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元 《生活教育》2014,(17):70-71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优化成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实践和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化的生活,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吕菊华 《新疆教育》2013,(14):156-156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数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对此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生活数学”,认识“生活数学”的必要性和局限性,以及“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点。要克服“生活数学”的局限性,数学教学必须回归数学本质,把“生活数学”提升到“学校数学”,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数学知识;从现实的生活问题中归纳建立适用的数学模型;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他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1.在学习新知时注重"生活数学"教育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在学习新知时,把学习的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小数时,可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学习实际测量时,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积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2.在思维训练中注重"生活数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鉴于此,教师就要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就对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倡生活数学,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为了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提高学科数学教学的效率,为最终在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如果只是为生活而生活、为情蒂而情景,本末倒置,必然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学生在将来生活中的运用,最终彻底背离“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数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倡生活数学,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为了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提高学科数学教学的效率,为最终在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如果只是为生活而生活、为情蒂而情景,本末倒置,必然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学生在将来生活中的运用,最终彻底背离“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数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此,如何让学生在获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感悟数学的真谛便成为了广大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数学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可以说,数学课堂是“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4.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之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忽视了“生活数学”的狭窄性和局限性,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生活…  相似文献   

15.
如今,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深入教师心中,数学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红火的“生活化”景象。但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景象背后的一些不良因素:如“生活味”浓得有时甚至超过了“数学味”:将数学作为单纯的生活叠加,致使数学教学走入了极端“生活化”的误区: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安排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肤浅地认为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面对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任由学生凭借其生活经验。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忽略了要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只关注其现实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华 《时代教育》2009,(8):231-231
教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际,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要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是说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要牢固树立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本文就如何引领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等问题进行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突出“生活数学”,营造教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潮 《考试周刊》2010,(22):91-91
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让数学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融进生活、融进活动,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把看似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营造数学课堂教学之美,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数学和生活在课堂上真实相遇的过程,如果没有相遇,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从本质上看等于没有发生。如何创造机会让学生、数学和生活在课堂上真实相遇,让数学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呢?一、关注数学概念的生活现实学习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根基和意义之源,同时也是学生的经验的重要源头,小学数学教学要返回"生活世界"和  相似文献   

19.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应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他们把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的时候,当他们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才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生活中的数学,才能把数学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