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台湾早期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进程中,妈祖信仰对于凝聚以地缘群体聚落移民间的关系方面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50年间,妈祖信仰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化进程具有很强的作用。在当代,妈祖信仰已发展成为维系两岸骨肉亲情、增进相互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
简介台湾行郊和郊商研究现状,以台湾一批妈祖宫庙现存的相关碑刻为主要资料,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行郊这一商业组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试从商业组织与妈祖信仰关系这一视角,来分析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发展存在的多种联系。  相似文献   

3.
指出近20多年来,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莆田在福建妈祖信仰中占有特殊地位。福建妈祖信仰新特点也给台湾民众和社会带来了若干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描述分析1946—1987年期间台湾相关宗教政策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宋代妈祖信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及海内外华人居住区,尤其在中国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信仰最为活跃.如今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探讨了妈祖信仰在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火热传播的共同因素,以及从福建莆田传播到台湾的妈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闽台妈祖信仰形成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见川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1):76-79,89
描述分析1946-1987年期间台湾相关宗教政策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自宋朝以来,妈祖就是闽南人最崇信、最虔奉的神祗。自宋代随着大陆移民的东渡,妈祖信仰被带到了台湾。现在妈祖信仰在台湾民间信仰中,比其他任何一种民间信仰都更深入人心。随着两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妈祖信仰逐渐渗透到两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民间大众心灵的重要支柱,继而凝聚为两地的共同传统和精神力量,形成了两地较稳定的社会习俗,构成了以渔民为主的妈祖文化区,妈祖则成为两地区域文化认同的标志。妈祖信仰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大陆妈祖信仰的一些不同特点,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妈祖信仰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妈祖信仰的本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性,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促进因素,并探讨了当前的相关任务。  相似文献   

9.
台湾妈祖信仰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发掘史料,论证台湾妈祖信仰起源于大陆移民。其中澎湖最迟在明万历前已有天妃宫。明末随大陆移民入台的妈祖被称为“船仔妈”。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入台的妈祖则被称作“护军妈”,由此可证,妈祖信仰清代之前已植根台湾。  相似文献   

10.
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妈祖信仰与其他信仰相比具有本身的特质。在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变异中,妈祖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得以分化和演进。文章在分析妈祖信仰文化原始功用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剖析了其对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作用,这对正确看待妈祖信仰、发挥妈祖信仰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红旗满族乡是清朝满族屯垦遗址,拥有丰富的满族民俗资源和开发民俗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文章以哈尔滨市红旗满族乡民俗旅游为研究对象,对旅游资源的历史遗存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描述,利用SWOT分析法时满族民俗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满族民俗游的合理有序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概述宁波天后宫雕刻的分布现状及其雕刻"三绝",重点从雕刻图案形式、深层意蕴、雕刻手法等层面阐析天后宫雕刻特色,并初步探讨了这些雕刻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妈祖信仰、商帮文化等民俗事象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概览五四后的乡土小说,民俗描写大量出现,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民俗描写蕴含着独特多样的丰富内涵,它是作品表现主题思想、彰显民族特色、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这种文学现象既是时代呼唤的产物,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德江县是以土家族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区,每年元宵节,德江县城均有舞龙灯、炸龙灯的传统习俗,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习俗已延续了数百年。本文根据调查的材料,对德江正月的“灯会”与“炸龙”习俗以述论方式进行了疏理,发现这种习俗有利于社会和民族的和谐,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传统文化重要的原创因子,如果引导得当也将为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闽安村位于闽江口与台湾隔海相望,相互间往来便利。清初郑成功与清政府在此对抗,并留下了相关的遗存与传说;清政府统一台湾以后,闽安的将士被派往台湾驻守,共同参与当地的建设,并为保持台湾社会的稳定,抵抗外来侵略做出了贡献。目前在闽安村内保留了反映这段历史的涉台遗存,如协台衙门、清军义冢和碑刻等,体现了闽、台间在地缘、物缘、法缘和亲缘四个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VAR),对台商在闽农业直接投资与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台商在闽农业直接投资是推动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台商在闽农业投资对福建省出口农产品到台湾地区有促进作用;该投资对福建省自台湾地区进口农产品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是在长期具有促进效应。闽台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寻找高效合作模式,创建良好投资环境,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台商农业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主管台湾民政的地方官,理“番”是台湾道台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清前期各任台湾道台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番民”问题,如抚绥“番民”、革除杂派、解决番地流失问题、推进“番民”教育等,这些措施对推进“番民”的汉化进程、缓和汉“番”之间的矛盾、维护台湾的稳定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唤起大陆民众关注台湾问题,同时要求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复台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与光复台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谱写了两岸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9.
台湾民进党当局执政7年多来不"拼经济"反"拼军事",从改造军队抓兵权、对外军事关系联盟化、大批军购扩武库三个维度加强军事实力,与"台独"分裂活动遥相呼应.台湾民进党当局不顾一切"拼军事"是与祖国大陆武力对决的姿态,表明其"台独"意志在增强,"台独"的危险性在上升.  相似文献   

20.
台湾和大陆数家媒体对连战的和平之旅进行了现场直播和追踪报道.通过台湾各大电视台对这事件的报道观察发现,台湾电视新闻有着比较强烈的娱乐化倾向.台湾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台湾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受到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台湾的电视媒体一味迎合受众的低级的、猎奇的、追求原始趣味的收视心理,容易造成整个台湾媒体环境的普遍低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