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凌燕 《家长》2022,(19):70-72
<正>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知识衔接教学,为学生后续进入深入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尤为重要,恰当的数学作业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课后内容的预习。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时要进行具体策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开展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设计作业,在作业内容数量和难度比例等方面实现合理规划,满足大部分学生数学预习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效率,教师除了科学设计预习作业以外,还需要考虑对学生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精准规划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实现教育革新。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过程。数学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时必须明确任务,通过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认识的原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加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布置通常有以下几项:第一,读懂课本。预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  相似文献   

4.
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督促学生预习复习学习内容的一种手段。作业分为复习和预习两方面。预习作业一般是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布置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课堂授课,复习作业是较为传统形式上的作业,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自主学习。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作业布置和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效率不高,如何培养完成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通过发现的问题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按时间顺序在学生做作业的各个阶段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正>“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作业设计指明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发挥作业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轻松完成作业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作业设计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备受教师关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更有价值,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可以巩固当天所学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借助“双减”的教育形势,为学生设计有效的作业,符合“双减”理念,要从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创新,集中展现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2):171-17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基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传授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带着疑问预习,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简易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被许多师生所忽视。一是教师总认为小学生预习有困难,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得去备预习;二是即使有了预习作业,学生也懒得预习或草草了事,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会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第17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学生“预习——上课——作业”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去探讨和预习。本文试就预习、上课、作业等几个环节,具体地谈谈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作业形式上引入整理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表达型作业;作业完成上采用自选内容、自找同伴、自定时间;呈现方式上采用展示、交流、在线提交等更互动、更及时的方法,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有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与实验,通过猜测与验证推理得出它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预习是数学知识探究的有效方式,加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会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得到指导,促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逻辑的清晰.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初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更要敢于去开拓数学知识,自主探究数学学习内容.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李毅 《天津教育》2023,(5):23-25
<正>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学课后作业负担减轻。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手段,保障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设计数学单元作业的方式,发挥数学作业的牵引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教学时,应当做好预习作业设计,强化学生理解能力;科学布置数学作业,促使知识灵活运用;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开展科学作业设计;增加作业评价设计,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设计小组作业探究,提升数学创新思维等多种作业探究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里自由汲取、任意徜徉,尽享学习的乐趣?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策略作了几点尝试。一、家庭作业常规+自选,尊重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也有差异。如果是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将使差生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预习-学习-复习"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上述教学模式的时候,也应看到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本文在分析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四点有效预习策略。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预习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预习.以下是对50名小学数学教师开展预习工作的调查,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数学教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的习惯"的占18.7%;"偶尔说一下,去看看明天上课的内容"的占75.4%;"每天按要求布置数学预习作业"的占5.7%.从调查中看到,数学教师对于课前预习认识不足,能布置预习作业的很少,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预习新知以后,课就没有办法上了,而学生直接掌握知识的结果,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听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周琴 《安徽教育》2009,(2):36-36
<正>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为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实效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的原则。下面就多样性,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预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前奏,有利于为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打下坚实基础。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文章提出小学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路径,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预习中,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难点,可以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预习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聚焦核心素养,着眼学生差异,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数学层级作业,能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练有所获、思有所进,实现作业的最大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在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人教版五年级“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一课为例,探讨了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作业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预习型、巩固型、综合型、发展型、差异型等。对于不同类型应有不同的设计方法。预习型作业是在教师授课前 ,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的作业。预习性作业一般从初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给课文分层分段 ,或根据提示内容诸方面设计。巩固型作业是教师授课后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作业。巩固型作业可以通过填表格、问答、图解等形式来设计。综合型作业是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辨别能力而设计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