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科公司的“可重用学习对象策略”研究,涉及可重用学习对象(RLO)与可重用信息对象(RIO)的涵义、内部结构和构建原则,可重用学习对象的创建过程与课程、章和节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
石山 《学习之友》2010,(11):7-7
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最真实的考核干部的尺度是什么?是提不同意见的人得到重用和提拔,还是唯唯诺诺的人得到重用和提拔;是实干的人得到重用和提拔,还是弄虚作假、耍嘴皮子的人得到重用和提拔?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议论,就是不少干部群众给我们的鉴定。现在许多领导干部慨叹:“很难听到真话和不同意见,迎合型干部太多。”  相似文献   

3.
常遇到一些很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因为得不到单位领导赏识、重用而悲观怨世、消沉混日,以致“只等闲。白了少年头”。对此,人们大多数指责某些嫉贤妒能的“权贵”,而对于这些“才子”本身有何责任却少于思考。我以为,“权贵”诚可骂,但才子们本身的“软弱”和“自弃”亦当改。不受重用。当重自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语义服务构件和组合模式支持web服务重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的web服务描述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不同粒度的服务重用问题,引入“语义服务构件”的概念封装多个服务以及它们的协调规则(choreography),为不同抽象层次的服务提供统一的描述框架.为了提高服务的可重用性,提出了“组合模式”的思想描述构件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构件关系的语义.组合模式可以有效地支持不同粒度的服务重用和设计阶段的测试.开发经验表明:由于比较容易地进行构件的理解、选择和重用,组合模式能够有效地支持应用组装.  相似文献   

5.
“决不让老实人吃亏”、“要重用老实人”等话题近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软件重用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软件危机”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系统相似论是软件重用技术的理论基础,抽象和类比是软件重用的两大思维工具。同时类比和抽象就是充分利用系统相似性进行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事实证明,有效的系统相似分析能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早年投奔刘表,没有得到重用,又转投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做了侍中,可以出入宫廷,参与政事。名医张仲景年近五十,见到王粲的时候,王粲只有二十岁。张仲景看了王粲的神色,便关切地说:“小伙子,你身体有病啊!”王粲一听很不高兴地说:“那又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8.
毛遂的“自荐”换来了平原君的重用;恩格斯“自荐”成全了自己和马克思的友谊,也成就了举世闻名的《资本论》;黑海涛“自荐”的歌声,换来帕氏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网络课程由于具有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的优点,已成为人们接受学校之外的各种教学和培训的重要形式。但目前的网络课程建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不同单位制作的教材无法在不同的开发系统和教学平台上使用,学习资源无法共享或共享效率低,学习资源重复建设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学习对象”技术提出了开发具有可重用性的网络课程的解决方案。一、学习对象技术的有关概念学习对象是一种可重用的教学资源构件,其广义的定义是“任何具有重用特性并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由学习对象的定义可知:学习对象的核心特性是重用性,即能在不同环境下…  相似文献   

10.
历代君主多会重用一些佞臣。他们有这种需要。武则天干了不少好事,但也重用了索元礼、来俊臣、周兴等酷吏。索元礼冤杀数千人。来俊臣发明了“请君入瓮”,酷刑逼供,冤杀一千多人。周兴也陷害过数千人。凭武则天的聪明能看不出其中的“冤假错案”?如果她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最后又把这三个爪牙统统处死了?时机  相似文献   

11.
纵观古今中外,凡谋大事创大业者,无不重用比自已强的人才。且不说刘备重用诸葛亮,刘邦重用萧何,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一生就是专用比自己强的人。在他看来,“如果我能看到部属的长处,敢于使用比我强的人,不就证明我比谁都强,我是强者的有效管理者吗?”所以,在他死后,墓志铭上刻着:“一位懂得选用比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其工作的人在此安息”。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是敢于重用比自己强的人,是善于发现他人长处并促其发挥的人,这样,其本身就是人才,而且是将帅之才。泱泱中华之土,济济十二亿之众,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在  相似文献   

