能,苏轼主张用心作画,他的作品和思想受到珍视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戴斌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257+256-257,256
由于传统意象精神是我国特有的美学思想,因而对于中国油画家来说,当油画不再拘泥于技巧而强调思想内涵的时候,从传统中寻找作品新的灵感也是形成自己绘画语言和风格的必然选择。意象油画其表现语言具有油画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由于创作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的不同,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它更倾向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油画同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薛然 《科技风》2011,(4):225
陈洪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晚明人物画坛变形主义的杰出代表。其绘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下,其人及作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陈洪绶一生坎坷,他既经历了个人的不幸,也目睹了国家的衰败。现实与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了他充满痛苦和压抑的精神世界与放任不羁、愤世嫉俗的性格。陈洪绶早年受到三教思想的影响,后来这种思想成为他潜意识中的精神支柱,并且表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晚年陈洪绶画风的变异,是其遭遇痛苦磨难后精神变化所致。他的审美理念和绘画艺术在明代晚期绘画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独特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辜鸿铭曾享誉德国,对德国也情有独钟.他反复征引歌德作品,大至政治立场和社会前途,小到生活的智慧,都在歌德处寻求印证,力图在歌德观念和儒家学说间建立对等关系.在他看来,歌德就是欧洲的孔子,歌德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理想才是欧洲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科教文汇》2008,(4):156-156
才华横溢的歌德将一生的心血付与自己的鸿篇巨制《浮士德》之中,他曾说过这部作品是自己的“大片自白”,歌德想要在作品中表达什么?这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将从作家多重身份这一前提下,探讨《浮士德》中作家不同身份下的不同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2.
康宁 《知识窗》2011,(6X):24-25
<正>美术绘画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学生学习绘画,创意设计能力培养是核心目标,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比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意设计能力是学生学习绘画设计的核心目标美术绘画设计是一门靠创意并通过画面构图及色彩来表现作者创作意图与思想情感的  相似文献   

13.
<正>绘画亦即表达。大凡优秀的画家,都会试图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系统,探求自己擅长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笔墨、色彩这一视觉世界与心灵情感的表达中介,使之不仅作为形式的符号,而是成为意义与指称的载体及诗意的化身,正是一个优秀画家漫漫艺术征程的出发点与终极归宿。郑天君是一位才华四溢的优秀画家,这体现在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幼儿美术活动中作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判断幼儿,更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二维平面"式评价能使评价多样化,使幼儿学会更多的绘画策略,并有利于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1825年2月,76岁的歌德回到魏玛,不再外出,从此这位伟大的德国诗人、作家开始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专心干阅读和写作。他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写作时,绝对不允许被任何人打搅。一天晚上,家人和来拜访的客人都在等歌德共进晚餐,但是却迟迟不见他出来。儿媳奥迪丽觉得这样怠慢了客人,  相似文献   

16.
《歌德谈话录》是由歌德的学生兼秘书爱克曼于1836~1848年间撰写的一部回忆录。这部著作不单是歌德的谈话录,而且提供了关于歌德生平和思想的宝贵资料,特别是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现将书中关于文艺创作与自然现实之关系的思想进行一番总结。  相似文献   

17.
曹智 《科教文汇》2009,(18):247-247
《歌德谈话录》是由歌德的学生兼秘书爱克曼于1836~1848年间撰写的一部回忆录。这部著作不单是歌德的谈话录,而且提供了关于歌德生平和思想的宝贵资料,特别是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现将书中关于文艺创作与自然现实之关系的思想进行一番总结。  相似文献   

18.
达·芬奇没有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但他竟然用自己的绘画说出了《道德经》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9.
美术绘画活动对小学生的情感影响来得更强烈更深刻,是外化学生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在表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美术教育中写生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生训练是绘画的初级阶段,也是绘画训练的基本方式之一.文章探讨了绘画中创作性写生思维与技巧的教学,从对大自然的心灵领悟到写生的具体方法,如构图、色彩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