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唯物史观的发展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和问题:如课程改革中的“形式化”问题、教师培训问题、评价问题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依据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课程的建设发展进行了研究.从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内容、目标、结果、结构、培养对象等方面出发,研究了体育课程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课程的育人功能紧密联系;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概论》一书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三编十三章。上编为总论,论述课程的历史及课程论基本要义、学习方法等;中编为课程基本理论,包括课程目标、结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诸方面;下编为当代课程改革论,主要探讨当前课程改革(包括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作用包括:①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②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③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⑤课程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改革出现了新的趋势:①课程行政主体出现多元化;②课程设置现代化,生计教育、环  相似文献   

5.
法国是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国家,分析其中小学课程沿革及发展现状,揭示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趋势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课程观念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前提;课程改革要将教育质量和教育数量协调发展;课程管理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统一。这些将对我国当今中小学课程改革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能否建立一套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评价制度是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1]。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核心价值体现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革目标致力于"新人"的培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把握课改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克服误读、误判,持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澳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总结上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体制转变、社会经济腾飞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特点表现在:课程目标关注全人发展,由政府规定各教育阶段的课程框架和学生须达到的基本学力要求来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综合和整合,课程实施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以及推动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每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反思本次课程改革,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深切渴盼是课程改革最强大的动力;课程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政府主导,政府、学校、市民共享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教科书问题依然是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京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确立了以下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社会需要和促进学习者职业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个人需要为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课程改革基本价值取向,以"德育为先、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终身发展"为课程改革基本原则,以培养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为课程改革基本目标。对其中的核心理念进行思考和解析,厘清相关概念,有利于职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核心价值体现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革目标致力于"新人"的培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把握课改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克服误读、误判,持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听说课程工学结合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不仅指导着高职院校整体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阐述了在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如何根据工学结合有关理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至今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整幅图景是: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在理念方面较以往有了较大的突破,从奉行"知识本位"转向倡导"学生发展为本";在改革的内容方面,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六个方面,设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课程领导机构方面,力图克服"一个中心,两套系列"的科层制组织模型的弊端,尝试建立一套职责明确、功能平衡的专业领导机构;课程改革支持系统对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支持系统;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立场体现为三种形式,但一个基本事实是,二线教师的不适应等情况依然困扰着课程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外的课程实施策略基本有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这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以面向基础教育为服务定位,就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改革;要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认真分析高师学生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要求、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师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树立开放的师范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培育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基础,而网络课程建设则是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网络具有跨时空性和开放性,为办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本条件;网络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学提供丰富信息,有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而且网络课程建设能够发展以能力为本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理念,建设有利于淡化学科体系和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剖析,最基本的需要从两方面来把握:其一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轨迹分析;其二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现状把握。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变革的“重头戏”,这不仅反映在普教领域,而且也反映在职教领域。把握战后世界职教课程发展的基本走向,有利于深刻理解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和基本趋势,从而为我国当前世界职教课程发展与变革战略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战后世界职教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来把握职教课程演变的基本走向,进而对与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其中,重建学生观是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论述了三个基本命题,即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是文化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分析了这些基本命题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国与世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的一致之处是:均注意建立中央、地方、学校三结合的课程管理机制;均力求在课程设置中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创造条件;均从儿童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整合课程门类,编制课程标准。但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一致,改革中课程结构的稳定程度也明显不同,对设置外语课程的必要性的认识差异更大。中国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既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又应顺应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20.
现行课程改革是一次课程设置、教材编撰、教法应用的根本性"革命"。其目的在于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其基本精神包括如下几点:第一,改革过分注重课程的传承价值,强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第二,改革课程门类过多、缺乏统整的偏向,加强课程的综合性;第三,改革过分注重经典内容,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