12.
缺点纠正器     
前几天,我听说邻居Q博士研究出了一种新成果——缺点纠正器。它可是一个高科技产品,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找出你的缺点并把你的缺点纠正过来。好奇心强烈的我忍不住想去开开眼界。我按了一下Q博士家的门铃,Q博士满面春风地打开了门,说“:阿旻,我想你也是来看缺点纠正器的吧?”我点点头说:“是啊,不知你老人家是否愿意?”Q博士笑着说“:我当然愿意啦,请进。”一走进Q博士的研究室,我就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听Q博士介绍说:“这就是缺点纠正器,它能够把你的缺点找出来,并告诉你纠正缺点的最好方法,还会用监视器监视你……”我边听介绍边打量…  相似文献   

13.
刘日 《学习之友》2009,(4):13-14
年龄不该成为硬“杠杠” 选任干部,首先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德才兼备,而不是年龄大小。年龄不应是选拔任用官员的主要标准。而一些地方,“年龄是个宝,德才作参考”。我认为,年轻的人才苗子,要早发现、早培养,让他们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表现不俗、政绩优秀的,要大胆提拔使用,但是一个被视为人才的干部,即使不再年轻,如果他步入了“成熟期”也应该提拔使用,而且要重用,甚至于破格重用,使其最大限度地释放才能。  相似文献   

14.
1996年,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联合调查组,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你的主要缺点”一项调查中,16350名小学生有31.2%的人选择了“胆小”这一缺点,百分比占居26项缺点的第1位。5560名中学生有28.2%的入选择“胆小”这一缺点,百分比占居27项缺点的第3位。在“你的主要优点”一项调查中,“勇敢”这一优点排在26项优点的倒数第5位(中学生)和倒数第3位(小学生)。胆小成了当代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之一,值得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的关注和重  相似文献   

15.
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犯错误”的孩子,我们如何责备孩子才是可取的呢?笔者以为不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一是坚持“在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再责备”的原则不动摇。孩子确有缺点且必须责备时,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循循善诱地讲他的缺点,这样  相似文献   

16.
有句古语叫做“风马牛不相及”,今天看起来,未必。例如——科长说“老张很精明”,科员说“是个人才”;科长说“只是心术不正”,科员随之说“是个歪才”;科长接着说“能否重用我很难决定”,科员附和说“终归是蠢材”;科长想了想说“上级却提议对老张破格起用”,科员跟着说“是个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必须以服务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更加关注读者的需求,实现从“重藏”到“重用”的转变,实理从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爆笑幽默     
缺点老师:“你认识到上课睡觉的缺点了吗?”学生:“认识到了。”老师:“缺点是什么?”学生:“缺点是不如睡在床上舒服。”茄子同学昨天晚上,偶一同学去食堂打饭,指着一份菜问大师傅:“这是什么呀?”“茄子同学”我那同学一听就不愿意了,心想:你怎么把茄子和同学连起来说啊。于是又问:“那个是什么啊?”“土豆同学”“那个呢?”“莴笋同学”他生气地把饭盆往窗台上一墩!“给我来份粉条师傅!”就见那个大师傅把饭盆冲后面盛菜的师傅面前一递,说了声:“粉条哥们!”长度的单位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说,当人有了缺点和错误时,一定要想办法改正;即使没有缺点和错误,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一提到“缺点”,人们就习惯地抱以否定的态度。有谁会喜欢缺点呢?然而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而事物的缺点在所难  相似文献   

20.
王雨池 《家长》2024,(7):20-21
<正>作为一名从教三十年的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和老师感情至深的往往不是备受老师宠爱的“尖子生”,而是那些成绩差、表现不佳的“暂后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发现如果能正确认识“暂后生”,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那么成人、成才后的他们会更懂得感恩。转化“暂后生”,教师要有辨证的教育观要用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暂后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优秀生的优点显而易见,而对于“暂后生”,我们则更易发现缺点,忽视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越关注缺点,那么缺点就会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